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开局夺舍了崇祯皇帝! » 第二十八章:你自己慢慢悟吧!

第二十八章:你自己慢慢悟吧!

    刘府。

    漫天飞雪,银粉玉屑。

    今年刘府尤为热闹,访客络绎不绝,管家迎客迎到手僵脚硬,收礼到眼花缭乱。

    寒冬腊月的时段,本应待在家里暖和,奈何送礼的人多,管家尽管脸都冻僵了一样要站在寒风中保持微笑。

    这也是没办法。

    来访的客人个个身份尊贵,要么是豪门显贵,有买官受权之资,要么是朝廷命官,有参政议政之权。

    即便如今刘家风光无限,也不能轻易得罪这些人。

    官官相衬,不以高尚自处,方为长久之道。

    “哎哟这不是吴大人吗?”

    管家站在原地热情招呼。

    认脸是每个府邸管家的基本技能。

    不管是见没见过,是否经常来访,只要是国朝之内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些名门的管家就不可能认不得。

    一个肥头大耳,满面奉承的人热情的握住了管家的手。

    “卢大管家!不知今日您家少爷是否得空?是否能与在下叙上一叙呢?”

    管家面色凝固了一秒,很快要强硬做出笑脸相迎,口中说着和往日一样的说辞,道:“真是抱歉啊吴大人,我家少爷今日忙,恐是没空见您。”

    “你每日都是这样说!刘大人是不是看不起吴某,才故意有此番说辞的!”

    吴大人的脸说变就变,试图用权势压人。

    “本官好歹是京城巡抚!不是,你这个吓人能拦得了的,让开!我亲自去免检刘大人,无需你通报了!”

    管家很为难,几日前刘毅就让他拦着宾客了。

    可拦了几天,总得有人不耐烦的。

    此时,雪中缓缓走来一青衣少年。

    管家如蒙大赦。

    “赵大人,您可来了!我家少爷已经等您许久了。”

    这句话说的很大声,显然是在说给一旁的吴大人听。

    赵菁收起伞,礼貌见礼道:“劳烦了。”

    “不敢!大人这边请。”

    管家侧身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而后面向吴巡抚,说道:“吴大人,您还是请回吧,您也看到了,我家大人确实没有时间与您叙旧,抱歉。”

    吱呀……

    香檀木门开至最大,彰显可人身份尊贵。

    世家大门。

    若非极为尊贵的客人,轻易是不会打开的。

    寻常来访者,一般都是走侧门。

    ……

    内院。

    “门外访客都快要因为见不到你打起来了,你居然还能这般闲情逸致的看书?”

    赵菁调侃着抽出刘毅手上的书,和尚看了一眼书名,说道:“法典?好端端的看法点做什么?”

    刑乱国用重罚,反之,太平年代,刑罚都很少用上,更别说是法典了。

    “没什么,闲来没事翻翻看,说不准以后就用上了。今日怎么有空来我府中?”

    赵菁将手中的法典放下,神情凝重,从袖中掏出一信封,递过去给刘毅。

    “这是我昨天夜里收到的,不知是何人放入我房中。想了一晚上钟,还是觉得应该给你看一看。”

    “什么东西啊?这么神神秘秘的。”

    刘毅狐疑的看了一眼赵菁,之后便认真下来读信。

    读到后面,刘毅的表情凝固下来。

    “张家叛国?信上所言可准确?有何证据?”

    “你不相信?”

    赵菁双手抱胸,嘴角带着笑意,眉眼间依稀有着调侃之意。

    “倒也不是全然不信,但若无证据,让我如何相信?”

    “你这二楞子,张家如今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现在指不定躲在哪个角落想着如何害你呢!

    好不容易有了一点他通敌的线索,你居然第一反应是为他们开脱?真是不知道是该夸你正直呢?还是该骂你蠢啊!”

    “我只相信事实,而且,我刘毅行得正坐得直,从未做过亏心事。尽管张家想要置我于死地,也找不到地方下手。

    此外,此事既是你职内之事,我就不多过问了,免得落人口实。”

    “行!那看来是我瞎担心了。”

    赵菁甩了甩手,而后从刘毅手中抽过刚才递给他的信封。

    “本还想着你整头痛于如何搞垮张家呢,没想到你这厮丝毫不关心此事!真是枉费了陛下的一番心意啊!”

    “等等!什么意思?陛下什么心意?”

    刘毅喊住想要转身离开的赵菁,后者有些傲娇,没有回头。但想了想还是把信封留在了刘毅的桌子上,这才离开。

    “你自己慢慢悟吧!”

    ……

    好不容易接待完上午的一批访客,管家趁着中午众人休憩之际,连忙到刘毅房中汇报今日的收礼情况。

    这是世家的规矩,尽管刘毅并不喜欢这些阿谀奉承的人,但是千百年来皆是如此,他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不过今年尤其多。

    “少爷,这是今天上午显贵们送来的礼品清单,仅仅只是一上午,抵得上以前十天的量了,比那张家好了不少!”

    管家洋洋得意,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一直以来,咱们刘家都被张家踩在脚下。从少爷您这起,咱们刘家和张家的位置,换过来了!”

    刘毅却皱了眉头,显然,他不喜欢管家的说辞。

    “入朝为官,得陛下赏识已是幸事,何苦一次贬低他人。更何况,张家嫡子张洋也仅是低我一品而已,大可不用以此放肆宣扬。”

    管家是个人精,最懂的就是见风使舵。

    “是是是,少爷您教训得是!方才的话,全当老奴不曾说过,老奴亦不会再提及此事!”

    管家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留意的脸色,随后将手中的礼品单翻至最后一页,递过去给刘毅。

    那一页,赫然写着张洋的名字。

    对应的礼品一栏,是鸣钟!

    鸣钟是传教士刚传来大明的,在大明境内引起了不小的火花。

    一开始,大明百姓没见过这玩意儿,为图个新鲜,几乎能消费得起的家族里,都有一个鸣钟。

    鸣钟也成为送礼的热门。

    葡萄牙传教士也因此而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好景不长,大明百姓渐渐发现送钟有谐音送终之意,很不吉利。

    慢慢的,便没人再去买鸣钟,更别提用此来送礼。

    张洋在这种时候将鸣钟送来,其意图,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