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见唐朝 » 第四十章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

第四十章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

    贞观十八年,七月至次年九月,唐太宗李世民出兵辽东征讨高句丽,史称“唐太宗攻高句丽之战”。

    唐贞观十六年十一月,高句丽大臣泉盖苏文杀其王高建武,立高建武侄高藏为王,自称莫离支,专制国政。

    同年,百济攻占新罗40余城,复与高句丽连兵,谋绝新罗入唐之道。

    贞观十七年九月,新罗向唐求援,唐于次年正月遣使至平壤劝盖苏文罢兵,遭拒绝。

    太宗得知,欲亲征高句丽。

    谏议大夫褚遂良等朝臣谏阻,太宗不听。

    七月下令造船400艘载运军粮;遣营州都督张俭等率幽、营二都督府兵及契丹、奚、靺鞨等部先击辽东,以观其势;任太常卿韦挺为馈运使,河北诸州皆受其节度;以太仆少卿萧锐运河南诸州粮入海。

    十一月,太宗至洛阳,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兵4万余,战舰500艘,自莱州渡海直指平壤;以太子詹事兼左卫率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领步骑6万及兰、河二州胡族兵马直趋辽东,与张亮合势,水陆并进。

    不久,诸军云集幽州。

    十二月太宗诏诸军及新罗、百济、奚、契丹分道击高句丽。

    十九年二月,太宗从洛阳出发东征,唐小天陪同一起征讨高句丽。

    临行前,唐小雅和吕小月哭的梨花带雨,害怕此去凶多吉少。

    唐小天摸摸唐小雅的头,轻声安慰道:

    “你看你,怎么这么爱哭啊,都是大姑娘了,长大了可就不能哭鼻子了,我又不出去打仗,只是在军营出谋划策,放心,不会有事的。”

    他随即对吕小蒙说:“小蒙,妹妹就拜托你了,你要好好照顾他,此去还不知何时回来,你们一定要好好的。”

    这时,小门开了,探出一个小脑袋,是武则天。

    她穿着齐袖襦裙,脚踏一双小小的布花鞋,蹦蹦跳跳地跑到唐小天面前,仰头笑着对他说:

    “小天哥哥,姐姐说你要去高句丽玩,我也想去……”

    唐小天不知如何接话,只听武则天又说,“但阿妈不让我去,我听话我不去,我留下来和姐姐玩,但是,小天哥哥,你可以从那里带一支金钗给我吗?我想好久了…”

    唐小天瞥见武则天眼眶里闪着泪花,他的心似乎揪动了,他蹲下为武则天拭去眼泪,道:

    “既然我们武则天想要金钗,那哥哥回来的时候就给你带好吗,去和姐姐她们玩吧!”

    武则天欢呼着跑开了。

    唐小天不想在看着武则天让自己感到难受,这时,太监过来说:

    “皇上的马车已经备好,还请随我尽快上路。”

    唐小天最后看了一眼妹妹,随即转身离去。

    三月他们抵达定州,之后唐太宗又亲自佩戴弓矢,与太子太师长孙无忌等人奔赴幽州。

    李勣率军从柳城,向怀远镇虚张声势,而实则潜师北进。

    四月,李勣军出其不意地从通定渡过辽水,进至玄菟,高句丽大惊,城皆闭门自守。

    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领兵进逼新城,城中守军惊恐,不敢出战。

    先头部队张俭领胡兵为前锋,渡辽水趋建安城,破高句丽兵,斩数千人。

    李勣、李道宗会攻盖牟城,克之,俘2万余人,获粮十余万石。太宗抵达北平。

    五月,张亮等率舟师渡海袭占卑沙城,俘8000口。随又分遣总管丘孝忠等指向鸭绿水。

    李勣军进逼辽东城下。盖苏文以步骑4万援辽东,李道宗领骑4000迎击,李勣引兵相助,大败其援军,斩千余人。

    太宗渡过辽水,撤桥以坚军心;并亲领精兵与李伴围辽东城,遣锐卒登冲竿至城上,乘风烧毁西南楼,城破,杀高句丽兵万余人,获城民4万口。

    随后向白岩城进军。乌骨城高句丽守将遣兵万余援白岩城,唐将契苾何力率劲骑800击之,带伤追击数十里,斩千余人。

    六月,李勣攻白岩城西南,太宗临其西北督战,迫高句丽守将孙代音投降。太宗率众转攻安市城,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领兵15万援救安市。

    太宗决定先败援军,后攻安市城。当高句丽援军进至距安市城40里时,太宗恐其徘徊不至,即命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突厥千骑与之接战,旋又佯败退走。

    延寿、惠真乘势追至安市城东南8里处依山列阵。太宗召诸将问计,李道宗认为:高句丽倾国出动,平壤守军必少,愿领精卒5000击之。太宗不纳,遣使安抚高延寿,使之放松戒备。

    夜间,太宗命李勣领步骑1.5万于西岭列阵;命长孙无忌领精兵1.1万为奇兵,自北山出狭谷,攻延寿侧后;自领步骑4000,隐蔽于北山上,并告诸军闻鼓角声即齐出奋击。

    次日,长孙无忌军开始行动,太宗命鼓角齐鸣,诸军随即并进。高延寿欲分兵抵抗,但阵势已乱。适逢雷电交加,军士薛仁贵着白衣率先冲入高句丽援军阵中。

    诸军乘机猛攻高句丽援军,斩2万余人。高延寿等收集余众,依山固守。太宗急命诸军围之。

    长孙无忌下令撤桥梁,断其归路。高延寿、高惠真进退不能,遂率3.6万余人请降。

    太宗将其大部释放,遣返平壤。高句丽举国皆惊,后黄城、银城守军自退。

    七月,太宗移营安市城东岭,八月又移至城南,太宗因安市城险兵精,建安兵弱粮少,主张出其不意先攻建安。

    李勣认为,越过安市而攻建安,恐被高句丽军截断粮道。

    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专攻安市,但久攻不下。

    降将高延寿、高惠真献策:放弃安市,先取乌骨城,其余挡道小城必溃,平壤则不可守。

    群臣亦多主张夺占乌骨城,直取平壤。

    但长孙无忌认为,天子亲征,不可冒险侥幸,应先破安市,再取建安,才是万全之策。

    太宗遂下令继续围攻安市。李道宗命令部众在城东南筑土山,逐渐逼近城墙;又以士卒轮番交战,用冲车炮石毁城楼。城中守军不断增高城墙抵挡,立木栅随时堵塞被毁之处。

    唐军筑山昼夜不息,经数旬,山顶高出城墙几丈,道宗以兵驻守。山顶坍下压崩城墙,城中守军以数百人出战,夺占土山。至此,双方形成对峙。

    太宗见天气日益寒冷,粮食将尽,不宜再攻,遂于九月十八下令撤军。

    此战,唐军先是连克盖牟等10城,之后因唐太宗过于求稳,未采纳乘虚直取平壤以及放弃安市、先取乌骨城等建议,未能出奇制胜;又因安市久攻不下,以至天气寒冷、粮运不济,被迫撤军。

    撤军前一晚,唐小天突然想起答应过武则天的承诺,一支金钗,他趁休军整顿之时,来到高句丽的金银珠宝商铺。

    老板见唐朝的军官前来,非常害怕,唐小天道:“店家不要害怕,我只是来买一支金钗。”

    老板颤颤巍巍地拿出了几支金钗,道:

    “长官,如今战乱,很多地方都没有货,所以只剩下仅剩的几支金钗,你看……”

    唐小天上前仔细观看,发现三支金钗各有各的不同,甚是欢喜,想给妹妹和小月也带一个回去,于是说:

    “我全要了,多少钱?”

    “长官,不要钱不要钱,”老板摆摆手,将三支金钗往唐小天手里一放,就把唐小天推出门外,从里面锁上了门。

    唐小天很是诧异,将三支金钗用布包好,回到营中。是夜,唐小天回想起白天的经历,明白店家也是不想和唐军发生纠葛,那就会被当地官员重罚。

    ……

    九月,唐小天随唐太宗回到唐朝。

    唐小雅,吕小月和武则天早已等在门口,唐小天下了车,快步走到三人身边,取下布包,拿出三支金钗,递给三人。

    三人接过金钗,欣喜若狂,都直接戴在头上,金钗配美人,唐小天看花了眼。

    唐太宗见唐小天这呆样,道:

    “那呆雁,快飞走吧!”

    唐小天才醒悟过来,不自觉地笑了,而那三人也笑话唐小天,朝廷外内宫中皆是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