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第三波 » 第四百九十九章 梦照进现实 老人与时进

第四百九十九章 梦照进现实 老人与时进

    周公解不了的,益公解了。

    正巧,益强问我上次去看过的野马二楼的装修方案,我正好有十个梦,随便提供一个梦境给他,就够了!

    “昨晚梦到了给你提的建议场景:地面全部是细沙铺就,要那种白白的,细细的,脚感特别好的,然后还设计了一些起伏基底,以模拟自然滩涂;天花板全部都是预设的细钢丝拉就的各种轨道,上面用老式的铁夹子夹着各种造型的图片,这些图片造型可以随着这些夹子随意滑动,就象拉窗帘的滑轨那样,从而,使场景千变万化,间隔格局永远不重样,所挂材质可以各种,换来换去,轻质,都可以造景。

    既然这是梦是启示,恐怕也是上天给到你的最好建议了:这个成本不高。

    全部打空,然后上面的轨道布好,你觉得是不是挺不错的呢?

    随时换悬挂物,随时换场景,永远不重样,因为每个来的游客都会好奇地拉动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昨晚梦到你在办公室里,外面好多员工,我找了半天才进去和你说这个方案。我以为我梦中讲完了,醒来才知道,就只是梦,可还是应该告诉你,这个老天出的主意的解不错。

    老上海的股票市场里,在进行报价的时候,就是用夹子夹上报价,往四面八方滑动的。

    当然你要是肯出点成本,可以一直电动带动所有轨道不停动,但那样太费钱,所以我建议还是纯人工折腾。你知道的,夹子有一定的承重力,上面可以夹的品类,丰富多彩,可以自己预制,也可以让来玩的客人DIY制作。”

    接到了我在微信上的梦境启发版创意留言,益强大呼:“太棒了,超乎想像!”

    挺有意思的,就象和我和大冬瓜开玩笑的说:“让我睡够啊!另一个世界还需要我去打理呢!”

    在我的大脑库存里:梦里和醒里所分配的“硬盘”空间是一样认真的,不带歧视的那种。

    这也就成了一件可以把两个世界链接起来的合理理由:可以在两个分区里互相“拷贝文件”,再进行重新编辑后,交换存储,一起更新。

    看起来“周公”要下岗了,“黄婆”接任解梦一职!

    老爸说自己昨天又梦到浙江的我的大姨妈家了,老妈笑话他睡太多了,大姨妈早已找不到了,已失去了联系,现在再想去一趟浙江专门寻找,已不再可能。

    就是这么奇怪,自从帮老爸整理他的自传之后,就更多的能随着他的笔,回到他的时代,也就把童年起对父母不正确的理解,一幕幕纠正了:

    就象是,1998年,当住了几十年的老平房被拆掉推平的前一夜,理解了父亲在那一天,在邻居们已经被拆掉了的近乎废墟的旧房子里,最后他要自己住一个晚上,中间那间属于我的卧室,纯黑的小房子,那整堵火墙,他把一卷卷厚实的旧挂历塞进小小的炉膛里慢慢烧掉,在屋外的土墙边,他哭得那么伤心,我们当时是很不理解。

    但是今天,在看完了他的自传后,当知道他把之前的努力,来到XJ的所有一切奋斗,在这种变化中,这屋子里发生了多少难忘的故事,而现在这里不得不一切被摧毁,是应该大哭一场的。

    理解了!

    只有当我们成年以后,当我们也接近了他当时的年龄,才懂了那份心境。

    因为懂了,才能正确的认识什么是他们一世的争吵,他们吵得不是对方,而是对无法可控制的命运的不满和抗争。

    所以,真的不要害怕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连结;没有连结,就没有成大器的机会;但是要想好看,结就一定要藏在内部、反面,不要被外人看出来,你们有过矛盾,你们是没有破绽的浑然一体。

    从老妈在缝衣打绳结的时候得到的启示。

    我们不仅越来越理解老爸,也越来越理解老妈了。

    在这个老旧的小区里,住着多少承载着历史巨变的基石碎渣,但他们真的已经衰老到快成“渣”都不如的“尘土”了。

    李红梅的爸爸,那个瘦削的老头在84岁的这个冬天走了,他的夫人就是那个腰动过手术,一直弯着腰柱着拐才能走路的,两老口天热的时候,每天都在捡拾垃圾,或者就坐在单位楼门前楼下的玻璃钢座椅上,看着人来人往,每每见到我,都会笑着夸奖:“这个娃娃孝顺!天天都到妈妈家去。”

    还记得这老头子生前,不是在捆绑拖拉垃圾,就是在座椅上静静坐着,任风吹过,瘦削的脸上,总是很平静安详微笑的样子,对日子完全没有挑剔。

    就算是在社区蔬菜超市里卖的糕点中,也时时夹有老人的白发;店主所请的临时工,也是几位60岁上下的老太太了。

    不管老人们如何抵触,他们也必须和这个时代泥沙俱下地前进,被挟裹着前进,没机会挣扎。

    就算是在垃圾堆,当一个老汉打扫完了,他也在用他的手机给他打扫完的排好队的垃圾拍照,上交资料,表示工作已完成了;而进社区的人脸识别的门禁,不管是不是老人,都要认真的对着这个装置,仔细盯一段,直到被后面的人催促:“亮了亮了,快进!”当大家有时被一个老太太卡住,半天也进不去的时候,老太太郁闷地转回头,大家都要笑死了:老太太戴了一个大大的黑口罩来进行人脸识别!

    想助人为乐也很容易了,只要肯站在这前面发一会儿呆,大家都笑脸盈盈地一个个转着进去了。

    有时,遇到有人想蹭门卡进门,他会笑着跟我说你:“带身份证了没?”我想说:“我带脸了,进吧!”

    时代就是这样:除了去适应,你怎么可以一直躺在个“老”字上就不前进了呢?

    不学习,不适应,就连家都回不去,就这么粗显的道理。

    “我就不信了,连维族卖馕的大妈都能学会用这个智能手机,我就不信我学不会。”老妈就是这样有骨气,在没有一点文化的基础上,硬是逼自己在76岁的高龄里,学会了玩弄手机,至少会给我们打电话了,还有时能碰进给她开好的微信号里,去看一下家族的动静,甚至还会刷出“头条”,能和我们交流一些同步八卦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