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商海命途 » 第25章 材料管控须自强

第25章 材料管控须自强

    就这样,小崔一边从卢大勇的脑海里掏出工程知识,整理成教案之后,再到培训班给大家上课。

    众包工头都是实干家,对于这样的文字资料有着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肖振汉,终于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说实话,由于田主任的关照,肖振汉做包工头的那段时间,所承接的几个工程都是优质工程,特别是启航希望小学的工程,更是让他名利双收,一举迈入了主管的行列。

    然而肖振汉一开始走的就是投机取巧的路子,因此他的业务能力根本就没有达到正常包工头的水准,甚至连很多领班都不如。

    如今的培训学习,终于让肖振汉有了夯实基础的机会。

    小崔照例让大家复习了一下前两天的课程,然后才开始讲授新的内容:

    上一堂课提到了包工不包料的传统工程分包机制。由于甲方在材料使用方面的监管成本过高,故而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由于包工头承接这样的工程只能赚点辛苦钱。不仅利润极低,还无法掌控材料的品质和供应链。这就导致了施工进度和材料进场完全脱节,结果却只能由承包方来承担。这对分包方来说也是严重的声誉损耗,有点得不偿失的意思。

    现如今分包方干脆把材料交给承包方自行解决,从而减少了材料管控方面的成本。

    包工头承接包工包料的工程,虽说多了一个材料采购环节增加了利润空间,可是这对施工队的综合实力考量更加的严格了。

    以前的包工头和施工队只需要把活干好,就没有太大的问题。现在的包工头还需要跑建材市场,懂质量监测,以及跟各方面的供应商往来应酬。

    有的包工头无力应付这样错综复杂的场面,再加上要管的事情很多,分身乏术。故而便盲目的增加新岗位,可是每增加一个新岗位,就相当于压缩了利润空间。

    本来多赚到的钱,根本就进不了包工头和农民工的腰包,反而变成了新增岗位的工资。

    那些跑外联的人不仅工资高,福利好,还可以在外面捞点油水。

    可是农民工辛苦终日,却只能拿到死工资。至于包工头,有多少利润就只有天知道了。

    有包工头也觉得分包方改为包工包料机制之后,大家的钱更难赚了。于是就问道:“小崔老师,材料管控需要专业人才,我们这样的大老粗一看到就头疼。再有就是承包工程大事小事层出不穷,也没有办法分心兼顾。”

    小崔说道:“包工头赚的钱,说白了是辛苦钱。既然是辛苦钱,辛苦就是绕不开的一道坎。若想不辛苦就能赚到大钱,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想赚钱,那就拼命的学,只要还有一口气,那就往死里学。”

    小崔接着又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角度,强调了包工头学习材料管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支施工队的盘子并不大,给出的利益也不足以让专业人才死心塌地的办事。更何况材料方面的事情千头万绪,一个不小心就是吃力不讨好。若是业务员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故意整点事情,整个施工队就会麻烦不断。

    故而作为包工头,若是不精通材料管控方面的细节,在很多时候就会受制于人。在这种情况下,赚钱的难度又得提升了。

    包工头想要把队伍带好,可以不懂工地上的事情,而材料管控方面的门道,那就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至少不能让业务员牵着鼻子走,否则很容易掉进对手挖好的大坑里,再无上岸的机会。

    小崔特别指出:

    施工队伍想要健康发展,包工头的综合水平才是关键。无论是御下管人,还是承接工程,抑或者是进场之后的材料管控。虽说不至于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却也得在关键细节的掌控上下功夫。

    这是一个包工头的自我修养,绝对不可以假手于人。

    一个不懂得自我成长的包工头,注定会被市场淘汰;一个没有能力突破自身能力极限的包工头,注定会被时代淘汰。

    这是一个创建规则的时代,有幸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就不要因为害怕吃苦,从而把应有的话语权拱手让人。

    有包工头问道:“小崔老师,咱们真的有资格参与规则制定?”

    小崔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肖振汉倒是代为解释说:“东山项目部正在起草一份文件:《包工头材料管控指导意见》。这份文件的诞生,参考依据就是你们这些包工头在材料管控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许你们并没有直接参与规则制定,可制定规则得兼顾你们的利益。”

    肖振汉点到即止的泄露天机,让众包工头明白了学习材料管控知识乃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谁率先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谁就可以在承接工程的时候占据先进,就更容易承接优质工程,从而确保施工队良性发展。

    也有包工头认为自己实在不堪造就,那就招聘专业人才上岗,同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小崔并没有反驳,只是浅尝辄止的提到了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以及施工队内部的薪资平衡问题。

    毕竟工资定在什么档次,既能让专业人才忠心耿耿,又要让负责其他版块的人心服口服。

    若是专业人才的出现打破了施工队的薪资平衡,施工队就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毕竟干的人不如看的人,这会让拼命干活的人心里不爽。农民工可以接受包工头指手画脚,那是因为服人管才能顺利的拿到工资。

    可专业人才虽受包工头委托管事,可是这样的介入铁定会影响农民工的赚钱速度。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不管钱的人,却要干扰农民工正常赚钱。先不管专业人才的介入有没有道理,关键是一群学历不高的农民工,肯定不会为了一个白面书生的话,就放弃赚钱的机会。

    也就是说正常干活,农民工一天可以赚20块钱。由于专业人才的介入,导致其中的一部分人停工半天。那么被迫停工的农民工就只能赚到10块钱,试问一下谁乐意?

    专业人才愿意自掏腰包补贴那些少赚了10块钱的农民工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从农民工的角度考虑。再从包工头的角度考虑,专业人才想要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那就只能狠抓材料问题,停工的次数越多,代表着专业人才的能力越强。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此频繁的停工,势必会影响工程进度。包工头承接工程的时候,肯定在合同上注明了施工进度和完工时间。可是这一切与专业人才的利益焦点毫无关联,双方之间的利益背道而驰。

    若是专业人士妥协了,势必会造成水平不足的假象,甚至会被扣上玩忽职守的帽子。

    若是包工头妥协了,那么整个工程基本上没有赚钱的希望了。

    在这种矛盾对立的情况下,聘用专业人士做材料管控,包工头就等同于失去了对施工队命运的控制权。

    故而包工头只能自己管控材料,才有资格做出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决定。而这样的决定,在专业人才的眼中就是挑衅规则,人家肯定不会同意,更不用说签字认可了。

    在这种情况下,包工头找专业人才管控材料,就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套上紧箍咒,还把念动咒语的权限送到了人家手中。

    专业人才为了多拿提成,肯定得不遗余力的刁难包工头和做事的农民工。

    小崔说道:“包工头和农民工利益一致,只有正常施工才能赚钱。管控材料的人,唯有在材料管控上发现问题,迫使工地停工,才能有绩效奖金。双方的利益不一致,注定只能分道扬镳。关键是专业人才他管不了包工头的钱,也不负责给农民工发工资,大家肯定不能拿自己利益开玩笑呀!”

    众包工头深以为然,觉得找人管控材料,那就是花钱找一个爹。不仅帮不了工地上的事情,还会不遗余力的捣乱。倒不如自己学好了,然后权衡利弊再做决定。

    肖振汉深知集团的新分包战略看似让利于包工头,实则是把材料管控的风险转嫁到了包工头身上,故而让包工头自己管控材料,才可以名正言顺的甩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