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的世界1993 » 第十六章:江城春节

第十六章:江城春节

    每天机械性的重复第二天的日子,没有太多的乐趣。

    有时候看到别的年纪相仿的少年,还在学校读书,张怀远就不甘心。

    每个晚上,他睡不着的时候,就起身来到门外的路灯下,看看书。来的时候,他把课本带来了。

    “我难道以后就是一个烧饼伢吗?”

    有些夜晚,张怀远不停地问自己,又不停的否认自己。

    住的地方,走路十几分钟就到长江边上,他喜欢长江边不停地来回走。

    看着对面,他就想什么时候我能在对面看看呢。

    转眼来江城四个月了,张怀远渐渐的掌握了做烧饼的技巧,但就是慢了点。

    火炉烧饼,大概二分钟一炉,舅舅同样二分钟,能出二十个烧饼。

    张怀远只能做十个左右。吃烧饼的人有时排队一个多小时。

    排队的时候,宫传宝都是自己亲自上手,就看烧饼在他手里旋转,然后一片片从炉膛里拣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张怀远就在旁边帮忙收钱。

    原阳烧饼,现烤的才好吃,尤其在冬天,刚出炉的烧饼冒着热气和麦香,能让人馋出口水来。

    正宗的原阳烧饼是用猪油拌点葱花和盐,但在江城,口味改良了很多,有豆沙烧饼,白糖烧饼,怪味烧饼,肉沫烧饼等。

    江城的冬天不太冷。为了增加收入,可以一边烤烧饼,一边在炉膛里烤红薯。

    江城一代的人叫红薯为红苕。

    谁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把原阳烧饼带入江城的,然后遍布江城的大街小巷。

    在江城的这几个月,张怀远最大的收获是渐渐听懂了江城话。

    刚到江城的时候,感觉到了另外一个国度。渐渐地觉得江城话也有抑扬顿挫,婉转好听。

    张怀远也接触很多老乡,他们主要在江城做面粉生意或者菜市场卖干货、蔬菜水果等。

    买面粉和做烧饼用的佐料都从老乡那里买。

    最近面粉在涨价,烤烧饼的炭也在涨价。

    “烧饼多少钱一个?”顾客问道。

    “四毛。”宫传宝答道。

    “前天还是三毛呢。”顾客说道。

    “前天是前天,现在面粉涨价了,炭也在涨价。”宫传宝说道。

    “一块钱三个,卖不卖?”顾客问道。

    “小本生意,不赚钱,没有卖你贵。”宫传宝说道。

    “不赚钱,你做个鬼?一块钱三个卖不卖?”顾客坚持说道。

    “不卖。”宫传宝坚持说道。

    “不买拉倒。”顾客,扭头就走了。

    “过两天,他还会来买的,全江城的烧饼都涨价了。江对面的,都要涨到五毛了。”宫传宝说道。

    宫传宝的烧饼摊在一个十字路口的餐馆门口,每月付给餐馆八十块的租金。

    摊位费,上个月也涨到一百八了。

    “烧饼啊,你的摊位租金要涨了,街道现在卫生费也涨价了,每月也收一百多了。前几天有个人过来,也是烤烧饼的,说这个摊位,每月给三百。”老板娘说道。

    “涨一点可以的,您说涨多少呢?俺们卖烧饼就混口饭吃,每天在这守一天,风吹日晒的,也就每月剩下个三四百块。”宫传宝不慌不忙的的说道。

    “考虑到咱们在这都五年多了,也不要你每个月三百,你就给两百吧。”老板娘说道。

    “一百八吧。老家今年又发洪水了,庄稼都淹了,俺和外甥在农村没有饭吃。为了活命,才来到江城卖烧饼。百儿八十的,在您这也不算个啥。”宫传宝说道。

    “一百八,就一百八吧,老板还想要三百呢,毕竟咱们这么多年了,也是有感情的,这次俺做主了。你们从农村来,也太不容易了。俺也是从农村来的,知道农村的苦。俺家老板是城里长大的,不知道农村的苦。”老板娘说道。

    “谢谢老板娘,我给你订做个大烧饼,多放点芝麻,这个算我请客。”宫传宝说着,就动起手来。

    “好好好,我就喜欢吃多放点芝麻的烧饼。”老板娘说道。

    “舅舅,咱老家没发洪水呀,你怎么把咱们说那么可怜?咱们也是凭手艺卖烧饼,也不低人一等啊。”

    看着老板娘走后,张怀远说道。

    “出门在外,谈什么低不低,高不高的,都要学会弯腰生存,能省点就省点。”宫传宝说道。

    “那么说,很没有面子,被别人看不起。”张怀远说道。

    “出门在外,还要啥面子?装到腰包的钱才是面子。要面子能当吃,还是能当穿?在家里种田,一年也挣不了几百块钱。咱这一个炉子,每个月就能挣三四千。”

    宫传宝继续说道:

    “咱回家,把房子盖的漂漂亮亮的,穿的漂漂亮亮的,有钱看病,孩子有钱上学,有新衣服穿,就是面子。在外面脏点,苦点,累点,就不要讲面子了。出来卖烧饼,就不要讲面子。”

    听舅舅这么一说,张怀远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餐馆里有四个女服务员:小翠、小凤、小梅、小黄,大约十五六岁的年纪。

    “烧饼伢你多大啊?”小翠问道。

    “俺十四了。”张怀远答道。

    “十四就不读书了,你搞个鬼?俺家弟弟也十四岁,还在家里读书呢。男娃娃,不读书,有个什么出息。你做烧饼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小翠说道。

    “俺不知道。”张怀远回答道。

    张怀远跟舅舅出来学徒,以后可能要自立门户,有自己的摊位,他也不知道舅舅会给他多少钱一个月。

    “不知道多少钱一个月,做个鬼?你是不是傻啊,呵呵。”小翠笑呵呵的说道。

    “俺跟舅舅出来,不是为了赚钱,为了学习手艺的。”张怀远说道。

    “你个烧饼伢,学习什么不好,学习烤烧饼?烤烧饼能赚几个钱,浑身脏兮兮、油哄哄的,俺们村都是学习理发、学习修理摩托车、学习木工,最差就去做泥水匠,都比你这烤烧饼强。”小翠说道。

    “小翠,小梅,你们俩跟我一起去菜市场买点菜。”饭店老板娘喊道。

    老板娘好像挺喜欢小翠、小梅,张怀远每次都听到老板娘喊她俩一起去菜场。

    “好的,老板娘。”小翠慌忙跟在老板娘和小梅身后,向菜市场走去。

    “她们早上十点左右上班,大约晚上十点左右下班,有时,十一点才下班。一个月工资大约一百六十块钱,年底老板可能会给个红包,撑死了每月二百块,包吃住。”舅舅宫传宝说道。

    “好像小翠年纪也不大,最多比我大两三岁。”张怀远说道。

    “差不多,都是十六七岁的年纪,她们几个,小翠、小梅、小凤、小黄,都在这儿干了两三年了。”宫传宝说道。

    “她们不用上学的吗?”张怀远问道。

    “女孩子上什么学?她们也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早出来挣点钱,接济下家里,供自己的弟弟读书,她们老家跟我们那里差不多,女娃小学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在农村挣钱不容易,有钱先供儿子读书。女儿读书有啥用,出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了。”

    宫传宝继续说道:

    “她们这几个女娃,马上家里就安排相亲了,过不了两年就结婚生娃了。”

    “重男轻女思想不对,生男生女一个样。”张怀远说道。

    “男娃、女娃能一样吗?有的活就得男人干,多承担一些,女孩只能打打下手。”

    宫传宝继续说道:

    “我啊,我以后有了女儿,就让她多读点书,至少让她读到初中毕业。不然出去打工,不识字,只能做服务员。”宫传宝说道。

    “她们好像看不起我们烤烧饼的……说我们脏兮兮、油哄哄的……”张怀远说道。

    “看不起我们,我还瞧不起她们呢,餐馆服务员,有啥干头,一个月就一两百块钱,我们稍稍辛苦下,干一个月比她们一年挣得都多。”

    宫传宝继续说道:

    “我就看不起瞧不起我们的人,我们虽然看起来脏兮兮、油哄哄的,可是挣得比他们多。我们不偷不抢,挣个辛苦钱,心安理得,每晚都睡得踏实。”

    这时候,来了几个顾客,打乱了他们两个的对话。

    转眼到了腊八。

    舅舅宫传宝说道:

    “今年生意不好,我们春节不回去了,补回来。春节这些天,那些卖包子和馒头的都回家了,我们的生意会比平时好很多。现在回家,车费也涨了好几倍,平时回家才四十块钱,这几天回家,三四百一个人。过了正月初五,我们还要来江城,那时车费还是那么贵。不如在江城过年,省点车费,我们买点好吃的。”

    “舅舅,咱这生意还可以啊,我们都忙不过来。”张怀远说道。

    “跟去年差多了,还不及去年生意的一半,去年三个人忙不过来。”宫传宝说道。

    “我去买菜的时候,看到菜场边也开了一家烧饼摊。”张怀远说道。

    “那你不早说?”宫传宝生气的说。

    “这几天没有看到了,可能过年回去了。”张怀远说道。

    “下次看到,跟我说,我去看下……又来一个抢生意的!我就说,怎么生意越来越差了呢。”宫传宝说道。

    宫传宝每年春节都不回去,春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每天能挣两三百。

    他想多挣点钱,明年把媳妇娶回家。

    腊月二十过后,包子、馒头、河南饺子、发糕等面点铺开始关门了,烧饼生意自然就好很多。

    腊月二十二,旁边的饭店也关门了。

    小翠、小凤、小梅、小黄去江对面的汉正街,买了新衣服,准备回家过年。

    “烧饼伢,你们什么时候回家过春节啊?”小翠问道。

    “俺舅舅说,我们今年不回家过春节了。”张怀远回答道。

    “是因为买不到车票吗?”小崔问道。

    “不是,是回家的路费太贵了,涨了好几倍。春节就几天,过了正月初五还要来,俺舅舅说就不回家了。”张怀远说道。

    “再贵也要回家过年啊,你舅舅就是个财迷,钱是挣不完的,忙活了一年,不就图春节回家,跟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一家人,欢欢喜喜过个年吗?你们这是攒娶老婆的钱吗?”小翠说道。

    “是的啊,俺舅说多赚点钱,明年结婚。回家过年,还是不回家过年,俺听舅舅的。”张怀远说道。

    “嗯,烧饼伢,你看我衣服漂亮吗?俺给弟弟、妹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买了新衣服。”小翠说道。

    “漂亮,新衣服是很漂亮,穿在身上,像地主家的女儿。”张怀远说道。

    “烧饼伢,就不会说些好听的话。夸人漂亮,就那么难吗?”小翠埋怨的说道。

    “呵呵,你这回家过年要相亲吗?”宫传宝开玩笑的说道。

    “嗯,大烧饼,你说对了,俺爸前几天打电话来,就是说要给俺安排相亲呢。”小翠说道。

    饭店的服务员,都叫宫传宝大烧饼,叫张怀远烧饼伢。

    “相亲成功,你就是有老公的人了。”宫传宝说道,

    “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那么有福气,会被俺看上呢?”小翠说道。

    “现在都流行自由恋爱了,谁还相亲呀。”宫传宝说道。

    “家里爸妈安排的,俺也推辞不掉,就看看呗。大烧饼,烧饼伢,明年见了。”小翠说道。

    “明年见。”宫传宝说道。

    看着他们走远,宫传宝又说道:“看到旁边饭店经常有一群泥水工没?瘦高瘦高个子的那个。”

    “看到了,大家都喊他小熊,我们那里都没有姓熊的,外面真是姓什么的都有。”张怀远回答道。

    “那个小熊,在这个饭店吃了两三年了,算是老顾客了。那个小熊,一直暗恋着小翠,一直在追求着呢。”宫传宝说道。

    “噢,看到了,那个小熊每次来饭店都打扮的干干净净的,头发梳的油光光的,不像别的泥水匠,一身脏兮兮的。”张怀远说道。

    “小熊挺痴情的,追了两三年,没有成功,也不放弃。他不知道,小翠有心,一直想嫁个城里人。”宫传宝说道。

    “城里人能看上我们乡下人吗?”张怀远的心底,城里人和乡下人就是两个不同命运的人,不同世界的人。

    “城里人和我们是不同世界的人,哪能在一起生活。”宫传宝说道。

    张怀远心里觉得,她们几个女孩,即使穿着漂亮的衣服,也没有城里的女孩会搭配。

    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又说不清缺少了什么。

    除夕那天,他们休息了一天。

    宫传宝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也不知道去哪里玩,就买了鱼和肉,炖在一个锅里,好好吃了一顿。

    城市里的春节没有乡下过年气氛那么浓,今年春节天气好,武汉街角巷口都是斗地主和打麻将的,他们就去旁边观望下。

    正月初二,他们照常出摊。

    一如往年,春节前后的烧饼摊,生意比平时要好两三倍。

    宫传宝、张怀远每天都累得精疲力尽。

    过年了,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城里人,偶尔来个烧饼,换换口味。

    这是张怀远第一次,春节在异乡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