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食神的太阳花园 » 第三章 点心拼盘

第三章 点心拼盘

    新区,京杭大运河畔。

    酒店开业的这一天很热闹,庭院中偌大的停车场挤地满满当当。

    这几年‘故胥十二楼’已经在这姑苏城闯出斐然名声,新店开业,礼节拜访的道贺宾客络绎不绝,就连烹饪协会也送来了花篮。

    “恭喜恭喜!谢老板,恭祝开张大吉,财运亨通啊!”

    “张老板,人到了就行了,怎么还破费呢。来,里边请!”

    又迎入一位贺喜的客人,谢卫国这才看到后面的林碧君和孙若涵,他笑着迎了上去。虽然是同样的笑,却分明比刚刚多了几分亲近。

    “是碧君呐,还有孙老板。嗯,还是叫你小孙了。”

    称‘老板’那是客气,也是疏离,作为长辈一句‘小孙’更亲切的多。

    “谢叔,恭喜开业。”孙若涵说着递上了礼物。

    “你们怎么还送礼物啊,又不是外人。”谢卫国说着接过打开看了一眼,想判断一下价值。若是生意伙伴,怎么收礼都无所谓,只是生意上的人情往来。但孙若涵和碧君在他眼里是小辈,太贵重的礼物他是不会收下的。

    礼物就装在拎袋里,入手重量挺轻,打开看是一副木框简单装裱好的画。

    “哟,这是桃花坞的年画?”

    谢卫国有些意外,这玩意儿他也是好多年没见了,乍然见了有些惊讶。

    “谢叔认识啊,那更好,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那是一幅《如意财神》,画上财神赵公明居中坐于太师椅,两童子持五明扇列于其后,前面还有两仙童袒胸露乳做恭状,颜色红红火火的颇为喜庆。

    这并不是明清时姑苏版的原刻——原刻已经是古董,这一版的梨木雕板是后人复刻的。哪怕如此,刻板、套印的工序也是极为复杂,全套的工艺都必须人工而成,不能假于机械,算是高档的手工艺品。

    大概是没想到会收到这样的礼物,谢卫国愣了片刻神,这年画说贵重也就小几百,对生意人来说算不得什么,寓意却不错。他想了想,也就没推辞收下了。

    “礼物我这个做叔的就收下了,过年叔给你们包压岁钱,不许不拿啊。”谢卫国说着,随口喊来了员工,当场安排将这年画挂在酒店大厅。

    “婉蓉在楼上休息厅里,你们大概也不是来看我这个糟老头子的,我让人带你们去。”

    休息厅可不是接待普通客人的,算是主家私人的空间。

    酒楼挺大,上下四层都给租了下来,装潢依然是之前几家店主打的江南风格。进门是一面影壁,两旁弄了些花草流水的造景,池塘里还养着锦鲤,环境看着挺不错。

    两人一路跟着服务员坐电梯上了四楼,这顶楼的环境更好了一些。天花板是镂空的玻璃,有遮阳板可以开合,此刻敞开着接纳阳光。楼顶有一片真花真草的植物园,还弄了个人工循环水的小溪。婉蓉正在亭子里坐着,架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大概又在写她的约稿专刊了。

    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她一个月的稿费大概还不够她买一支口红的。不过谢婉蓉也不在意这些,写点东西对她来说是挺有意思的事。此时亭子里并非只有谢婉蓉独坐,还有个男子正在一旁看着口袋书,两人各做各的事,但不时又聊几句,算不上亲密,却也不生疏。

    男子的面容有些熟悉,碧君稍作回忆就想了起来,那是前阵子‘故胥十二楼’参加大师赛时中午餐桌上谢婉蓉拉过来的所谓‘男友’。

    说实话,碧君当时心里也有些怀疑对方是婉蓉拉过来的‘临时演员’,不过现在看来大概不是。这让她有些惊讶的同时也隐隐有些高兴,为婉蓉也为自己。

    谢婉蓉也早早的看到了碧君和孙若涵,挥了挥手算是打过了招呼,又低头开始码字,显然是有灵感时不想被打扰。

    “随便坐,等我十分钟,马上就好。”

    碧君也不见外找了个座位就坐下了,和谢婉蓉没什么好见外的。在她和孙若涵坐下后,一旁的服务员端上了两人的茶杯。倒是一旁的男子有些局促,见到孙若涵和碧君后,有些不太习惯这样的场面。

    “好啊,又见面了,高……”孙若涵想要打招呼,又一时间忘了对方的名字,只记得姓高。

    当时虽然介绍过,不过也不会刻意去记,只听一遍普通人大多也都不会能记住对方的姓名。

    “高羽翔。”高羽翔接口道,“我记得你们是孙若涵,和林碧君是吧?”

    这有些尴尬了,刚刚还觉得几个月前初见,记不得名字是很正常的,对方却一口喊出了。

    谢婉蓉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别介意,他就是这样,那是职业习惯。”

    “职业?”

    “啊,没跟你们说过,高羽翔是做警察的,看不出来吧?”谢婉蓉说着合上了电脑,“算了,不写了,思路突然断了。反正也不急。”

    警察?这还真看不出来。

    不过,碧君还清楚的记得,谢婉蓉曾经说过自己将来绝不会找老师或警察作为恋爱对象,前者是十多年寒窗苦读的阴影,后者是固有的偏见——大约是小时候总被父亲恐吓:不乖的小孩会被警察叔叔抓走。虽然长大后明知那只是父母的戏言,却也有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现在看来,固有的印象似乎并不是难以扭转的。碧君正想以此来调笑一下,但话到嘴边又觉得算了。毕竟就算她自己曾经也没想过找一个咖啡厅老板作为另一半共度余生,只是因为这咖啡厅老板恰好是孙若涵而已。

    缘分只在于对的人,其他都是次要。

    高羽翔有些不太适应这样的场面。面对嫌疑人他可以滔滔不绝聊个十小时,可一旦离开岗位,待人处事的感觉立刻会改变。

    两人虽然还没有明确关系,但是那样偶然的相遇,‘不讨厌’就是一种缘分。

    高羽翔也曾想过,如果将来有人问起怎么找到女朋友,一句“上厕所时门口捡的”会不会让人觉得是开玩笑呢?虽然这确实是事实。

    这时,服务员端上了一盘点心。

    “谢谢,放桌上就行。”谢婉蓉将桌子上的电脑包放到脚边,腾空了桌子,示意服务员将盘子放在桌子中间。

    绿豆酥、薄荷糕、芡实糕、酒酿饼、蜜糕,错落有致摆盘的是一份糕点拼盘。

    “这些是谢伯亲手做的,大家尝尝,孙大厨点评一下。”

    这些都是苏式的糕点,摆盘精致赏心悦目,每人都尝了尝。味道不错,虽然在孙若涵的品鉴下还能发现不少瑕疵,但这样场合下所谓的点评本来就是客气话。

    “怎么样?”

    “不错啊。”

    “好敷衍。”谢婉蓉不满道。

    孙若涵这才知道,对方是真的想要自己点评。他又捏起一块蜜糕,认真尝了尝。

    用料、手法都没有太大问题,中规中矩,真要说的话可能有点空洞,简单来说就是没什么特色。只是作为酒楼的点心又不是特色推荐菜,本也不需要什么特色,只要不是吹毛求疵大约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真要点评的话,他确实能说出一些不足,但这些都是硬功夫的缺陷,不是朝夕间能改进,并没有太大意义。曾经相处多年孙若涵很清楚,谢师傅擅长的是红案,白案功夫对比他整体厨艺水平来说并不突出。

    “这样的点心,如果单独出售的话有问题吗?”

    “单独出售?你是说,开个苏式点心的专卖店?”那就意义不同了,孙若涵很奇怪对方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他印象中,‘故胥十二楼’应该没有这样的插曲才是……不,好像有

    没等他多想,谢婉蓉继续道: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是我爸的主意。喏,就在那边,狮山路边租了间门面,专门出售苏式点心,算是‘故胥十二楼’旗下的品牌。”谢婉蓉走到落地窗前,向下望去能够看到,路旁一间写着“胥楼糕点屋”的小店已经开门经营了。

    胥楼糕点屋?

    这么一说孙若涵也想了起来,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只不过当时他依然只是个总店的帮厨,没有太多注意,与他本人也没什么干系。

    印象中那个糕点铺子好像没几个月就关门大吉了,算是婉蓉父亲少有的投资失败的黑历史。

    整个姑苏城苏式点心的专卖店并不少。著名的有稻香村、乾生源、黄天源等等,都是动辄一、两百年的老店,都几乎成了历史和文化的承载者。街边开个普通的糕点铺,求个温饱没有问题,可若想要做大做强,在这一众品牌的夹缝中独树一帜、另立山头,显然不太现实。

    至少仅靠谢茂德是远远不够的。

    孙若涵也不避讳,实话实说了。反正早晚也是关门,及时止损也是好的。

    “也没想过和那些百年老店比,就是,和那些寿司店比呢?”

    “寿司店?”孙若涵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毕竟这分明是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不过他走到落地窗前,往下望去时,隐隐明白了原因。

    “这附近日料店好多啊!”

    或许是因为周边有大量日企,也定居着不少日民,这附近除了肯德基、必胜客这些每几公里就必然会出现,几乎类似‘城市牛皮癣’的快餐店外,最多的竟然是日料,一眼望去目所能及之处就有六、七家。

    孙若涵心里有些了悟。

    “谢大叔这是,跟这些日料店杠上了?”

    “你还不知道么,他就这脾气。”婉蓉说着,又意识到孙若涵和自己父亲应该并不熟。她说话间也不知为何会下意识的认为他们认识许久了,大概是某种奇特的氛围和感觉吧。

    孙若涵确实知道,这还真像谢大叔会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