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第三波 » 第五百三十七章 普通话敬酒 扬州人游乌

第五百三十七章 普通话敬酒 扬州人游乌

    “来,我提一个,这么几天下来,我叔叔和姑父都受到你们的招待,我代表我爸爸向你们表示感谢!其实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得懂,只是不会说,我小时候是在江苏长的,先学了一口江苏话,再回到XJ,重新学这边的话,所以,我也是江苏二代,就敬大家一个,以后多多联系!”

    虽然几圈下来,饭局上他们总是细细碎碎地说很多话:男的苏二代们还是不断地每隔一支烟的功夫,就散发和接受新散来的烟中华烟,来“扏”一个!“佧烟”,有一个胖胖的家伙熟练地在自己手表的玻璃罩盖上面磕了磕烟嘴后再抽,他们随意谈些招投标、或者谈些如何用人的话题;女的就谈买衣服;共三对夫妻,就有三款“小姐姐”———据她们中打扮最漂亮的一个讲,现在已经不流行称呼漂亮女孩子叫“美女”了,而是统称“小姐姐”,如果叫“美女”那就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女的而矣,她们可以跨过我,当我是空气,互相说得这么起劲,突然间我有点想知道在座的哪一款是当年的陈圆圆型,会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了。但总是他们轮番敬酒,我总是端着也不太好,所以就主动提了一下,结果,他们顿时全体静音,认真听我讲,也挺意外的,还都站起来,很是尊敬、笑脸盈盈地共饮一杯下肚,用普通话纷纷表示感谢后,才又迅速回到了“嘈嘈切切”的吴侬软语畅聊之中。

    刚刚10岁的小孩子对于那个漂亮的小姐姐自称的阿姨很是不满意,不知怎么就伤了他的自尊,苏三代发起了小脾气,甚至还给了这个阿姨一记小巴掌,说实话,要我是孩子妈,我得羞愧死,没教育好“霞儿”;可是那个漂亮阿姨真的是涵养很好,并不生气。或者真把孩子当成自己家的“霞儿”看,能容忍吧!

    类似这样的饭局,这一圈人轮流做东,反复周旋着对二老迎来送往,把8天中的6天晚上,都用干净了,我们就安排了二老的白天,毕竟来XJ了,不能哪也不去看看啊!

    可从第一天晚上饭后,带二老去最近的儿童公园,只走了不到1公里路,本还想带去看看著名的“八楼”,可是叔叔的体力,只够支撑到公园中间的凉亭,他就叫着要坐下来抽根烟。一路上,正好桃花、梨花都在盛开当中,嫩绿的新芽也刚刚长出来,远望过去,很美的“春色”背景,我就不停抓拍,给他们导演着站位和表情,总算是让他们满意地拍了不少好照片。尤其是路过“马踏飞燕”铜奔马的旅游城市大型雕塑的时候,也赶紧让他们拍照留念:“一座旅游城市只有一个这样的雕塑,这就是我们WLMQ市唯一的了,证明你们来过了!”

    再一定要去的,那就是西大桥上,以红山为背景的照片。

    叔叔的印象里,还是当年那个有两匹马在桥下转盘处,背后是老的WLMQ市市政府的地方;可现在,马下到了河滩公路里;新桥拓宽了,新放的大型雕塑是貔貅神兽;原市政府的位置是世纪金花时代广场。姑父总是配合着,所有的照片都是一个表情;而叔叔因为个儿高,总是自觉地站到偏低的地方,以免照片里让姑父和他的身高差太萌。

    打出租车过去,只是为了拍两张照片;接下来,继续打的,从河滩公园,直奔现今WLMQ最值得去参观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那里有几乎全部XJ风格、中亚风格的艺术品、特产、美食、文化展示全景呈现。

    “看这些彩绘精美的盘子,都是纯手工绘制的,是不是金碧辉煌,皇宫的感觉?”带着他们走进一家临街的艺术品商店,店主正在做着清洁的工作,对于这种只看不买的主儿,并不那么积极招呼。

    “从这里进去,里面好象还有免费的节目演出呢!”

    带着二老过安检门后,进入到景区,先是一个大型的白色石榴造型雕塑,这个意喻着:“我们各族人民要象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以此为背景,正好旁边还有两个民族女同志,正好给他们照的时候,也顺带拍进去了,让照片内容变得更加真实、生动了。

    再向下,一路两溜的主题活动商品销售屋每一个都布置得相当漂亮,手工艺品、地毯、农民油画、各色丝巾、手包、甚至还有骆驼的模型、小型传统纺车织艾迪莱斯绸的场景,二老一一走过,一边好奇地看,一边被我不停叫住转身拍照。

    这两溜走到头,一块户外LED屏幕正在播放着“大巴扎”的宣传片,前面是一个铺着红色地毯的舞台,周围还围了一圈活动隔离带,和机场、银行类似的那种排队专用;但是没有看到演出的人员过来,或者是我们来得太早了?时间不对?

    接着向右边拐过去,一溜“馕”文化演示与销售一体的文化屋就在眼前,门口一层楼高的大馕的雕塑,质感很象真的,引得叔叔不由得上去摸摸验证一下,接下来,让他俩一人一边,赶紧给拍一个“大特写”留念。

    进到里面,馕文化的集中展示开始了,墙上射灯下的文化墙上,写着馕的来源、成分、种类等,还装饰了好几种造型的实物馕;中间的展架上,则是上上下下摆满了不同造型、口感成分各异的特色馕,这里还只是展示,并不销售。

    继续前行,左转,一个很古朴的小桥做的象进到另一处天地,桥旁是芦苇做成的实景装饰,配以射灯,很有原野风。

    扶着木制楼梯一进门,另一番天地:右边是一个铺着美丽地毯的土炕,中间有桌子,上面放满了食品,可以坐在那里拍照;中间是一个馕坑的模型,里面打着射灯,模仿着红火烤馕的工艺;左边就是一个可容纳10来人共同就餐的小餐馆,长条桌上,也铺着红蓝白相间的竖条纹桌布,墙面上也都是来自KS吐曼河“土陶”工艺的各种瓶瓶罐罐,在射灯下,各居其位,灯光不是很亮,很有一种进了欧洲小酒吧的感觉。屋面上的射灯给一个小座位打出了小间隔,我特意请二老分别坐下,做出喝水的样子来,拍了两张他们在“大巴扎泡吧”的假休闲照片。姑父是真的顺便就喝起了水;而叔叔却只是摸着自己的杯子冲我笑。

    再走出这一间,才到了真正的馕的制作区,隔着透明的玻璃,小伙子们正在里面忙活个不停,他们正在用几千年祖辈传承下来的古老手艺,给大家现场烤制各种馕,以此为背景,也给二老照了几张。

    又到了要下楼梯,回到刚开始进来的地方,我们是从右边门进,转了一圈,又从左边出来的,这里才是成品馕的销售区。就在叔叔下楼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个角度也不错,就特意喊了他一声:“叔叔,你回一下头!”又抢拍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动态图。

    轮到真要买馕了,二老却是一幅推来让去的样子,说不要。我说我给我妈买,这才激起了他们的购买热情。我负责挑,老妈最喜欢的是“皮牙子馕、玫瑰花酱夹心馕、巧克力夹心馕和芝麻小油馕”,辣皮子芯的她不喜欢,“荞面和玉米面馕”也可以。全部整下来,一大兜也将近80多元,姑父一定要掏出百元现金付钱,我给女店主说:“你不要收他们的,我来微信支付。”女店主很明白我的心思,这也是XJ人的共识:“我们不收现金。”

    “唉呀!我这还有钱花不出去了?”

    姑父只好叹气收起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