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的世界1993 » 第二十九章:从泥水匠到包工头

第二十九章:从泥水匠到包工头

    一九九五年三月。广东的天气已经开始炎热。

    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工地的大楼封顶了,剩下的都是收尾的工作。

    收尾的工作相对要轻松许多。

    十四岁的年纪,正是男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二人看到感兴趣的东西,也想学点手艺。

    张怀诚、张怀友渐渐地也喜欢了工地的生活,二人也跟工地的电焊师傅学习一些电焊的活。

    两个小伙伴,尝试着用工地的钢筋,做了迷你型的双节棍,用砂纸打磨了下,油光光的发亮。

    彭水旺师傅看到了,也称赞不已。

    “随身带着好方便,可以放在口袋里。”张怀友说道。

    “比木头做的耐用,不容易坏,我咋没有想到用钢筋做呢?还是你们俩聪明。”彭水旺说道。

    “木头做的也好用,柔和很多,就是尺寸大了点,携带不方便。”张怀诚说道。

    张怀诚、张怀友已经习惯了广东的天气。两个小伙伴也习惯了工地的饭菜,习惯了吃大米饭,习惯了喝汤。

    两个小伙伴和工地的工友们也相处的融洽。放工时,大家一起去海边捞螃蟹、捞贝壳、捉鱼。工地的日子渐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二人爬上楼顶,看到工地周围的村庄、小卖铺都不见了,到处都是工地。

    “去年这周边还是空地,似乎一夜之间都变成工地了。”张怀友说道。

    “这儿变化太快了,不像我们老家,树还是那棵树,河还是那条河,村子还是那个村子,十几年还是那模样……”张怀诚说着,似乎又想起了老家。

    “是啊,对面本来是片果园,好像是香蕉、木瓜、荔枝之类的水果,旁边还有几个小湖泊,春节前我们还在那里捉过鱼,还有一些小村庄,现在都没了。”张怀友说道。

    “对,上个月,我们还在那里买过东西的小卖铺,也被拆掉了;那几个湖泊被填平了,也成了工地。”张怀诚说着,指了指那片新工地。

    “听彭师傅说,罗老板在旁边又接了四五个新工地,我们过阵子,就要换一个新工地了。”张怀友说道。

    “年底的时候,罗老板带几波领导来我们工地考察,领导称赞我们工地管理得好,又快又好,是示范工地,当时领导就说,还要给罗老板几个工地干。”

    张怀诚继续说道:

    “罗老板对大家比较照顾,大家干活就很卖力,咱们出门在外,虽然只是一个农民工,但也要干的开心才是,不想受人的气。赌气干活,是没活也都干不好!”

    “开心干活,大家都想给老板多做事,到了下班的时间也都想把手里的活,收尾才停下来。我们做杂工的时候,那些搅拌好的沙子、水泥,大师傅一开心,就全部都砌完;如果大师傅不开心,一下班丢了工具就走,剩下一大推水泥,都报废了。”张怀友说道。

    “是啊,浪费材料不说,清理的时候又废工。看咱这工地,本来说五月份完工,现在提前完工了。”张怀诚说道。

    “跟着这样的老板干活,我不觉得累了。”张怀友说道。

    “听彭师傅说,罗老板还开了酒楼、商场,是个大老板。”张怀诚说道。

    “是的啊,这么大老板,还亲自去工地,还对我们这么照顾。”张怀友说道。

    “你不好,我好个鬼,是罗老板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罗老板说,做生意要考虑合作方的利益,你让人家没得赚,人家还会让你有赚的机会吗?一味的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慢慢的会断了自己的后路。罗老板还说,生意场上,你好了,我才会好,我们都好了,生意才好做。罗老板是做大事的人,什么时候,我才能做那样的人啊?”张怀诚无比羡慕的说道。

    “阿诚,我觉得你也能。”张怀友说道。

    “阿友,怎么这么说呢?”张怀诚说道。

    “你讲义气,你常说,钱是王八蛋,花了咱再赚,我就觉得,你能做大事。”张怀友说道。

    “钱是王八蛋,花了咱再赚!对,我就这么以为的,只要够花,饿不死就行。”张怀诚说道。

    “听彭师傅说,罗老板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也是家里兄弟姐妹多,没有读书,就出来做泥水匠,有了技术和一帮相互帮助的兄弟,才干起了包工头的。”张怀友说道。

    “我不想当包工头,我觉得好好干活,好好的吃饱饭就行了!”张怀诚说道。

    “嗯,我也不想当包工头,我就想以后能当兵就好了。我不想当老板,当老板太操心了。罗老板嗓门大,训斥张国利那次,好吓人,我狠不起来,不会大声说话!”张怀友低声的说道。

    二人说着,慢慢的走下楼。

    张怀诚的心里,渐渐地萌生出一股干劲,一个新的爱好。

    他渐渐地喜欢上了建筑,喜欢上工地的生活。

    彭水旺给两个小伙伴也时不时的说起罗老板的奋斗的故事,张怀诚听在心里,也对未来,有些暗暗的憧憬和向往。

    罗老板,本名罗光华,潮阳井都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农村的人大多经历过缺吃、少穿、没柴烧的拮据时光。少年罗光华,也劈过柴,放过牛,打过猪草。每当结束一天的劳累,罗光华想着,不能这样过一辈子,要出去闯一闯世界。

    十四五岁后,罗光华就在家乡参加劳动,做过泥水匠、瓦工,承包养鱼、砍柴、做柴火、修水利、做拱桥、做市政、挖水沟、铺路牙……

    在家乡的多年的磨砺中,罗光华吃苦耐劳,并对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七十年代,他就投身于家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建筑施工。他一边研究和磨练技术,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施工队的负责人。这不仅为他打下了向外拓展的经济基础,也让他拥有了当时“吃香”的技术和经验。

    到了七八十年代,罗光华带着团队开始承建市政工程,做给排水。从那时开始,罗光华的施工队每月都能接到源源不断的订单像家乡的几个码头、城市公园、县医院等,都是出自他们的手。

    他一步一个脚印,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同时,也赢得了实力,更凭诚实为本、信誉至上的经营之道和尊贤爱才、倚重人才的做人方法,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可是一场变故,让罗光华身无分文,再次从零开始。

    一九七九年,罗光华只身赴深圳闯荡。他一无学历、二无关系,唯有一身用不完的力气,靠做泥瓦匠糊口。

    那年他20岁,凭着潮汕人爱闯荡的性格和年轻的一股子莽气,誓要闯出一片天地。

    彼时的深圳,遍地是工地,有接不完的活。而罗光华脑子灵泛,又善交际,几年后就带着一帮兄弟出来干,从泥瓦匠变身为包工头,并靠着朋友介绍,拿下深圳第五大道建筑工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潮汕人宗族观念重,在外都是互相帮衬,这样一个带一个,深圳房地产和建筑领域的半壁江山,都掌握在潮汕人手中。上世纪80年代初,最先打入深圳建筑市场的“潮阳建筑工程”,工人最多时号称有10万之众。

    潮商的传统地缘关系,为罗光华承包工程提供了不少便利。

    罗光华很早就善于借力运作商业,投资开办了“宜和商场”、“弘运楼酒店”、“千云大厦”等商贸企业,做得风生水起。

    十年之间,罗光华从水泥匠到包工头,再到商贸企业老板,完成了人生三次蜕变,在深圳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