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第三波 » 第十章 重建旧情谊 仍是孤独身

第十章 重建旧情谊 仍是孤独身

    “XJ佬,现在吃的是啥饭?早饭还是晚饭?”

    12点了,老林的电话打过来,正赶上我的早饭时间,接的动作慢了,他就开始调侃起最近消息闭塞的我来了。

    说实话,老林做为老同事,在回XJ后的这段时间里,是给我电话最多的人了,只有和他的电话沟通,才能找到一点点的归属感。照我们北方人来讲,就是人情味儿最浓的了。

    除了看电视、看报纸,几乎找不到熟悉的信息传递途径了。

    而看电视,又总会不由自主地选那些好笑的片子看,结果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过获取新闻的时间。

    离开了新闻,我能活吗?事实证明,能。只是活得有点儿近乎白痴。我甚至有点儿学着退休多年的老妈,冲着几个喝完了的易拉罐盒子发会儿呆了,当时啥也没想,就只是因为有阳光照在它们上面,很炫目。

    昨晚又做梦了,居然梦到网通了,突然又可以上网了,兴奋地不知道该干嘛。上QQ,密码给忘了;看新闻,不知是去搜狐好,还是大洋好;收邮件,忘记了自己到底有哪些个邮箱,这么久不登陆,会不会被删掉了所有的邮件呢?真担心!我所关注的那几个博客,唉,都找不到了……

    爱打麻将的老爸,还有成天打着毛线的老妈,他们没有为这种生活急过,平平淡淡、安安全全的,一天又一天,儿女绕膝,无欲无求。

    成功地睡过一晚,没有污染到床单,就足以让我开心半天了。做为女人的快乐与不快乐,可以这么完美的同时出现。

    而做为人的乐趣,则是无所事事,还有很多吃的在身边,嘴就不会闲着,不是因为馋了,或是饿了,只是因为嘴太闲了,无聊,就那就随便吃吃吧。

    幸亏还有电视。

    有一部叫《金婚》的电视剧,因为里面的剧情,有很多地方,象极了我们成长的年代,产生共鸣了,就一路追下来了,和上面的人一起哭,一起笑,很有意思。娓娓道来的50年岁月里,有我们自己家生活的影子。

    当然,一到10点半,属于老妈的CCTV8的夜剧场时间,我是一定会乖乖地回到自己的电脑旁边的。老妈就奇怪,没有网络,我怎么也可以在电脑上忙到很晚呢?她哪知道,这台电脑里,藏着这十年的生活呢!随便哪一个文件,一张图片,一首歌,都是那段岁月重现啊!今晚,我挑出了BEYOND的歌,来陪我。一如以前他们陪我的那些个激情的日子。

    “从未放弃过心中理想……原谅我这一生不羁风中爱自由……”

    自由的日子,曾经自由的日子,现在想起来,是那么清贫并快乐着。为什么我感觉到现在又不自由了呢?是因为,又重新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苟活吗?

    所谓自由,身和心,哪种自由更让人珍惜?

    我更珍惜“心”的自由。

    长假过完了,邻居家小孩子的父母将会接小孩子去BJ。我的父母也曾经以常年在外的我为骄傲过,他们总是大声向邻居们说,我家女儿又要回广州了。可这次不了,我不走了。他们也不再有必要大声向外人去讲什么了。

    虽然他们不说,我看得出来他们的心里是有另一种失落的。

    就象,前几次我回来参加家庭聚会时,大家因为我只是短短几天,所以每个人都拿出最讨好的一面来,可这次我不走了,于是主题和重心就变了,人到不到齐,话题也就没有再把焦点聚集在我身上了。一切家庭关系,终于由于我的回归,而变得正常了。

    同时,也似乎大家就不珍惜了。

    我是不是灭了所有亲人的骄傲呢?

    甚至,回来一个月多了,没有一个亲人,认认真真地和我聊一下,掏掏心窝的事。同学们也一样,一听说我回来不走了,也没有马上就一定抽出时间来见面的冲动了。反正,随时都可以。所以,我深刻地感觉到了十年的社交断层,使我在这里没有一个朋友了。

    挺可怕的孤独感。

    当这是一种体验吧!我必须重新变得和家、和XJ的一切旧有的,再重新熟悉起来。

    在门口碰到了小学同学的妈妈,阿姨笑着问:“娃娃呢?”

    我只好尴尬作答:“我都没结婚,哪来的孩子啊!”

    回头真得很难啊!十年前我选择了远行,而不是象同学朋友们一样,结婚生子,注定了今天我的与众不同,年龄一大,所有人的生活圈子,都缩回到为数很有限的几个家人了吗?

    人要是不长大多好啊!

    提起这个可笑的假设,就想起大家对小孩子们的宽容。

    就象今天问邻居的小孩子几岁时,她说:“3岁一半”。多有趣啊,你不能说,她应该说三岁半,或者3岁的一半是一岁半,在小孩子的概念里,这样说能够说明问题了。

    而苏虾(小男孩子)把尿尿到抱着他的大人身上时,就可以被笑着解释说:“给阿姨斟茶啦!”

    孩子就是这样可以被呵护着长大的。

    说实话,看到嫂子,对侄子那么紧张地教育,我看着都累了,很没有信心,是否真轮到我自己有孩子时,我还会不会有这么大的耐心去教育呢?真应该早点儿结婚要孩子啊!

    我会很简单的教孩子,比如说吧,教地名,我会带着孩子全国跑跑,然后,就象这样,路过广西的时候,指着一大片的田地、山地、树林,告诉他,看这里有田有林,这个地名就叫“田林”;去到湛江的时候,带他看到一个镇子里,全是沙和土,然后就有了“沙土镇”这个名副其实的地名;带他去徐闻的中国大陆最南端,站到祖国大陆最角最后的陆地上,告诉他,这里就是“角尾乡”,最角落,最尾(广东话最后)的乡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会一有机会,就带着我的孩子,四处实地跑着,一边看一边教……

    神游着,如何把孩子带得象我一样喜欢疯跑,居然又让我找到了快乐的感觉。

    希望,于是,一种新的希望便这么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