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陛下是炮灰女配金大腿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内阁

第二百六十一章 内阁

    传言说谢大人的侍妾其实是太子钟爱之女,皇宫大变那夜幽王因谢大人而亡,皇帝震怒之下谢大人险些有性命之危,但正因此女,谢大人方毫发无损。

    至于那女子为何不在豫章王府,则是因为那女子本就是谢氏所献,太子沉心于政务,唯恐照顾不周,或者见到之后情不自禁妨碍公务,但不管怎么样,皇帝和太子对那孩儿的宠爱闭着眼睛都知道。

    百姓们传言什么无妨,氏族当成茶余饭后就是不想好好过日子了。

    毕竟大象不会管蝼蚁天天想什么,可若是虎豹在议论,大象就会当成挑衅。

    太子在江州留了整整一月,离开前的带走的画像直接入了宫中,没多久皇帝下旨又是赐东西,那应该叫谢珏的数月婴孩被封县伯,正四品。

    且在太子从江州往京都回转时,太子又如雷霆之般的处理了一些地方的官员,并抓获歹人数十。

    某些人心知肚明,被抓的那些个多少都和拦截太子的家伙有关。

    待太子回到京都,朝中安稳。

    皇上也身体矍铄,太医都想不到皇上竟又坚持了几个月。

    过了年没多久,也就是刚出正月,皇帝下发新政,京都意欲举行科考,所谓科考为朝廷选拔人才,一考经史子集,二考歌赋,三考策论,四考六部事务。不论氏族富户寒门均可报名参报。

    有氏族不满不赞同,有氏族高兴双手双脚都举起来。

    这一年各地方作乱,又有因为各有缘由贬斥的官员太多,朝中也确是缺少官员。有些氏族本就势弱,即便自家里有自以为的麒麟儿也没法子为官为政,这是皇帝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家的子弟有成名的机会。寒门子弟更是簇拥,何为出人头地,这就是机缘。

    “江州观察使曾上过一封折子,内阁的几位大臣看过了,你们也应当有所耳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道理,你们懂,朕也懂,可人都有私心,除却朝廷,除却大炎,你们想的还是自家的氏族前途,朕也是,所以朕才要广召天下万民,让他们都站到这里来,看看他们有没有私心,也看看他们是如何为自家谋福。”

    皇帝的一番话,就让下面想要反对的人没得再说。

    皇帝都说自己有私心了,所作所为也是为了自己。

    得,就这样吧~

    即便是给了那些小商户寒门一些名额,也不过尔尔。

    “事情总要一点一点的来,每年都有科考,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二百年总能见到结果。”姜晟说。

    科考是谢玉提的,姜晟陪她坐了月子,月子里头的江州的事务也大都是姜晟帮着她,投桃报李,谢玉就把她所知道的一些能说的东西说了出来,比如科考,比如启蒙,比如明智,比如开海。

    七七八八林林总总也有几十条。

    科考是最容易开始的,也是最能延伸出后面的一系列举动的开端。

    又过了一个月,皇帝终于撑不住,薨逝。

    消息传到江州,谢氏府邸内外一片素白。

    刚过了四个月的谢珏一身白衣麻布,在牌位下趴在蒲团上抓着谢玉的手,咿呀咿呀的说着只有他自己听得懂的话。

    别人家的孩童三岁之内不必于阴地,但谢珏是那位逝去的老人的亲孙子,应当守孝。

    当初谢玉知道自己肚子里多了个小家伙,各种想法念头自然的冒出来。

    姜晟要她入宫如何,她不入宫又如何?

    姜晟到了江州,小家伙出生时又是这么多的吉兆祥瑞,不入宫委实说不过去。可种种情形又是没法子入宫。

    小家伙入宫,就要言明他的生母,姜晟不想以别人替之,谢玉也不愿意自己辛苦生下的孩子唤别人当娘,所以小家伙入宫,她也得入宫。

    可她是江州谢氏的家主,按照氏族女子不可为家主的规矩,她要把家主之位传给谢留,江州这边的局势刚稳下来,她这一走,江州还要再反复折腾不说,更还有些人说不定还会想把江州谢氏收入囊中。

    太子往江州一行,都有人暗中有所作为,若是再有她这一出,怕是大炎会再乱。

    为百姓计,谢玉和姜晟决定徐徐图之。

    在民间传言肆意时,自也有谢氏等人问到谢玉这边,谢玉没有解释,只说让各家的杰出好学子弟多看看书,多体察民情民意,不管当时谢玉提醒的时候各家想什么,待数月后皇帝要科考的消息传出,各家欢喜不已。

    再有皇帝太子朝中宫中的偏爱,江州谢氏多有友盟。

    寻常的交情都是因为先有了利,然后再有利可图。

    是以这几个月不止是朝中,江州也多有安稳。

    老人家尽力了。

    为了姜氏,也是为了孩子。

    谢珏该行孝礼。

    她身为臣子,身为珏儿的娘,更应叩拜。

    那位老皇帝,这位皇帝,她皆敬重。

    放心吧。

    大炎会越来越好,大炎的江山也会越来越稳固。

    新帝继位,第一个圣旨就是先皇曾言的科考七月二十五日开考。

    是先皇在时定下的吉时吉日,也是谢珏正好九个月。

    九,乃吉。

    转眼,七月到。

    没有旱事,没有灾荒,没有洪涝,没有疫病,这一年的大炎格外的风调雨顺。

    麦田里随处可见要成熟的麦苗,农人的脸上也笑逐颜开,京都的官员脸色就不是太好了。

    皇帝下令谢玉为主考官,不惜路途遥远的令谢玉入京,谢玉尊旨而来,还带着那个才几个月的小家伙,话说不是假公济私,而是圣旨上就是明白了皇帝想要见一见那个小家伙。

    京都谢氏最热闹,谢玉进到惯常住着的院子里,谢氏众人几乎都拥了过来。

    自家也不是没有小孩子,可这位还不到一岁已经是正四品的谢氏新贵,谁都好奇。

    但不见也就是不见了,当真看到都觉得这小家伙圆嘟嘟漂亮的像是画上的童子。

    “难怪皇上喜欢,这是我谢家的麒麟儿啊!”格外长寿的谢老爷子不得不说。

    谢老夫人道:“这眉眼跟谢大人一样一样的。”

    “嘴巴和耳朵像那位吧。”谢凭道。

    谢玉点头:“是。”

    要么说还是嬷嬷厉害,她还什么都没看出来呢,嬷嬷就看出来哪里像谁,哪里像谁,随着现在这小家伙的长成,嬷嬷简直金口玉言,嘴巴和耳朵,还有下巴都像姜晟。

    姜晟也是想念呢,不管多忙,每三日一封信,从不曾断,即便每个月都能收到这个小家伙的画像,姜晟还是不满意。

    嗯,换做她,她也不满意。

    “大兄,将来我的孩子也能这么漂亮吗?”谢留嘴巴都快咧到了耳朵根。

    谢玉道:“可以想一想。”

    “哈哈,那太好了。”谢留拉着小谢珏的手,摇头晃脑,“小珏珏,喊叔叔,叔叔,叔叔……”

    谢凭摇着头,低声:“我怎么觉得是说小谢留不可能的意思呢?”

    谢什点了点头,叹道:“要么说是小谢留呢。”

    孩子还是小啊,听不出来。

    谢玉听到了谢凭谢什的对话,笑而不语。

    谢什悄然靠近谢玉,问:“怎么不把那位带来?”

    谢玉道:“暂且不得告知,待日后便可知晓。”

    谢什谢凭也没有追问下去,因为还不等谢氏的众人看过谢珏,皇帝到了。

    谢氏众人迎接圣驾,皇帝说了几句场面话,就说有要事和谢玉商谈。

    谢氏众人知趣的没有跟上去,皇帝当时没说什么,转身就给了谢氏封赏。

    皇帝来看谢玉的心思昭然若揭。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也来看那个小家伙的……

    没一会儿,就听到里面小孩子笑的咯咯的声音。

    呵呵。

    谢玉院中,屋内。

    咯咯笑着的小谢珏被姜晟抱在怀里,或许是父子之间血脉亲情的奥妙,小谢珏看到姜晟只是愣了愣,就笑的咧开了小嘴,露出了小牙,坐在床上挥舞着小手要抱抱。

    姜晟喜不自胜,抱着小谢珏就像是抱着稀世的珍宝。

    书房中的画像无数,最近的是三日前所画,可即便只过了三日,这孩子就和三日前不同。

    这边像他,那边也像他。

    就是他的孩儿。

    怎么看也看不够。

    姜晟抱着谢珏,揽着谢玉,低眉看着谢玉头上的桃花木簪,只觉得心满意足。

    “原来父亲说有妻有子才是圆满,我总觉得夸诞了些,现在才知父亲所言不虚。”姜晟道,“若长久以往,江山亦可不要。”

    “嗯,江山还是要的。”谢玉道。

    姜晟笑:“对,江山还是要的,不然又怎么能长久以往。”

    姜晟揽紧了谢玉的腰身,谢玉抬眸对上。

    两人四目之间只有彼此明白的情愫在流转。

    “我等不及了。”姜晟道。

    “我知道。”谢玉道。

    “你可准备好了?”姜晟问。

    谢玉看了眼正搂着姜晟脖子的小谢珏,道:“总不能让他没有爹。”

    姜晟沉下脸:“他有。”

    “是,有。”谢玉道。

    姜晟哼声,在小谢珏的鼻头上蹭了蹭:“为父定要看着你抓周。”

    姜晟立下壮语。

    皇帝不能轻易离京,既说要看谢珏抓周,也就是说谢珏一周岁的时候,皇帝还在谢珏跟前。

    还有三个月,不是太容易啊!

    只是很快,谢玉就觉得或许也不是太难。

    半个时辰之后,内阁大臣来了。

    说是今日皇帝说了会出此次科考的题目,可到现在皇帝还没有出,他们来这里是想询问,顺带质问谢玉是何图谋,年纪轻轻又可以说是三位皇帝跟前很是看重的人物,怎么一来就让皇上误了正事,这其中有多少的缘由是因为想要看一看那个据说刚出生就带着祥瑞的小谢珏,就不为人知了。

    但内阁的几位大臣看到姜晟像是老爹爹一样显摆小谢珏的时候,不得不吃惊。

    谢家的小婴孩长得真是漂亮。

    这眉眼跟谢大人几乎一样。

    可唇角耳朵下巴都像皇帝啊!

    尤其皇帝抱着,简直就是缩小版的皇帝。

    内阁几位大臣的眼珠子都差点儿蹦出来。

    这孩子长得既像谢大人,又像皇帝!

    没听说谢大人家里头还有妹妹!

    “既是天降祥瑞,此科考考题就由小珏儿抽吧!”皇帝道。

    然后几个盒子摆在桌上,盒子上标着号顺,同样号顺的小纸条摆在小谢珏跟前,由着小谢珏自己去抓。

    谢玉嘴角抖了下。

    这不是抓周吧~

    小谢珏也不怕,小手动了动,还真抓中了其中一个盒子。

    大炎国朝的第一次科考开始了。

    谁也不知道考什么,但大都知道考题是怎么来的。

    江州观察使大人家的祥瑞小子抓的。

    有些玩笑,但又似乎别有深意。

    不过这些都是那些官老爷去想的,既迈入考场,就是想要出人头地。

    谢玉为考官,考场是谢玉仿照听说的科举而为,不同的是每名考生面前都有一名兵士盯着。每一刻钟,兵士换一波。

    既盯着有木有作弊,更还能防止偷偷贿赂。

    考试之后七天发出成绩。

    前十名的经史子集,歌赋,策论,六部考核等案卷大大公告。

    高中者欢呼鼓舞,身上布袍变官衣,不能高中者也知道了差距在哪里。

    虽有人忧虑,然更多的是欢呼,京都之内鞭炮烟花齐鸣。

    六大氏族各富户寒门的主意都在这次录取各氏族的比例是多少,然后各自所为何官职之上,也就没有几个人在意有几道旨意悄悄的下发了出去,其中有旨言女子可为官,各地方可设置女子官署,专供各氏族自觉才学敏锐之女,还有说氏族之主可为族中才学敏佳之辈,不再有嫡庶之别。

    女子的事情和科考相比又算什么,至于氏族家主如何任命都是各个氏族默认之事,自当是氏族中的佼佼者,只是这次圣旨上说明了。

    很快,各人自有吏部任命,各个州府都有新官上任,包括江州。

    早先谢玉大肆裁撤了官员,即便后来谢玉补充上了,也还是不够,这次只江州就有十名官员入场。

    第一次科考录取八十九名,一州之地十名官员为最多。

    谢玉不再任江州观察使,以从一品之位,入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