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的世界1993 » 第二十二章:两地除夕

第二十二章:两地除夕

    一九九四年腊月二十,工地放工结算。

    结算下来,张怀诚、张怀友两个小伙伴能得五千三百元。

    两人身上只留了三百块钱,其余的凑个整数,通过邮局各汇款五千块给家里。

    张国利、张国发、大德、小伟、大山、张二狗一行人,为了节约邮费,都是带现金回去。大德妈给张国利缝了个肚兜,张国利把钱装在肚兜里,贴身穿在身上。

    为了买回家的票,大德、小伟和张二狗在火车站排了一夜的队。因为插队,三人还跟别人打了一架。

    “爸,下次排队买票,我们也多带些人。”大德捂着被打的红肿眼睛,委屈的说道。

    “这咋买个票,还跟人打起来了啊?”张国利说道。

    “是啊,爸,这次挨打亏了,对方人太多了,应该把阿诚、阿友都带上,就是挨打也一起挨打。”小伟说道。

    “咦,这二狗脸咋被人挠破相了呢?”张国发说道。

    “二狗,你也太不中用了,你被人踢一下,就爬不起来了。”大德说道。

    “我这身子骨,经不起别人踢,加上排队排的我又困又饿,没有一点力气了。”二狗说道。

    “我看到你,刚爬起来,被一个女人扯到衣服,一拉你就摔倒了!别找借口了,你连女人都打不过。”大德说道。

    “那娘们太狠了,你看我这脸被她挠的!从来没有被女人挠过!这次回家,还说要相亲的,都破相了,这还咋相亲!”二狗说着,捂着被女人抓破的脸。

    “你们就不该插队!”张国利说道。

    “那就是我们不插队,别人也在前面插队啊!”大德说道。

    “别人插队,我们也不插队,在外少说句话,少吃点亏,你们难道还没有尝到多说话的亏吗?守嘴不惹祸,守心不出错。口无遮拦都是只管自己说的爽,不管别人听的心情。这么大的人了,还改不了嘴贱的毛病!”张国利说道。

    经历过双节棍事件后,张国利似乎比以前说话有道理了。

    张怀诚、张怀友两个小伙伴准备留在工地过年。

    彭水旺师傅也留在工地过年。两人想趁春节前后,多和师傅学点双节棍技艺。三人也说好,去浅海的地方捉些鱼过年。

    留在工地的还有一些距离家乡遥远的老乡们,有来自甘肃的,有来自云南的,也有东北的,一起大约十来个人。

    留在工地的人,照看下工地的物资和工具,每人能多发八百块的工资,放在年底一起结算。他们白天可以休息,或者自由活动,晚上每隔一个小时,轮班巡岗,就绕工地周围转一圈。

    “彭师傅,轮班巡岗您不用去了,我和阿诚替您走一圈。”张怀友说道。

    “是的,彭师傅,我们俩刚好带上双节棍,还能一边走,一边耍。”张怀诚说道。

    “好,那你们俩,注意安全。”彭水旺说道。

    张怀诚、张怀友围着工地,一边慢慢的走着,一边挥舞着手里的双节棍。两人对双节棍已经爱不释手,双节棍的技艺,也越来越娴熟。

    彭水旺是个严格的师傅,他给两个小伙伴,在工地一角,立起了两个柱子。柱子上缠绕着捡拾的水泥袋,当作练功的设备。他要求两人,每天都坚持抽打几百下。抽打要有速度,还要有力度和准确度,指哪打哪。

    彭水旺还要求两个徒弟,尽可能的坚持跑步和跳跃,练习呼吸,保持耐力。

    “叫彭师傅习惯了,叫干爸我还说不出口。”张怀友说道。

    “嗯,是我的话,也叫不出口,只要心里有这个干爸就行了。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张怀诚说道。

    “嗯嗯……”

    除夕之夜,留在工地的工友们,来到海边,燃起篝火,在海边炖鱼、烤鱼。

    远处海边,有人燃放烟花。

    张怀诚、张怀友两个小伙伴,望着烟花,不由自主的鼻子发酸,眼角湿润。

    白杨树张庄张志清家的春节,年货准备的很丰盛。

    今年,张志清给自己添了个带链盒的“永久”牌自行车和一块“上海”牌手表,给宫凤英添了个“凤凰”牌缝纫机。路过镇上的电器店,张志清又给家里添了一台“华灯”牌双卡收录机。

    有些村子已经通电了,白杨树张庄还没有通电。

    “通电了,我也添台电视机。”张志清心里这么想。

    今年杀的年猪,宫凤英留下半扇。除夕前一天,张志清去给孩子外婆家送去半个猪屁股。

    除夕夜,张志清家的院子里,灯火通明。

    堂屋的烛台,比往年也大了几倍。

    往年的鞭炮都是八百响的,今年换成了二千响!

    往年开门炮只是十响的,今年开门炮用了八百响!

    “十多年来,一直想给俺娘家送个猪坐板头肉,今年终于圆了这个梦想,日子总算有个盼头了。”

    宫凤英说着,喜极而泣,抹了抹眼角流下的泪水。

    “你看,孩他妈,这不是高兴的事吗?你咋还哭了呢!”张志清说道。

    “跟着你,不知道啥年月能给俺娘家送上坐板头肉,这还不是要享阿远、阿诚的福,才完成这个心愿,完成这个心愿,你这当女婿的,去俺娘家,也脸上有光。”宫凤英说道。

    “那可不是,骑着新的大链盒自行车,带着亮闪闪的手表,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刚到村口,就有人喊道,阿远家爸爸来给老丈人家送肉来了!听起来,心里舒坦得很。”张志清悠然地抽着烟,缓缓的说道。

    张志清多年紧缩的眉头,舒展了开来。

    “今年来不及了,明年俺想给俺爹,俺娘扯件新衣服,这也是俺做闺女多年的心愿。”宫凤英说道。

    “等到七月,他们过生日的时候就去给他们扯新衣服,不要等到明年了。”张志清说道。

    “嗯,我咋没想到呢,那就等他们生日的时候,俺爹、俺娘都是七月的生日。”

    宫凤英继续说道:

    “今年的年夜饭,多丰盛啊,整鸡、整鱼的,就是少了阿远、阿诚!他俩要是回来,就圆满了啊。”说着,宫凤英眼泪,吧嗒吧嗒的流了下来。

    说完,宫凤英走到堂屋的中间,在大蜡烛上,又引燃了几根香,插在香炉上。

    然后,宫凤英跪在堂屋的正中央的蒲团上。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老天爷,保佑我家孩子在外无灾无难,平平安安。”

    宫凤英说着,磕了几个响头。

    饭桌上,宫凤英也多准备了两副碗筷,多盛了两碗饺子。

    桌子上除了给老三阿义的压岁钱,也另外用红纸包了两份压岁钱。

    “俩娃不在家,我吃不下。”

    宫凤英吃了两口饺子,停了下来,眼里依然满含泪水。

    张志清端着饺子,低着头,也不说话,慢慢的吃着饺子。

    “过年了,吃饺子,开开心心的过个年!”阿义大声的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