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见唐朝 » 第七十二章 薛仁贵大败高丽兵

第七十二章 薛仁贵大败高丽兵

    还记得当年大水喊醒唐高宗,武则天和众人的将士吗?

    对,他就是薛仁贵。唐高宗感激他的举动赐他御马一匹。

    当然,他在此后征讨高丽的战争中也战功赫赫,被后世称赞。

    薛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乃公认的大唐猛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贞观末年,薛仁贵投军,勇焊盖世,征战数十年,威名显赫,堪称一代战神,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传奇。

    说起对高丽的战争,众人皆知,隋唐两代四位帝王进行数次征讨,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次次失败,损失惨重,可以说强大隋朝帝国的灭亡,是跟不断讨伐高丽有很大关系的。

    唐太宗的征伐也被困在了安市城,成为这位伟大帝王的终身遗憾,而其他征讨多为小规模的战争。而到了唐高宗时期,国力强盛,唐高宗雄才大略,决定完成父亲遗志,灭掉高丽。

    公元666年,高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向唐朝求援。

    同年六月七日,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丽。9月,庞同善大败高句丽军。

    征讨高丽迫在眉睫。

    “如今,高丽不断侵扰我朝边境地带,前方抵挡不及,诸位爱卿可有办法缓解局面?”唐高宗问。

    “陛下,薛仁贵骁勇善战,可敌万夫之勇,臣力荐他不为过。”唐小天道。

    “不错,唐小天说的很对,”有大臣附和道,“他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救了我们诸位,还保住了这李唐,若不是他,我们早都被洪水淹没了。”

    “对啊”

    “就是就是,他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

    一时间附和声此起彼伏。

    “好了好了,”唐高宗示意,“那么就派薛仁贵为总统帅,出兵讨伐吧。”

    同年9月,薛仁贵统兵出征。12月,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数路大军合击高丽。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赋以供辽东军用。

    公元667年,李绩兵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留契苾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新城是一座战略极其重要的城市,乃是整个战场的枢纽,地位不言而喻,而且李绩亦言“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馀城未易取也。”而李绩占取后却疏忽了的防守,不久后,泉男建率大军夜袭大唐军营,新城告急。

    关键时刻,薛仁贵率军狂奔而到,神降天兵,突然杀到,把处于劣势的形式瞬间扭转过来,倒过来斩杀敌人数百人,解救新城之围。

    同年10月,庞同善继续进攻,在金山路上遇高丽大军10万余人,被打得落荒回逃,薛仁贵率本部兵马冲杀出来,将敌人大军拦腰截断,敌军大乱,薛仁贵领兵奋力杀敌,此战杀的得昏天暗地,敌人数不剩数,最后大败高丽军,斩首五万人。

    值得注意的一点,斩首多少人并不是敌人的总兵力,而指的只是斩杀人数,并没有算逃跑等人数。

    薛仁贵率军乘胜攻占南苏、木底、苍岩3城,与泉男生部会合,赢得金山之战的胜利。

    高宗亲笔写诏书慰劳仁贵:“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敌,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

    金山之战是唐初年罕见的大规模遭遇战,是灭高句丽四大战役最关键,最大的一次战役,基本消灭高句丽精锐部队,为彻底胜利奠定基础,此战由薛仁贵亲自指挥,功不可没。

    同年11月下旬,薛仁贵仅带2000余兵马,发兵扶余城。

    面对将领大力反对。他则豪言,“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历史上说如此“大话”的将军,确无几人。兵贵神速,接着一场人类战争奇迹又出现了。

    高丽派出数万大军快速出兵新城,想夺回主动权,正好应了薛仁贵的计谋。

    时逢冬天,东北大地,白雪蔼蔼,薛仁贵2000玄甲骑兵全部着白衣。

    当他们发现高丽大军时,薛仁贵当机立断,利用骑兵平原优势,冲杀敌人。于是在白色的雪域平原上,正在行军的高丽兵看见一大团白色飞冲而来,仿若雪崩之势。是战,薛仁贵指挥杀敌,仅用7个时辰击溃敌军,斩杀俘虏敌人万余,剩余军队四散溃逃,这次战役也要看出唐玄甲军的战斗力恐怖之处,据考证这是最早利用保护色的战役。

    接着薛仁贵率领2000将士继续前进,公元668年攻占坚固的扶余城。

    之后高丽连续40多座城市直接向薛仁贵投降,薛仁贵声名鹊起,威震辽海,神威四方,自此,高丽所最惧怕之人为薛仁贵。

    薛仁贵大军沿途破城抵达平壤城下,与李绩等诸路大军会师平壤,大军合围,攻破平壤,薛仁贵亲自接受高丽国王投降,据史料记载,高丽国王高藏投降签字时,连抬头看薛仁贵一眼都不敢,可见威慑力到了何种地步。真有张辽使江东小孩夜不敢哭的风采。

    高丽投降的消息传到朝廷,都皆大欢喜。

    唐高宗道:

    “薛仁贵果然神勇,如天神下凡,所到之处无不诚服。”

    “陛下,”唐小天道,“臣想吟诗一首来赞美薛仁贵的功绩:

    军若惊飚,彼同败叶,遥传仁贵,咋舌称神。”

    “好诗好诗!”唐高宗拍手称快。

    自此,隋唐几代帝王灭亡高丽的愿望,得以实现。

    之后,高宗命薛仁贵率兵留守平壤,并授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