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见唐朝 » 第七章 收金城,平河西(二更)

第七章 收金城,平河西(二更)

    唐朝建立,李渊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他封唐小天为开国元勋,辅佐唐高祖李渊稳定和治理唐朝,唐小雅和吕小蒙吕小月三人封开国使臣。

    唐朝的来源就是根据唐小天的姓氏命名,这是为了感恩唐小天作为上仙对自己的汗马功劳。

    李渊改元武德,都城仍是长安。

    武德元年的第一次上早朝。

    这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天碧蓝如洗,喜鹊在枝头喳喳叫着,像在恭喜李渊建立唐朝一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殿下千万大臣异口同声道。

    “爱卿平身!”李渊道。

    “谢陛下!”大臣起身。

    李渊坐在龙椅看着面前的大臣,感慨道:

    “我想这一天已经太久太久,今天终于到来了。清晨就连喜鹊也在枝头喳喳叫,这世界都在欢迎我建立新朝。”

    “陛下,您体恤民情,关爱百姓,”殿下司马刘文静道,“自有天子气概,您不称帝何人称帝?那隋朝已如没有肉体的蝉壳一般,你不去消灭它那就是别人的天下了。”

    “自然是这个道理,但爱卿言重,”唐高祖李渊微微摇头,“古往今来,有众多比我有能耐的人才,我只是一介草民,不足以称得上天子气概,还是因为有众爱卿的辅佐,才有朕的今天。”

    “陛下,”唐小天站出来道,“臣以为陛下得以有今日,并非有我等爱卿辅佐,古往今来,人才众多,但能善用人才的皇帝却寥寥无几,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为陛下能够听从我等爱卿的意见,才成就如此帝业。

    “陛下,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召公谏厉王弭谤》中有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这篇文章说的就是民众的重要性。帝王如果敢于听从意见,每日反省自己,知错就改,那么帝业可兴,王朝永续。”

    唐高祖听完唐小天一番言论,立刻茅塞顿开,“老师于我,就是如鱼得水啊!”

    ……

    “陛下,”唐小天道,“唐朝初立,四周仍有隋朝残余与反唐势力存在,想要统一唐朝,那么必须清剿反唐势力。”

    唐高祖派遣秦王李世民率领唐军开始长达十年的围剿残匪行动,于是,统一战争开始了。

    唐军是李世民亲自挑选加以魔鬼训练的一支精兵,跟随李世民打仗多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武德元年至武德二年,即618-619年,李世民率唐军攻克金城,并以反间计俘虏李轨,不费吹一兵一卒占领河西。

    金城守城的是薛举、薛仁杲父子。

    薛举在大业十三年,即617年,唐朝建立的前一年,在兰州称帝,儿子薛仁杲为太子。当薛仁杲攻克秦州后,薛举便将都城迁址于秦州。

    大业十三年十二月,薛举留兵攻打扶风,李世民率军攻打薛仁杲,双方及战,薛仁杲大败,唐军斩首薛仁杲军数千首级,薛仁杲撤回陇右,唐军追击至陇坻而还。

    武德元年六月,唐朝丰州总管张长逊进击宗罗睺,薛举率全部兵力前往救援并进击泾州,屯驻于析墌城,派出游军劫掠岐州、豳州。唐朝以李世民为元帅率军予以抗击,进驻于高墌城,李世民认为薛举军粮少,急于速战速决,于是决定守城不战,以拖垮他们。时逢李世民生病,卧床不出,而薛举多次挑战。

    李世民的部将行军长史刘文静与殷开山示兵于高墌,倚仗人多而未设防范,薛举诱使唐军出战时进行突然袭击,最后将唐军击败,唐军死者达十分之六,并俘唐朝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等。李世民见大势已去,领军逃回长安,薛举于是夺取高墌城。

    八月,薛举命薛仁杲进逼宁州,郝瑗设谋说:

    “现在唐兵刚被击破,将士多被擒获,人心动摇,可乘胜直取长安。”

    薛举表示同意,将要出兵时却生病,征召巫师来探望,,巫师说是唐兵在作祟,薛举并不在意此事,不久就去世了。儿子薛仁杲继承帝业,谥薛举为武皇帝,还没来得及安葬薛举,自己便被唐军所灭。

    自此,金城得以攻克。

    河西地区,由李轨占领。

    李轨在武威聚众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并册封官员,制度全部按照隋文帝杨坚时的制度执行。不久,薛举派遣部将常仲兴渡过黄河攻打武威,李轨派遣部将李赟率军迎战,李赟在昌松打败常仲兴,斩杀两千多人,其余全被俘虏。之后,李轨又派兵攻占了张掖、敦煌、西平、枹罕等郡,将河西地区几乎全部占领。

    李渊也曾劝降过李轨,但多次无果。李渊派遣安兴贵前往威武,利用反间计,使李轨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平定李轨割据政权,并将李轨带回长安,武德二年五月,李轨被斩首于长安。

    此后,河西大部分地区也都尽数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