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软禁诸葛亮 » 第131章:周瑜主政江东

第131章:周瑜主政江东

    至于,鲁肃,张昭,诸葛瑾等人,周瑜根本都不放到心上。

    上次朝堂会面,鲁肃都没表态,这说明鲁肃心里面是不太同意孙登继位的。

    张昭和诸葛瑾等人,周瑜会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

    随着江东百姓们的呼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孙登确实做不了江东之主的位子,毕竟年龄太小,两岁的孩子懂什么。

    鲁肃看到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必须要解决了,要不然越往后越容易出乱子。

    赶紧去找了周瑜,把自己的想法给周瑜说了。

    “这样不太好吧,毕竟孙登可是吴侯的亲儿子。”

    周瑜委婉问道。

    “没有什么不好的,这是众望所归,我马上去找诸葛瑾和张昭等人,和他们商量一下,我想他们会同意我的意见。要不同意,我就……”

    鲁肃是一心要让周瑜做江东之主。

    “子敬,要以理服人,即便不同意也没关系,咱们给他们讲道理。”

    周瑜指了指城外,鲁肃心里清楚,毕竟城外驻扎着二十万精兵呢。

    现如今时机也已经成熟,也算是水到渠成了,

    法正说的不错,东吴和西川汉中连成一片,组成一个整体才有对抗曹魏的资本。

    周瑜现在迈开了他夺取江东的第一步。

    果不其然,经过“痛苦”地抉择,张昭和诸葛瑾感觉鲁肃说的很有道理。

    尔后,便昭告江东。

    孙登“顺从”民意,离开柴桑到别的地方去度过快乐的童年去了。

    而周瑜,在文武大臣的拥戴下,做了江东之主。

    按说周瑜也不是外人,他和孙策还是连襟,东吴的江山算是有一半是周瑜打下的。

    在赤壁之战时,要不是周瑜力排众议坚决抵抗曹操,照着张昭的尿性早就投降曹操了。

    所以说,周瑜当上江东之主,也是众望所归。

    周瑜主政江东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

    既然老百姓支持你,你就给老百姓一个实惠。

    大赦天下就是最好的回馈老百姓的方式。

    然后,按军功进行封赏。

    军民同乐,大宴三天。

    ……

    江东的这一系列变化,着实让曹操目不暇接。

    刚听说孙权死的时候,曹操着实高兴,就要制定进攻江东的计划。

    刚要调兵遣将,北方草原民族又闹事了。

    秋天么,中原大地到了收获的季节,而北方草原却是到了草枯马瘦的时候。

    往往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大肆南下,侵占中原州郡。

    杀人,放火,抢劫。

    都是骑兵,来去迅速。

    等接到战报,派兵出击的时候,他们早已经跑远了。

    曹操派遣大军刚搞定了北方草原民族,腾出手来趁着孙权去世孙登继位的好时机,准备进攻江东的时候,手下人给他禀报一个振聋发聩的消息。

    周瑜成为了江东之主,掌管了东吴政权。

    无耻!卑鄙!阴险!小人!

    曹操在心里面不断地咒骂着周瑜。

    周瑜真会抓机会,自己还没来得及进攻江东,他就成了江东之主。

    那……可是打不了了!

    周瑜在军事上的成绩远远比孙权厉害,赤壁之战就是个例子。

    再加上,在汉中曹操已经领教过周瑜的厉害,被周瑜打的大败,还被射掉了两个门牙。

    要是现在进攻江东,那真是自己找抽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防卫,造兵,再造兵。

    ……

    刘备听说周瑜成为东吴之主的时候,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事,曹操不敢南下,荆州会很安全。

    担心的事,周瑜成为江东之主,就把西川,汉中和东吴连到了一起。

    而荆州就成了夹心饼干,周瑜会不会收回荆州?

    横下一条心,不管周瑜收不收回荆州,自个死活不给。

    反正还有一个协议来,帮助周瑜打下西川,荆州就一直不收回。

    只是以后别招惹周瑜就行,需要配合的时候,赶紧配合。

    孙乾也从东吴回来了,带来了刘备期待已久的,诸葛亮的战略规划。

    “公祐,军师怎么说?”

    刘备迫不及待,赶紧问道。

    “军师说了,守好荆州,……自保!”

    孙乾说完之后,刘备愣在当场,半天没有动弹。

    孙乾,简雍,伊籍站在刘备身边,也不知道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着周瑜表演吧。

    ……

    周瑜掌管东吴政权的第一个月,除了大赦天下,封赏功臣,军民同乐之外,没有再做别的。

    他要缓一缓。

    江东易主,怎么都要给大家一个适应的过程。

    等到大家都适应了,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北定中原做准备。

    鲁肃是最支持周瑜的,周瑜便提拔鲁肃为大都督,名义上掌管军队,但是需要周瑜的授权。

    张昭和诸葛瑾,陆绩,虞翻,步骘,阚泽等文臣辅助朝政。

    现在周瑜取代了孙氏,当然要以周瑜马首是瞻了。

    法正在东吴待了一个月,也要回西川了。

    临行前,周瑜给法正践行。

    真是好兄弟,为了周瑜的大业,千里迢迢从成都赶到东吴,帮着周瑜出主意,等周瑜上了位之后,又要回西川主持政务。

    这次践行周瑜叫的人不多,庞统,甘宁,马超,赵云,张任,许褚,王平相陪。

    “孝直辛苦了,山高路远跋山涉水,可是要多注意休息啊。”

    周瑜端着酒杯,亲自给法正敬酒。

    “大哥,客气了!为大哥分忧,乃是做小弟的应该做的。”

    法正一饮而尽,和周瑜相视一笑。

    “不知道大哥准备什么时候北伐?”

    放下酒杯,法正问道。

    “现在已经是秋末冬初,北方天气逐渐变冷,不是用兵的好时机。再说江东军民还需要休养生息,等时间合适了,再出兵北伐不迟。”

    周瑜打算等江东稳固一下再说,刚刚易主一个多月,现在时间太短。

    若是带领大军离开东吴,不是明智之举。

    “是啊,大哥说的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

    法正故意这么一问,就是想看看周瑜的定性。

    若换了旁人,有了东西两川的地盘,又有了江东,也许就膨胀起来了,着急忙慌的就想北伐。

    那样只会欲速则不达!

    既然周瑜能稳住,法正也放心了。

    “大哥尽管在东吴休养生息,我会帮大哥看好东西两川,到时候只听大哥一声令下,尽起大军配合北伐。”

    这样就对了,周瑜就是这个意思。

    法正能领会到,那确实很好。

    “嗯,有劳兄弟了!”

    周瑜一拍法正的肩膀,对他赞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