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的世界1993 » 第六章:打工潮

第六章:打工潮

    一九九四年正月初五。

    一大早,张国利安排两个儿子,大德和小伟挨家挨户通知:

    大家准备行囊,明天出发。村里人一般出门,选双不选单。要么初六,要么初八,寓意是六六大顺,出门大发。

    初五的晚上,宫凤英还点着蜡烛,为孩子缝制千层底布鞋。千层底布鞋,因鞋底用各色的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鞋底剖面,像极了千层饼,取其形象得名。

    宫凤英已经熬了几个通宵,为孩子做布鞋,眼里布满了血丝。

    听大德说,布鞋在工地最好穿。工地上有很多扔下的带有长钉子的模板,穿黄球鞋很容易踩到钉子,刺穿脚板。

    千层底布鞋好多层,一般的钉子都不怕。

    正月初六早晨,小村的积雪还没有融化。

    高高的白杨树上还挂着薄薄的冻雪,风呼啸着吹过,树枝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宫凤英虽然一夜没睡,但还是不停地忙里忙外,给孩子准备行李。

    大德、小伟天还不亮,就来家里通知。

    “到广东坐火车要三天三夜才能到达,要多带些煮鸡蛋、烙饼,在路上吃。”大德说道。

    “水就不用带了,车里挤得很,喝多了水,都没地方上厕所。”小伟说道。

    宫凤英把家里仅有的十几个鸡蛋和咸鸭蛋全给孩子煮上,用自己织的粗布严严实实的裹上。

    孩子过了春节才十三岁,第一次出远门。

    宫凤英心如刀割。临出家门时,张怀诚抱起家里的大黄和小黑抚摸着,依依不舍,眼泪哗哗地流。

    直到张怀友和大德催促下,才松手。

    大黄、小黑和村子里的狗狂吠着,一直送到村口,才停下脚步。

    村子里的看家狗,有灵性,轻易不会走出村子。

    乡下的男孩,如果没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狗,那他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大黄、小黑和张怀诚在一起都有三四年了。

    九岁那年,哥哥从同学那里要了一条小黑。

    张怀诚没有自己的狗,就天天央求哥哥要给他要一只。

    哥哥就去找好伙伴李东去要。

    李东是隔壁李油坊村的,两人是从小玩到大的好伙伴。

    “上次给你小黑,狗狗被我爸都许诺给邻居家了,我闹了几天才给你留了一只小黑。”李东说道。

    “我弟弟特细心,肯定会照顾好自己的狗的。这次,你再给我弟弟一只。你放心,我们不会卖掉的。被人卖掉了,就被人杀了,吃狗肉了。”张怀远说道。

    “那要不这样,后天晚上我们村子放电影,我爸看电影的时候,我偷偷带你去我家,把那只大黄带给你弟弟。爸爸要是问我的话,我就说,被人偷走了。”李东说道。

    一天晚上,李油坊村放露天电影的时候,在李东的安排下,张怀远和张怀诚偷偷地把阿黄抱出来。

    刚出李油坊村的时候,还差点被追出的狗妈妈咬住。

    李东一下子抱住大狗,在地上打了几个滚。

    刚下过雨,李东脸上、耳朵上,头发上都沾满了泥,大喊道:

    “你们俩快跑,我快坚持不住了!”

    这次随张国利一起打工的孩子就有十几个。

    张怀诚和张怀友最小,都是十三岁,刚读完小学五年级上学期,其他的也都是十六七岁的半大小伙子。

    宫凤英和大儿子一直跟着打工队伍走了十几里路来到三堂火车站。

    一个不到一米六的瘦弱女子,已经几夜没有合眼。

    一路上不停地对孩子,和孩子的小伙伴千叮万嘱。

    “我们家孩子小,他大爷,他叔啊,在外好好照顾下俺家阿诚。孩子过了年,才十三岁,第一次出远门,俺也很担心。”宫凤英担心的说道。

    “放心吧,阿远他妈,有俺国利在,孩子就不会受欺负。谁要是欺负你们家阿远,我的拳头绕不了他。”张国利表态,说道。

    宫凤英听张国利说完,说道:

    “有国利叔这句话,俺就放心了,您在,俺孩子就不会受苦。俺孩子脾气倔,贪玩,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您也多包涵,您大人大量,别跟娃娃计较,都是俺管教无方,回来俺给您赔不是。”

    “这说的什么话,放一百个心,我张国利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再说了,志清还是我家大德的救命恩人呢,这个俺忘不了,都记在心里呢。没有志清,就没有俺家大德。”

    “嗯嗯,有您这句话,那俺就把阿诚托付给您了。”宫凤英说道。

    张怀诚随着拥挤的人流,挤上了火车。

    没有座位,只能两脚不着地的被挤来挤去,瞥了眼窗外,看见母亲和哥哥,不停地挥着手,还在不停地说着什么……

    宫凤英和张怀远直到火车随着“呱嗒呱嗒”声远远离去,渐渐消失不见,才不舍的离去。

    宫凤英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在地。

    张怀远赶紧扶着母亲走出火车站。

    他们向回家的路上走着,路上实在走不动了,就靠在一个草垛前,地上垫了一些麦秸,母子俩偎依着,眼角湿湿的睡着了。

    正月初八,张怀远和张怀仁两伙伴就要开学了。

    本来全村在镇上读书的小伙伴有十来个,现在就剩下他们两个了。

    坐在教室里,张怀远突然发现班里少了十来个同学。

    班里在议论某位同学去哪里打工了,还有同学说他们也在准备跟亲戚外出打工。

    “这几天我们家里在商量,是让我去无锡,还是去广东,一天二十元,包吃住,有服装厂,也有电子厂。”

    一个女同学和同桌窃窃私语的说。

    “你要去的话,带上我吧。我不想读书了。”

    “读书烦死了,还不是要嫁人,家里两年没给添新衣服了,不如出去打工挣钱自己买。”

    “是啊,自己出去打工挣钱,我好想买一个白色的羽绒袄!”另一个女生说道。

    下课的时候,几个男同学在一起聊天。

    “我可能要去打工了。我家里说,让我跟亲戚去广东深圳建筑工地,包吃住,一天二十五。你们想去吗?”

    “我去!我们村的蛋蛋出去打工一年,村子里第一个买电视机的,还带回来一个湖南的媳妇!”

    “你去我也去!我也想打工挣钱,给奶奶买个留声机,奶奶可喜欢听戏了,听评书了。”

    “我也去!”

    “我也去!”

    立刻有三五个同学附和着。

    打工这个新名词,充斥着整个校园。

    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安心的读书。

    学校也开始重视学生辍学这件事。

    老师们不停地去乡下孩子的家里想劝孩子们返回学校,每次都无功而返。

    “读书读几年都读成傻子了,再读书就打光棍了!”

    “读书不如打工挣钱,出去打工,挣钱盖房子,娶媳妇!”

    “考中专,一考就四五年,还不一定能考上。那个刘家俊家儿子,都考了八年了!人都要疯了,魔怔了!”

    接下的几天,陆陆续续都有同学没有来上课。

    直到元宵节后,班上才稳定下来。

    原本六十六个学生的班级,还剩不到三十个学生。

    初三班级的学生辍学的现象最为严重,有的班级还剩下十几个学生。

    很多学生十三四岁的年纪,上了南去的列车。

    有好几天,都没有看到班主任宫青玉老师。

    “宫老师啊,俺娃要娶媳妇啊,娶媳妇要挣钱,挣彩礼钱,彩礼钱每年都在涨,现在都要上万了,还要盖房子,不出去打工不行啊!再继续读书的话,俺孩子就要打光棍了!”

    “宫老师,您回去吧,俺去打工挣钱盖房子。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钱上学啊。”

    宫老师骑着自行车,不停地去各个村子劝学生返回学校,每次都无功而返。

    最热闹的地方是十几公里外的三堂火车站,人潮拥挤,很多人批着被子,带上小板凳,排队一整夜买票。

    累了坐在板凳上,困了就席地而睡。

    宫老师一趟又一趟的往返于,学校和三堂火车站之间,也没有拦下一个学生。

    宫青玉一脸茫然的,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学生,一个个去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