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第三波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家父身患疾 接二连三急

第二百四十七章 家父身患疾 接二连三急

    小胖胖已长成了大胖胖,16岁少年的感觉,真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大姐对自己儿子这一年的个头猛蹿相当得意。

    过年回来,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父亲活跃、母亲健康,孩子们快、高、长大了。

    忧愁不散的,是我们这层,中年人。

    大姐最近情绪越来越不好,任何工作都做不了太久;二姐呢,则是回来开开心心,生活一干二净,和老公吵吵架永远占个上风;哥明显比去年肚皮大了很多,酒喝的!!

    大姐夫还是那样,总是酒一喝大就搞不清状况,出言不逊,惹恼所有人是他每年年夜饭的固定贡献;二姐夫年长大姐夫几岁,总是假装和这个挑担一团和气,然后酒过几巡就开始互扛借机发飚;嫂子对于儿子上高中后越来越远离不可控,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决定把重心转移回哥身上。

    我啥都不说,也没啥说的,负责每一次聚会的照像摄影和洗碗善后,是我的天职。

    回到自个儿的小窝里,各种慵懒和舒服,让自己爽了好多天,才开始琢磨重整河山。收拾旧照片,就用了一周时间,一边看,一边想,很是老年人的感觉。

    真正的老年人,却天天表现活力给我们。尤其是老爸,从我一进家门,到我走,老爸可以足时聊:所有的时间都一直不停嘴,除了烟能占用他一点点时间以外。

    “73、84,阎王不请自个儿去!”

    老爸这个本命年,从一过年就表现出过分的兴奋,胖胖说:“姥爷象打鸡血了一样。”

    为了缓解老爸的担心,我们自然是尽心尽力地陪好,让他讲,一直讲,一直点头,一直夸奖,老爷子心情果然好了不少。

    象这样,全家一起的时间并不多,老爸老妈准备了一个月的过年食品,就象我们还是小孩子一样。二姐还是那样,连吃带夸带拿的。

    就算是这样,还是连着出了三坎:先是老爸以为自己是小伙子,为赶公交车,跳下小雪坡,摔了一下;再是和表妹夫吵了一句,挨骂了,心里不顺,犯病了一把;最近一把就是一大早去晨练,脑血管病发作,被好心人送回来,后去了医院,一周后,总算在全家人的呵护之下,出院了。

    “行了,今年的三关都过完了,你放心吧!”

    哥这样安慰着老爸。

    “老爸,我把XX公寓给你收拾好了,你可以好好写回忆录了!”这是我能帮老爸的,把自己的公寓让给了他。

    这一让,可好,牵起了老爸的千愁万苦,听闻老妈说:“你爸一个人,看着照片哭呢!”我这是好心干坏事了!

    在我去KS出差的日子里,老爸在公寓里好好写他的自传。

    给到他的环境和条件,都相当好了!唯一的问题在于他自己,这漫长的人生路,经历了那么多,他写着写着,就混乱了,受限于自己的文化程度,总能写着写着,就忘了到底想写啥,主题总是一再变换,连他自己都看不下去,给自己的文章之前,也做了很多批注:

    “这篇文章如何写好呢?应从什么地方下笔呢?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复杂曲折跌倒,爬起来又跌倒又爬起来,归根结底,‘穷与富,吃穿衣住房’发现一个问题,本人在政治方面追求没有。

    个人认为一年要分清,而历史背景要分清。

    本人应从40年开始写,40年出生,什么样条件及历史背景。

    问题就在40年,应分成两部分:一鸣凰背景,而萧家桥的背景就应该写54年。

    从14岁1940年,50岁到十岁上私人学校,三年私塾;1950年,五十四五四十四岁浦头上学,四年小学;1954年到1957年17岁,鸣凰上学;1957年到1958年玩了一年;1958年,到1962年参加工作,兰州技校分配,铁路机械厂分家分配XJ铁路局;1959年八六到八八年新员代表退休;1960年,到61、62年制氧车间;1962年到1966年退伍复员回厂;,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形式、条件,目的、效果:一岁到15岁,40年出生到55年15岁,依我本人一生经过重点写什么?

    我认为,一般农村小孩1到6岁什么也不知道,那一个人给他有好吃的就认为他是好人,小孩爱接近她这是特点,第二个特点,小孩子本身自私的,虽然他从小并不知道穷与富,小孩子知道谁对她好与坏,也就是善与恶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从小孩特点之一。

    在玩的一方面农村条件很差很差,就象青蛙掉在水井就知道天就那么大,农村小孩特别在40年代中,他并不了解什么城市、大地方,他不清楚的,有可能个别地区,靠近城镇进些货,赶集庙会,这就是农村小孩特点。

    其二其三在农村也有小孩比较聪明的,很多就要看家庭收入条件好些,这是一种小孩,另一种家庭困难,一旦到12到十五六岁,基本上听大人的话能帮一下家里,农村一般劳动其次,家庭特困难没房子住,靠讨饭,三个棒子搭一个棚子的家庭,这种出身的小孩谈不上玩,他的目的———“吃饭”,怕农村养的狗一类的东西。

    而学习方面,一般40年代,农村还有私塾和私人教学方法,而农村没有电靠煤油灯,谁家有事红白喜事用煤气竹吧。3、40年代农村封建迷信很厉害的特点是生命方面,根据家庭经济收入来决定,普遍穷和特困穷。40年代个别农村钱有势的人,包括乡保甲的时代。

    看了此页不对头,应好好审一下自己,写自己是啰嗦不生动,词语也按不对,2001年一月十一十一月30日写的”

    只是一个开篇,老爸就把自己给成功地绕迷糊了。

    但这不算什么,天性乐天派的老爸,还给自己做了一首打油诗:

    “春天雨贵如油,

    春天的竹笋到屁股

    离弓弦看不见,

    眼波只攻到墓地,

    你说电快光比电还要快,

    人的一生一长草

    光着屁股到世界,

    最后还是光身进阎王殿

    活在世上,你争我抢,

    为了一张嘴

    为了生育养儿育女传后代,

    不想当官想发财,

    平平安安度一生,

    人的一生难

    目测你真都是真不来,

    平民写作写不好,

    实话实说中喜爱甜言语

    2011年,11月30日写前言语”

    这应该就是正式的前言了吧!可是,还得翻,终于从一堆各种花色标志错别字的原稿中,找到了“真正的第一页”

    “爷爷的作品———第1到4页制氧车间,到平顶山大修厂搬到因修改如何到XJ参加工作前。

    第一页,爷爷的作品,题目:《我的家》。

    由于时间久了,2001年到2002年一直忙老母的事,时间过去了,钱也花了,到连自己差点去见马克思罢了,此段不数,背后数吧,那么在广州就从62年写吧,要补充什么时间进铁路,什么情况下,一我在乌铁局制氧厂,跟李振荣师傅。

    师傅老家生产杜康酒,这虽然是一个农村人,身材不高,可真帅,人品好,爱看戏。师傅爱看电影,会拉三弦儿,什么河南梆子,是他最拿手的。

    师傅对我特别好,无论生活、学技术等等特别关照,可是李师傅特点爱看电影,爱静、爱看戏,山西梆子,爱拉三弦儿《就是糊糊》,每天报纸一到首先看电影节目,快下班儿给师傅讲一遍,‘人民’、‘新文化宫’要是没有,就去‘五一’、‘十月’等等,师傅只要讲一句话或文化宫几点,我就记住了。

    食堂大师傅叫张绍芝,剩吃饭的时间,我骑自行车票就买回来后,打扫卫生,换一换衣服就去看电影,我只能举一例吧,对我的关心无法写了,等等。

    第二页,我是61年回家过年的,参加铁路工作三年多,按铁路规章制规定可以探亲,当时乌铁局机械厂党高官,去过我们家也是大哥入党介绍人,团高官是我三哥同学,兰州西北铁道学院东港区和平饭店对面制氧车间,原是一公局西北水火车工地,需要一切设备安装到火车上,据师傅讲,在甘肃北道铺工作多年后合并机械厂时,兰州铁路局要分成XJ铁路局。

    一分局二局水厂,一起来XJ。

    当时火车只通到尾亚,剩下的路程得乘汽车到WLMQ。住屋管局十月厂对门制氧车间,主任、工段长、会计、警卫人员很齐备,制氧厂在离商业厅家属院很近,厂名叫阿合买提江路206号,现改为BJ南路。民航大楼后面共用一口井水吃,我写了一份报告探亲假按规章45天路程不算,开了免票,一到家就到四个月,从内心讲实在不想回WLMQ。

    为什么?一怕苦、二就是晚回一年半载也不怕,厂子有人就多住了四个月,厂里与我大哥通话问我大哥,当时他在甘肃河西堡负责团委工作,问我为啥不回厂?大哥写信问父亲,父亲叫赶快回WLMQ回单位,4月份回厂,正好厂里搞下放,我制氧车间也不例外,开会报名,我是第一个报告,结果厂批了两位,一个普工,一个学徒工,我没走,因为是铁路职工,58年成立XJ铁路局。

    为什么又要下放呢?原因有一我们进疆任务是与苏联接轨,第二进XJ职工太多了,厂领导叫我去总厂谈话,不谈下放就谈地方上人士,如XJ交通厅也是搞交通吗?当时中央只有铁道部交通部,两个单位后合并交通部。

    需要人你去不去啊?我回答不去,还是想回常州。领导不同意,因为领导上也了解,回家原无房无土地,回老家不行的,领导做工作,先临时性帮忙,将来回家,计划到需要你们回来立即回铁路,你们的工作证保留就行了,后来我就同意了,没过几天调令下让我去平顶山大修厂报到,我是5月份去报到的,到大修厂劳资科。

    报到时,领我住在黄色二楼。

    其他宿舍八个人,我住的四个人,当时可能照顾吧,一楼女。住二楼三楼男职工。”

    说实话,看到这里,老爸的故事,显然比我们的精彩太多了!虽然他的错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