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食神的太阳花园 » 第二章 记忆的糖粥

第二章 记忆的糖粥

    “要走了吗?”

    “嗯。”

    “成都很远吗?”

    “嗯。”

    “一定要走吗?”

    “……”

    “我知道了。”

    然后是许久的沉默。

    半晌后,林碧君从上身卫衣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只巴掌大的盒子。盒子外用彩带打了个蝴蝶结。

    “给你,饯别礼物。”

    孙若涵惊讶地愣了一下,显然没有想到碧君会特意为自己准备礼物,粉红色的包装纸上满是可爱熊的图案。他伸手去接,手指不经意和女孩的手碰触了。女孩微微一惊,却并没有刻意躲开。同学多年,这是两人第一次碰到彼此的肌肤。凉凉的,女孩的手指不可思议地柔软。

    仅仅是刹那,却仿佛过了许久。直到手指分开,两人的脸蛋都有些发红。

    “我们还会见面吗?”

    “一定会的。”

    仿佛是刚才短暂的碰触给了他们勇气,两人都是如此坚信着。

    “约定好了!”

    “嗯,约定好了!”

    简单的道别,两个人都没有再多说什么,出乎意料的平静。在大人看来,这个年纪的孩子大概还不明白离别的沉重。

    但并不是这样!没有属于大人的虚假和客套,孩子才真正明白离别的伤感,只是他们并没有反抗的权利,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大人决定的结果。

    也许会遗忘彼此,但那个时候的他们都相信,若再一次相遇,这份深埋心中的感情定然不会改变。

    只是,那时他们都不明白,成都和苏州虽然很远,但更远的是‘时间’。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到底是谁的错呢?亦或者谁都没有错,错的是时间本身,再真诚的感情也躲不开岁月的侵蚀。

    咖啡的香味在屋里荡漾,不可思议的将恍惚的思绪带到了久远的过去,那些早已被遗忘的记忆在脑海中愈发分明。

    这时,一只咖啡杯出现在碧君面前。

    “谢谢,不过我不喝咖啡……”碧君还没说完,就意识到杯中并不是咖啡,虽然深色的茶汤盛在杯中容易让人误会,但那气味却独特。

    “我知道,咖啡因过敏,春游的时候你说过。这个是红糖姜茶暖暖身体,虽然是夏天,湿透了还是容易感冒的。”

    一瞬间,某种冲动让碧君有些哽咽,她却无法仔细分辨那究竟是什么。她从小咖啡因过敏,除了家人,很少有朋友知道,哪怕是她的闺蜜,上个月瑞士回来给她带的礼物也是咖啡巧克力。

    但是他竟然还记得!

    一句简单的“春游的时候说过”。

    不是几个月前春天的踏青,也不是去年春天的郊游,而是他们还是孩童时代的十多年前。在某一个瞬间,碧君感觉那十多年仿佛不再存在,昨天的道别,然后今天的相遇,他们朦朦胧胧的度过了漫长的一天,在漫长的一天中踏过了十多个春秋,直至从孩童变为了大人。

    他们跨过的仅仅是一个再见的时间。

    再见,然后再一次见面,物是人非,他们已经无法回到那个昨天。

    端起杯子,低下头,碧君轻轻啜饮了一口。

    “好香。”

    不是恭维的话,原本在碧君看来,红糖姜茶与其说是饮品不如说是汤药,也只有生病感冒时会喝一些。她不讨厌生姜的味道,但也不至于喜欢。可是在喝过了这杯姜茶后,她竟发觉自己喜欢上了姜的味道。

    喜欢一样东西本就没有道理。

    明明是生姜的味道,却又仿佛是花香,就连她本不喜欢的生姜特有的涩和辣,也莫名的成了讨好味蕾的小调剂。这些奇特的口感和红糖带着暖意的甜交融在一起,融化成回荡在鼻腔和舌尖的一抹春天的气息。

    “你喜欢就好。”若涵露出了笑容,以他对自己厨艺的自信,并不会因为被夸奖而惊讶,他已经收到过太多的夸奖,以至于早已疲敝,他的喜悦是因为夸奖的人。

    但他同样知道,女孩此时发自内心的夸奖只是就事论事。对碧君来说,两人之间的情感早就随着时间淡忘成了回忆。或许是甜甜的,暖暖的回忆,但终究已经不是爱情。她和他终究是不一样的。

    张爱玲曾说,爱上一座城,因为城里的某个人。但林徽因却说,爱上一座城,也许只是单纯的爱上了,无关风月。

    女孩此时喜欢的仅仅是这一杯茶,无关其他。

    “你是什么时候回苏州的?”碧君随口问道。

    “没多久,也就几个月。”

    “怎么想到来咖啡店打工了?”

    “打工?”若涵瞥了她一眼,“这家店是我开的。”

    “诶?”碧君稍稍有些惊讶的抬起头,“没想到你成了大老板了。”

    店面不大,看装修投资个三五十万也就下来了,他这个老板当然算不得‘大’,大概只是个口头的玩笑。对于林碧君的调笑,孙若涵也不生气。

    “要吃点什么吗,今天本大老板请客。”

    被这么一提醒,碧君也意识到自己确实饿了,在园区的人才市场逛了大半天,上一顿入口的还是作为早餐的松花团子,小小的一个,早就被上午的忙碌给超额消化了。

    看了一下菜单,让碧君稍稍意外的是看着偏西式风格的咖啡厅,菜单上却多是中式的餐点,她不经意的将这话问了出来。

    若涵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你喜欢西餐?如果你想点的话,牛排、烤羊肋、披萨这些店里也都有。”

    “不,我只是随便问一下。”碧君赶紧拒绝道。她只是单纯对咖啡厅的菜单感到奇怪,虽然确实饿了,但并不喜欢太过油腻的东西,更不如说,中餐本就更合她心意。

    “咦,这里还有糖粥,是那个‘糖粥’吗?”

    碧君问的有些没头没脑,但若涵知道她的意思。

    “当然。夏天天气热,脾胃弱,喝点粥比较好,要不就尝尝这个?”

    “好,那就来一份吧。”

    糖粥并不是加了糖的粥,准确说是桂花红豆米粥。还记得小时候,夏日的傍晚会有卖粥郎敲着竹梆子、挑着粥担子走街串巷,说起来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再吃过。

    苏州虽然是一座园林古城,近二十年来也受到了现代化冲击,物和人都被西式化的人文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原本小区外随处可见的小吃摊不见了,取代的是港点早茶、美式快餐,就连小时候放学时街边的那碗糖粥也成了回忆。

    自己是个怀旧的人,以碧君的年纪这么说大概有些可笑,但静下心,有时她确实会想起过去。就像在秋天捡起一片零碎的叶,记忆中偶尔会闪过一些碎片。

    偶尔会想起,不知何时站在铁桥边看着轨道上悠然轧过的那一列绿皮火车;

    偶尔会想起,不知哪一处古旧的小巷,抬头看到蔚蓝的天空下那古老的屋檐;

    偶尔会想起,不知哪一年除夕的雪夜,在街边的橱窗飘来的那首《涛声依旧》;

    不知何时,不知何地,这些零碎的片段甚至称不上是记忆,只是记忆的碎片。但在思绪触碰到碎片的刹那间,心里泛起微微波澜,那个感觉被称为怀念。

    对自己童年的怀念,更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不多时,糖粥端了上来。

    瓷白色的碗,碗里一半是雪白的米粥,一半是红得细腻的红豆沙,就像勾勒成的山水画。天的下面是水,水的上面是天,稀稀撒着零星的桂花,让这山水之间更多了灵动。

    刚煮出来的粥是热的,但并不烫,想必已是刻意放凉过。碧君用汤匙轻轻一搅,熟悉的香味已经扑面而来,原本泾渭分明的米粥和豆沙被汤匙搅在一起,舀起后已是拌的均匀。

    碧君轻轻抿了一口。下一秒,清澈的味道,竟如最浓郁的高汤一般爆炸开,米粥的鲜甜滋养舌苔,豆沙的香糯冲击味蕾,还有那桂花的香味和冰糖恰到好处的甜度,嗅觉和触觉完美的被俘获了。

    碧君并不认为自己是贪嘴的人,更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因为一道点心而感动。

    没有错,就是这个味道!仿佛回到了自己尚不懂事的孩童时代,过了许多年,早该遗忘的味道,没想到依然在自己的记忆中。

    有人说,味觉是最短、也是最长的记忆。刚刚尝过的美味,也许过了一时半刻,就算努力想要去回忆也无法形容了。可是哪怕过了十年、二十年,你仍会因为某一个似曾相识的味道,而让记忆泛起涟漪。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

    这首过去脍炙人口的歌谣,随着味觉的回忆,一同苏醒的是过往的一幕幕,本以为自己早已忘却的,记忆的潮水一瞬间冲溃了时光的堤坝。

    记忆的绿皮火车,铁桥旁是她曾经的校园,他和她相遇了。

    记忆的古旧小巷,巷子尽头是他们每天回家分别的岔路,他和她一次次的道别。

    记忆的除夕雪夜,伴随着那首《涛声依旧》,他和她留下一声珍重,再没有相见。

    原来是这样,那一段段本该珍重的回忆经受不住时光的侵蚀成了斑驳的碎片。遗忘了时间,遗忘了地点,甚至遗忘了在一起的人。但是它们毕竟存在着,在自己早已忘却的心的角落。

    再一次的,记忆的宝石被串联成了珠链,原来她竟没有遗失这珍贵的宝物。

    一口,再一口,一碗糖粥很快就见了底。或许是巧合,咖啡厅音箱里播放的背景音乐一曲结束,继而响起的旋律正是《涛声依旧》。

    孙若涵坐在桌子的对面,手肘撑着桌面,他将下巴靠在手掌上,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我回来了。”

    看着他故作古怪的动作,碧君噗嗤一声,心中的感动化成了笑容。

    回来了呢,虽然迟到了整整十三年。但是,原谅你了——碧君如此决定到。

    “欢迎回来。还有,糖粥很好吃。”

    “谢谢,毕竟是回礼嘛。”

    “什么回礼?”

    “当时的饯别礼物啊,巧克力熊饼干也很好吃。”

    “啊,是那个。”碧君有点脸红,当时是她第一次下厨,按着配方用烤箱鼓捣了半天,废了一炉后才做出的成品,想必味道不会太美妙。

    “你一定是笑话我吧。”

    “不,我是个厨师,从不在菜品上说谎。”

    被这么认真的回应,碧君反而不好意思了。

    “能为我再做一次小熊饼干吗?”

    “诶?可是,那是我第一次做,而且这么多年也没有再做过……”

    “没关系,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