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第三波 » 第五百九十三章 晨起探禾木 踩点观景台

第五百九十三章 晨起探禾木 踩点观景台

    糊里糊涂感觉是快天亮了吧,似乎听到豆角说:“你把被子盖好,屋里味道不好,开一会门散散味。”

    然后我就把羽绒服盖住了头,加上已经盖好的“奶牛被”,就感觉自己睡到了野外的亭子里似的,门一开,冷气正对着我的床给力地吹。

    终于,豆角也折腾完一晚上了,总算是困了,正式入睡。我就起来,在正常的一个早上,再去“踩点”,看看,传说中的禾木观景台,早上的那种“万家炊烟袅袅”的童话场面,虽然听说,这一景观后面,还有一些人为的造景动力,但毕竟从旅游者的视角看,的确挺壮观、挺美的。

    “我出去先看一下路线,顺便给你带点早餐回来。”

    给豆角交代完,我就穿好,开始了晨起的禾木村之行。

    刷牙洗脸,水冰凉得让人清醒;再戴好隐形眼镜,总算是一切在夜里充满想象力的东西,都在白天里,现出了它们应该有的样子。

    门外原来是一山包的云杉和白桦林的大阵,昨晚豆角拍的星空,就是以它们为前景的,特别雄伟。

    木制栈道现出了原木的样子,苍白且朴实,院里还有一个纯木打造的长溜木桌,上面摆着一串钥匙,四周有木制长凳,昨晚似乎看到有邻居的一对情侣穿得厚厚的,在这张桌上,点着LED小灯,坐着聊天,挺浪漫也“冻”人的样子。

    中庭的草地已大多数被冰定了形,等待新一天的阳光解冻。马儿一晚上的咀嚼,也没能让它们少多少。

    木栅栏门旁边有一个象征性的“安检仪”被晾在一边;大门的木制栏杆顶上插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闪动,让这一院的小木屋,顿时鲜亮了起来。

    出得门外,昨晚听到的“潺潺流水”的小溪果然存在,原来我们还有一条小型的“护城河”的,有一个小小的桥,出得小院,顺着左边的土路曲折前行,一排排其他家的小木屋客栈纷纷排列着,操着不同语言的游客们都穿出了冬天里的最高等级的装扮,来适应这里的清晨。

    原来这条弯曲的小道,两边长着芳草的,就是昨晚那个小伙子骑电动车前行带路的那条,有些想明白昨晚的走法了。

    向前一望,天空高旋的苍鹰盘旋,下面黑黢黢的木屋里正升腾着一束白色的炊烟,纯蓝的天幕下,这一黑一白的,还真有些意境,赶紧用手机拍下来。

    顺路小走50米左右,终于上到了昨晚下车时的那条大道,大道两旁的客栈原来都挂着招牌,名字还都不错,什么“卧龙客栈”、“潜龙客栈”、“凤雏客栈”之类的很有品味的意思。两匹很强壮的枣红马正在其中的一间院内的草地上,大吃特吃,没有空抬头;再沿路向前走,又有两头奶牛;还跑过一条甩着舌头的狗;前方大路上,有一边走路,一边不停拍照的游人,都穿得厚厚的。

    虽然昨天小伙子给画过一张所谓的简单地图,但根本不需要,仅凭逻辑就足以找得到:这里很简单:我们住在山边的一片客栈区靠近山的一边,走上正路后,向北走,人群聚集最多的地方,必然就会指向观景台。

    果然,走了200多米,就看到了一大块巨石,上面用红漆涂刻着那句景区口号:“人类最美的古村落之一———禾木”,它所横向所指的,就是镇政府所在地,以及后面的观景台,都是顺着这条路向西走。

    先是抱着买早餐的心,找店来的,发现最近的一家牛肉面馆,装修得很漂亮,可惜还没有开门,我来得有点早。

    先把地点默记一下,再接着向前走。看到了一片旅游核心商务区,包括邮局、纪念品商店的,都在一个个小木屋里。人群最多的,就是奶茶馆,谁都知道哈萨克人的奶茶天下闻名,而图瓦人也自然有着这一强项。

    奶茶馆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英文名:HERETEE,屋内外都坐满了正在品奶茶、吃油条的游人,热气腾腾,也有一些是拿着外卖奶杯,边走边吃的,这家店人气最旺,也算是一个路标,再次默记于心。

    再向前,有两种走法:一个是供人走的石阶;一边是供车走的沥青马路,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但方向是相同的,自然应该跟着打旗子的人流走。此时,早上旅游团的人群已经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了今天的旅游了。跟着他们的方向走,准没错。

    左边又是一片围栏,里面有好多正在吃草的骏马,又引起了一圈人的围拍。晨光初映,此时拍出来的照片,颇有一些红光满目的特效,值得一拍再拍,怎么拍都美。

    路变窄了,仅供一人前行,大家一个跟一个往前走,就象是翻过了一个山包,一串石阶把大家引了下去,和右边转过来的柏油沥青马路碰头了。过到路对面,开始了新的一片景区:相对平缓,一个花园里种了一个巨大的“禾木”字样的麦子———我权且把它叫麦子,实在不知道名字。再向前就是禾木河了,跨河大桥纯木面板,下面是清流奔腾的河水,白色的鹅卵石满边都是;向河的下游望去,一个橙红色的巨大热球正在水面升起,雪山、绿水、蓝天为背景,这个巨大的红点,变得特别喜庆。天空中还有无人机嗡嗡地盘旋着,似乎在执行着什么监控任务。

    “骑不骑马?骑不骑马?”

    从上桥的那一刻起,就不停有人问你这个问题。

    婉拒,接着往桥对岸走,一路上都是马粪,竟然都不臭,还都散发着一种青草的香气,这是我从小闻过味道最令人愉悦的“米田共味了”。

    左边的树林里,是众马匹的“停车场”,它们一群站在一起,在等待着今天的游客;右边的路,用大块的鹅卵石铺就的,人们就踩着它们,顺着这路的指引,向前走。

    开始有了上山的意思,这些用鹅卵石铺成的台阶,走起来,还是要相当小心,平常都习惯“横平竖直”的,此时要不断地适应“圆滑”。

    走了十来级,就来到了其中的一处平台,有些老者已经开始喘息,在这儿休息一会儿,居中还有一条长凳,有一个长得挺漂亮的小姑娘在上面坐着,晒着晨起的第一片阳光,发着呆,一副还没有睡太醒的样子,看上去是在等她的家长。

    继续向前,就开始有两条木栈道了,一条新的在建,电焊工的焊接电弧火花还在前面四溅着;另一条旧的已不堪踩踏的样子,栈道下的山坡顶,已经被不愿意受限于栈道的人们踩成了光秃秃的,长不出草的样子,起了很大的灰。

    抬头再望,眼前的木栈道曲折向上,经过两次转折,就可以到达最佳“观景台”了;左边是更高的山梁,白雪皑皑,就在眼前。

    随着人流,继续前行。不敢停,怕阻了后面人的前进步伐。

    第一个转折点走上,转身一看,整个禾木村的全景已初显,只是近处一桦林还有些比例过高,需要走到更高处,才能让村的面积更大些;继续走,到了第二个转折点时,最好的风景不是返身的再看禾木村全景,而是正前方的山梁上,正好有一人一马,从山梁走向一片如金字塔般的雪山背景里,显得象在天宫一般,很有意思。

    再坚持,有些气喘腿酸,也通过努力调整呼吸解决了,终于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栈道的顺流攀登,到达了观景台。

    这个平台上,站满了拍照的人,大家都对眼前的这一片禾木村经典视角很满意:群山环抱,一片小木屋象儿童摆积木一样地摆开,还都冒着方向一致的袅袅炊烟,近处的白桦树林的树顶一圈和远山象是给这个村子的儿童画,加了一个修饰专用的漂亮画框边儿。

    此时的晨光还算温和,向阳而立,轻舒胸臆,感觉刚才的一切辛苦都值了。

    再走到环形的木栈道尽头,看到了另一片无尽连绵的更高的群山,白雪青山之间,有些骑马已有游客,正在各种色点,尽情狂奔。

    差不多我把这“踩点”工作完成得太彻底了,得回去给豆角带早餐了,别让她在熬夜之后,还吃不上点热的。

    赶紧下栈道,前面一位大妈走得很慢,每走一步,她都把脚在空中悬停几秒,搞得我也在后面,不得不跟着她的节奏“悬停”,一直到找了个机会,可以超过她,我才明白刚才她为什么一路走得那么慢,都要“悬停”:原来,从这个角度看上去,阳光把所有的木阶梯的阴影都隐去了,视力不好的人,很难分辨出楼梯的宽度到底是多少,我也努力看清,让自己下楼梯的姿势不那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