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第三波 » 第四百八十八章 为证开证明 年糖化沮丧

第四百八十八章 为证开证明 年糖化沮丧

    不管是喜剧还是闹剧,我已经从自己吓自己的“私人喜剧”出拔出来了,而哥也以“雷霆手段”一举结束了爸妈几乎认真演了一辈子的“闹剧”,这些天,老妈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一副惴惴不安的样子:先是大姐这几天也加勤快过来看望一下他俩时,就抓紧时间建议大姐换一个有电梯的房子,最后还讨好地笑着对她说:“你儿子到时出去了,腾出这间房子,我和你一起住,我给你做饭。”大姐也笑呵呵地说:“好啊!”大姐和妈做饭风格一致,不求品质,只求营养和数量,而生活中老大的“什么都扔”的极简风格要是和老妈“什么都不扔”的极俭风格要是真的碰撞了,凭她俩的脾气,能过顺日子,才叫怪呢!我不同,让妈自在发挥,从不轻易干涉;后是老妈不断关心电视节目中播出的一切关于养老院的详细介绍,然后给我说:“只要我能走得动,到时我也去养老院去。”说到这里,别以为是结束了,接下来妈又接着说,“不过,要是我真去养老院了,大修厂的人会骂死你们。”

    老妈的种种方案和试探,都是被哥的举动给吓到了,这才频频出招,慌张得不行。

    “放心啦!有我们在,你就放心吧,长命百岁!”我都快笑死了,“我看你是作下病了,这回。”

    为了安抚二老的情绪,次日晨,又认真地找到沙区综合办公楼政务大厅,问到了新成立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其实也就是以前从民政部分划出来的一批人,柜台后只有两位工作人员,象大姐年龄的应该是领导,接柜的年轻男子还算是态度挺好,听完我的要求后,先是向大姐请示,这位大姐一听我说以前我爸是在ALT当的兵,就开心的说:“那应该去ALT去开证明!”,可后来男子指着“伤残军人证”上的发证单位,就是沙依巴克区的时候,她只好不再这样建议了。就在他继续打电话请示领导的同时,我还打电话回家里问清楚了部队的番号,从口袋里翻出了一张超市的购物小票,用柜台上的笔,把号码写在背面白底上,递过去,大姐飞快地把纸扔到正在打电话向更高一层领导请示的小伙子手边,小伙子没意识到这是给他的增加信息,只是下意识地用手按住,放一边,压了压,还在认真的接着打电话继续请示,我看这位大姐,似乎并没有打算替我把这条重要信息传递进去,强调的意思。

    看来,这事太为难了。

    “那,你跟我来上二楼,我们去系统上查一下吧。”

    最后,小伙子还是决定带我和证件上到二楼办公室里去查,房间很小,里面挤了四张桌子,刚才的那位大姐就在最靠近门的左边桌子旁坐着,打开了表格。

    “姓名,身份证号,你看看”小伙子一边念叨着,一边让大姐查。

    只是输入了姓名,老爸的信息就跳了出来,身份证号码核对一致。

    “嗯,有这个人。”

    到这一步,应该可以了吧?可是这个证明到底怎么个开法,他们还是没有一个定论,又是两人推了半天,一个说不会写,大姐更是开心地说:“上面没有打印机”;小伙子再说没有公章,大姐则说“下面就有,盖双拥的章子。”

    于是,随着小伙子下到楼下大厅,还是原来的位置,他在里面开始忙活,我在外面开心的晃过来,晃过去,一边看着柜台外张贴着大幅的海报《寻找光荣的你》,国家为所有的当过兵的人,进行一个统一信息的登记。

    晃了半天,小伙子总算是又打着电话,一边听着指示,一边敲下了证明。

    当他第二次拿着这张纸上楼去找公章盖,我就没有再跟去,琢磨着,这就成了,有些开心。

    等他再回到最初见我的地方,把证明给我看的时候,我还以为这张证明就是给我的了呢,结果他只是给我看一下,说,不能拿走。

    幸亏我有准备,口袋里早装好了一个数码相机。

    “那我可以拍一张照片吗?”我问。

    “可以。”

    光线很暗,居然给拍虚了,我只按了一下,就匆匆递回了这张好不容易开出,又不给我的“证明”———我就纳闷了,他们从没开过这个证明,而这个证明又不给我,我来干嘛来了?他们给这个“军人伤残证”又出了一纸“证明的证明”,并不是社区和武装部要的“退伍证明”,并且并没有以“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名义来证明老爸退伍证丢失,而是以“拥军优抚工作组”的名义,证明了“证明”是真的,确有其人,一直在发放着每年一度的抚恤金。

    无语!

    这个皮球踢了一大圈,还是无解。我能做的都做了,还操什么心!不管了!

    接下来,老妈交待的要去北园春市场带一些俄罗斯糖当过年的糖,得去办了,总得找一点成就感吧,这两天,乱七八糟的一堆,全是满满的挫败感。

    买个东西,总没有什么难的了吧!

    还好,老北园春市场并没有完全拆掉,只是原来靠北的那一片居民住宅区的拆平了,这一半,还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一派年节的繁忙景象。

    “35元一公斤,这一半全是俄罗斯糖。”

    摊主大姐很热情地介绍着这一堆,旁边45元一公斤的,全是类似“阿尔卑斯”之类的奶糖,至于高梁饴之类的传统糖果,虽然便宜,却越来越被人所少买了。

    每样只抓了十来块,就一不小心装了2公斤多,行了,够了!今年家里人少。

    没心恋战,这庞大的市场,一旦逛起来,可是没完没了,看着那么多的蔬菜在阳光下鲜亮地闪着光,今年的三九天特别奇怪,并不最冷,甚至还暖和得不行,所以这些平常怕冻躲到烧着煤炭的屋里的绿叶菜就都被直接搬到了露天,在阳光下,每一样都绽放着生活的光彩———只有一个专业从事家庭物资采买5年多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感慨。

    还是赶紧回家交差吧!已经有好几天,都没有顾得上自己的事了,年底,各种年审,还没整完呢,唉……一堆事等着我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