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开局夺舍了崇祯皇帝! » 第二十一章:此事朕亦想过,已有决断!

第二十一章:此事朕亦想过,已有决断!

    “此事是陛下的指令,吩咐我等不许对外宣扬,还请洪大人莫再追究。”

    袁崇焕将卢象升拉到自己身边,皱着眉头不悦道:“战俘还未清点完毕,你在这里瞎说八道什么?”

    他是故意把卢象升支走的。

    洪承畴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儿。

    看来这袁崇焕是在防着他……

    “看来袁将军深的陛下信任啊!?”

    “要说得陛下信任的,还得是洪大人啊!不然怎会有今日之事?”

    “都是为陛下分忧罢了。”

    这弓弩由灌钢工艺打造。

    这样威力十足的弓弩,军方驻地那里至少还藏着数十万。

    并且,这些弓弩一直源源不断地被铸造出来,数量每日都在增长。

    预计在北征前,他们四十万大军能够做到人手拥有一份弓弩这种利器。

    有此战争利器,他很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带出称霸四方的陆地强军。

    北方蛮夷。

    西境满族。

    蝼蚁呼!

    洪承畴和袁崇焕站到了最高处,俯瞰着忙忙碌碌的军士,两人身上都带着一股霸绝天地的气势。

    ……

    锦衣卫处。

    “去查!”

    洪承畴是生气的只是在袁崇焕面前不好表现而已。

    他一到皇城,回到锦衣卫处水都没有喝一口就急忙吩咐手下去查清楚这些事。

    锦衣卫密探无数,早已遍布大明的各个角落。

    不管多难查的事情,只要他们想,不出半月就可以得到结果。

    ……

    太和殿。

    早朝。

    朝会已然开始。

    “陛下,臣曾走访大明底层州县之时,曾深入观察过我大明国朝的选官用官制度,臣以为,该项制度有缺陷之处!”

    首先站出来说话的人名为赵菁,是刚刚提拔上来的吏部员外郎。

    此人初次入朝为官,第一天上朝,毫无忐忑惧意,侃侃而谈。

    这让朱由检眼前一亮。

    在朝会之上,老油条他见的多了,很难见到赵菁这种气质如此这般不同于常人。

    “此话怎讲?”

    “回禀陛下,我大明现如今实行的科举制度并无过错,只是多少人十年寒窗就为中举、为国效力。但……如若这样的人都在科举之后有个好结果的话,这科举制度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爱卿何出此言?”

    朱由检神情认真,换了个坐姿,准备好好听一听赵菁的说法。

    可是其他人却开始窃窃私语。

    “这人谁啊?”

    “怎敢如此大胆?居然公然诋毁我国的科举制度,这可是从老祖宗辈儿就传下来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怎么到了他这里就哪里都错了?”

    “历来如此就正确吗?”

    赵晴直接转过头去直视刚才发牢骚的那名官员,看得人家一脸莫名其妙。

    这文官也是不知道自己的窃窃私语会被当中反驳,直接愣在了哪里。

    空气间弥漫着尴尬。

    “扑哧”

    朱由检不小心笑了出来。

    这小子倒是有点儿意思。

    以前他其实也看不惯这些文官们像蚊子一样的嘤嘤叫唤,只是每次都没那工夫去管这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情。

    这个赵菁,他喜欢!

    朱由检单手握拳挡在唇边轻咳一声。

    “爱卿有何见解?”

    赵菁这才回过头来看着朱由检正色道:“从我大明建立至今,科举制一直沿用,其中是否有弊端臣暂且不论,臣所言之事,是在科举之后的官员录用上。”

    他越说越起劲

    “被选上成为九卿的官员且不说,但是科举选上的能人们还有大部分是需要分配到各大地区去担任地方官员。而这些官员的分配方式,却只是简单的擎签法。”

    擎签法。

    顾名思义,就是抽签,抽到哪里算哪里。

    说好听点,是吏部为了公平而想出的法子,避免官员收受好处而针对性发配。

    说难听点,就是懒!

    懒得发配,懒得得罪人,懒得去理这些琐事。

    所以,那些原本可以回到故土担任地方官的官员,很可能会被发配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当官。

    若是州县富足还好,如果被发配到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谁会乐意呢?

    “此事朕亦想过,已有决断!”

    “传朕旨意!日后中举官员分配一事,交由赵菁处理!吏部员外郎赵菁德才兼备,遂升为吏部尚书,钦此!”

    自从上次贪官清缴活动之后,吏部尚书的位置就一直空着。

    文武百官们又开始发牢骚。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这些人中的出头鸟出得倒挺快。

    太保张敬立马走到大殿中央躬身道:“陛下,万万不可!这赵菁虽说是可用之才,但也才刚刚入朝为官,只是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如今直接升至正二品的尚书,从未有过先例啊!”

    又是这些冠冕堂皇的话。

    朱由检闭上眼睛,默默吸了一口气。

    他怎么会不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无非是不想让吏部尚书这个充满油水的职位被一个控制不住的人给占了而已。

    “赵菁,你且说说你的计划,若真给你吏部尚书一职,你会如何安排那些科举中选拔出来的人才?”

    赵菁显然是早已有了主意,成竹在胸。

    “回陛下,臣以为,分配地方官员之时,应当按照各官员籍贯所在之处进行分配。

    若一个州县有多名中举之士,那边按照科举考试的成绩进行排序,成绩高者为正,低者为副,若仍有冗余,便就近发配,且给予适当补偿。”

    一阵述说下来,百官再无言语,也无人再有质疑。

    朱由检看着安静下来的众人,嗤笑了声。

    “退朝!”

    ……

    御花园。

    朱由检看着站在自己眼前不发一言的赵菁,笑着喝了口茶。

    “刚才不是挺能说的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赵菁躬身行了个礼,回答道:“臣要说的话刚才朝堂之上已经讲完了,现如今并无公事禀报。”

    叩……叩……

    朱由检的手指轻轻敲着大理石桌,眼神打量着赵菁。

    越看越觉得这人有趣。

    赵菁被他盯得耳朵有点泛红,竟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伸出手来不自在地摸了摸自己的脸,然后又低头检查了下自己的着装……没什么问题啊!

    “赵菁,你可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