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第三波 » 第五百二十五章 随便不随便 专注有黄鹤

第五百二十五章 随便不随便 专注有黄鹤

    其实在出发收拾行李前,就反复仔细权衡过:要不要带上绘图板和电脑,在还没有习惯电脑手绘之前,还需要大量练习:就是“盲画”:明明是在画着这手上的平铺在桌面的画板,却只能是眼盯着电脑看出画来的效果,这应该和豆儿夫在给病人做“微创手术”时,手里拿着操作手术枪,眼前却看着那个方寸的显示屏来确定动作是一样的感觉吧!

    但一共只有四天时间,还要做很多其他工作,能完全投入地去做的时间段很短,而我所要的,其实就是那些图片的基本稿,而这些如果我用传统手绘在白纸上画出来,然后再扫描图片进电脑,再做后期的PS处理,其实也差不多,但这行李就可以轻松2公斤呢!出门在外,能轻装上阵最好,毕竟还要准备足够的衣服,这个季节可不是一两件裙子就能搞定的夏天。初春时节,风雨无常,还是多安排些地方装衣服,电脑和绘图板都不带,只带上纸笔,足够了!

    上次做得那份“标准模板”式的科普性质介绍“脊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的样式,是一种很专业、很正规的感觉,所以只能是感同身受的病患才可能认真去看,而对于其他的普罗大众,就显得毫无吸引力,可以说是,淹没在这茫茫资讯的大海中了。

    这次想做的,就是类似“随便说”的那种漫画调侃、寓教于乐的风格。

    于是,事先做了一些功课,认真研究了一下“随便说”的几期公众号推文,原来是有这样的一种公式:先是“随便说”自己的动画个人形象LOGO做为背景讲解员,动漫形象随时会插播出来,串联起情节;把严肃、艰涩的正规知识变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再加上把一些文本写得贴合年轻人的流行语、或者取材现代常见的流行语、游戏用语、电影经典桥段的“段子”或者一些笑话,在做起一个又一个看似幼稚可笑的“包袱”之后,再举重若轻地一一化解,使“高大上”变成“贴地气”的“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易懂的道理,在这种前提下,再轻松无痕地插进去一两个广告,就显得“随便说”其实并不“随便”,是“随便”到很“高级”的那种。

    正因为是这样,这个本来是属于创业者自娱自乐的小爱好,得到了央视主持人退换到投资界后首肯并大力投资,成为了他真正的“事业”,并且带领起了一大批“小伙伴”,把动漫产业,变成了一个很有文化内涵,并且很容易植进“科学万事说”的境界里去。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反正,觉得,要是能把豆夫的骨科知识,也能变成用这样的方式,肯定效果不错。

    苦思冥想,总算是想出了一个“起兴”的托体:

    “从各国的跪姿说起

    话说,LONGLONGAGO

    人类还没想(懒)起(或)来(穷)做把椅子

    就全在地上坐(跪)着

    于是

    就有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姿势

    并且有了许多定义

    跪成这样

    叫坐着

    跪成这样

    叫正襟危坐

    坐成这样

    叫傲慢(JU)

    为什么把腿放直了就是对对方不敬呢?

    话说

    那时候的人们不仅没有发明出椅子

    连内内都没有发明出来

    这样的姿势

    什么光都外漏啦

    简单,因为那个时候凳子还没有传入中国,大家都在席子上坐。而当时中国人没有发明出来厕纸,又没有穿内裤的习惯,下裳都是没有胯的。如果盘腿坐,很容易走光,这样就显得很不庄重,也有碍男女大防。如果两腿在前席地而坐,就很容易把衣服蹭脏,而且也妨碍吃饭,同时也很难快速站起来。思来想去,还是跪着坐,这样既可以快速站起来,又不会把衣服弄脏,而且也不妨碍吃饭和交谈。唯一的缺点是很不舒服。唐代的时候,凳子开始传入中国。当时称为胡床。宋代开始大家都比较小资,觉得跪坐不舒服,坐凳子就流行起来了。日本人至今仍延续着跪坐的古俗,这应该是由于他们的遣唐使学习了唐代的礼仪的缘故。

    后来

    人们生活好了

    文明的发展

    让人们不仅开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还要变得更舒服

    于是

    中国大概是在南北朝以后

    就发明了椅子

    从此

    除了特定人群

    全世界的人民

    都真正“坐”起来了!

    但即使是到了今天

    还有些特定人群

    依然固守着千年以前的传统

    坚持“跪”着

    如果说到了特定的场合

    短时间地“跪”坐一会儿

    倒也能够忍受

    可是一旦时间长了

    尤其是腿上肉比较多的“象腿君”

    一定会无法坚持下去

    而骨瘦如柴的“飞燕君”

    也会多少因为过瘦

    而把自己“硌”得太疼

    也无法坚持“坐”太久

    那么这几个国家的人

    是如何坚持得住的呢?

    即使是今天

    他们的“坐”还是如千年前的祖先

    并且姿势各异:

    跪“坐”得最标准的,当属印度人

    到底是佛教的故乡

    那禅修的标准姿势

    让他们的双盘莲花或单盘

    简单寻常

    不信,你看看这魔术

    缘一根绳子升起,在空气中

    都可以

    跪“坐”得最随意的,当属非洲人

    在圆圆的屋顶里

    咋舒服咋来

    连内内都不穿的人

    还有空关心坐姿?

    天天唱唱歌跳跳舞

    男人狩猎女人采摘编织

    自在到天人合一

    还能找到比他们的坐姿更自然爽快的吗?

    人家不屑比

    而泰国人就“跪”得相当别扭了

    不是对称地“正跪”

    而是两条腿全部偏折到一侧

    再加上双手合十

    那姿势能坚持个半小时

    都太过辛苦

    为什么选用这种奇怪不对称打开姿势

    想想东南亚的热带气候

    应该可以想象

    通风

    总是很重要

    或者这就是理由之一

    但姿势与印度不一样

    或者是刻意不一样的?

    看韩国人就潇洒多了

    男人们双盘分腿而坐

    男子气概尽显

    而女人们则是大裙摆下

    双腿一立一倒

    再把一只胳膊搭在立起来的那条腿的膝盖上

    倒也有几分爽达

    并且没有委屈自己

    这个算善待自己了

    这姿势坐着冬天烤火

    舒服!

    最累的就是日本人了

    男人们可以最舒服地大开双盘

    而到了正式的场合

    就要象女人们那样

    正而八经一丝不苟地并扰双腿

    坐在自己的小腿肚和腿跟上

    坚持很久

    直到他们的美少女

    变成了这样的腿型

    这个对自己过于“严苛”的民族啊!

    到底是夸其端庄有礼

    还是可怜其“自残”成癖?

    想我堂堂华夏

    几千年前的文明

    遍传亚洲

    学生们如此发扬光大

    孔子也当含笑夸其姿势得其真传

    跪坐能减少驼背及脊椎弯曲病变的发生跪坐对整个脊椎的生长发育和保养都是最佳的坐姿。《黄帝内经》上说:“粗守形,上守神!”这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持形体端正。人的脊柱就像汽车的大梁,汽车大梁上放着发动机、水箱、变速箱等,大梁下再安上轮子,汽车就可以跑了;人的脊柱上也“挂着”人的五脏六腑,人的手和脚也象汽车轮子一样,支撑点在脊柱上,这样人就可以正常运动。

    不过

    出于人体工程学的考量

    咱们还是能舒服就舒服点吧

    跪坐就是臀部放于脚跟上,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有时为了表达说话的郑重,臀部离开脚跟,叫做“长跪”,也叫“起”。在《后汉书•列女传》中“乐羊子妻”劝丈夫拾金不昧时,就用这个姿势说话。有句成语叫“促膝谈心”,是说两个人跪坐在地上的席子上谈话交流,越谈越亲密,不知不觉地越来越近,膝盖都碰到一起了。在今天,人们用“促膝谈心”来形容亲密地交谈心里话。至于随意地盘腿而坐,古人称胡坐。同样是坐地,“正坐”与“胡坐”相差很大。胡坐以卑贱不恭的臀部着地,把“不洁”的足部正面示人,无论对自然还是对他人的恭敬都大打折扣。因此很长时间里,胡坐被华夏礼仪看作失礼的表现(胡坐,顾名思义即胡人的坐姿)。

    我们看一下这几个姿势

    长久坐姿下的脊椎形态

    能不能再“人性”一点?

    除了非洲人、印度人

    韩国人、泰国人、日本人都多少让自己的身体受罪了!

    可以想见

    在这三个国家里

    脊椎的发病率一定不低

    那我们终于真正“坐”起来了以后

    却又“坐”得太久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又大多数时间

    变成了这样的一种特殊的人种

    久坐、含胸、低头

    眼神被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的屏幕夺去了专注力

    于是久“坐”成病

    “坐”就是承担的意思

    你的上半身全部重量都要由这条脊椎来负重承担

    不正确的姿势太久

    终于腰痛、脖子痛成了常见病

    连讨好人的一个招牌动作都是

    “我来给你捏捏脖子吧!”

    《红高梁》里二房太太的腰背按摩

    成功地让她战胜了其他三房

    看上去竞争力最差的一位

    却拥有“核心竞争力”

    牢牢地拴住了男主人的心

    当代不再需要有三妻四妾为争宠而学此一技

    但健身美容洗脚按摩保养的各种门店

    却让这种“舒服”成了一门生意

    想省下这种钱吗?

    来,这里教你三大招!

    一、办公室久坐人群松颈操

    扩胸、耸肩、仰望各三次;

    二、办公室就近利用健脊操;

    利用办公椅背等

    三、飞燕式进阶操

    越飞越高!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些已经悔之晚矣的病友

    深受其害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亡羊补牢”的办法:

    对于严重的病患不得不采取手术治疗

    椎间盘微创治疗术也已十分成熟:

    只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在背脊处开一个仅7毫米的小口

    就可以进行摘除突出髓核的手术

    术手一小时即可下床恢复行走

    下图就是某患者最近刚刚施行手术的情形

    虽然我们有技术减轻病友的痛苦

    但“治未病”永远要比“治病”更高一筹

    在此

    衷心期望大家珍爱身体

    重视脊椎保健

    最后我们要比的是

    看谁能健康快乐地活得更久!

    祝大家健康快乐每一天!

    最后,感谢深圳***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主任医师***提供的专业审阅”

    就着这个文本,准备配至少30多张插图:于是开始找素材:从孔子、汉服古装剧到日本、韩国《大长今》、泰国电视剧、印度片、到东非部落、《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剧照……在尽量找原型之余,还要重新创作,改编成自己的版本。

    就在我画得不亦乐乎,在放下的小桌板上,笔尖的曲线追赶着思路的喷涌飞速前进时,从后排突然传来一声评论:“那个古代老头还画得真像!”

    这一声,把我从旁若无人的创作感中,一下子拉回了现实,以为身边全是陌生人,就全可以当作“无人”,没想到,后排有一双眼睛好奇地一直穿越过椅间的空隙,在盯着我作画呢!

    “你是大学教授吗?”

    这个评价和搭讪的确有些惊人,我还是回复一下比较有礼貌:“不是,我是在帮朋友做一个手机上的文章,正在打底稿。”

    原来,这个人就是坐在后排,在刚才我去关行李仓门时,已经开始打量我的一位“热心乘客”。

    可真是“螳螂捕蝉,黄鹤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