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静水微澜 » 第八十七章 新药开发项目

第八十七章 新药开发项目

    卢晟铭从美国回来就通知徐东联系各个股东,准备召开临时股东会。

    去美国前,卢晟铭提前联系了做相关生物产品开发工作的大学校友,有了国内专家和国外行业内人士的推荐,卢晟铭与研究所专家的沟通很顺畅,了解到这个项目已经进展到临床前动物实验阶段,估计一年内可以开始临床一期实验了。

    新药申请审批流程非常严格,上市前的临床三期实验更是耗资巨大,尤其在美国,这是新药上市最大的一块儿投入,卢晟铭大致了解了美国FDA的审批流程和审批前后的投入,粗略算来一个适应症至少要近十亿美元,对现阶段的泰盛来说是没有能力做这个投资的。

    卢晟铭带了自己公司的原料赠送给研究所,专家与德国有一些联系,竟然听说过泰盛的原料产品,研究所对泰盛的态度很积极,希望他们能投资研究并和研究所共同做新药申请,卢晟铭不敢做出承诺,但表达有意向为研究所提供高品质原料。

    研究所也在联系一些美国大药企,准备引入资金共同研究,新药获得审批后还可以马上实现商业化推广。

    这给了卢晟铭一个启发,泰盛的原料目前有非常大的国际竞争力,如暂时没有资金投入研发项目,可以和未来获得新药证书的医药巨头达成原料供应意向,同时在国内做新药申请,有FDA的审批在先,国内审批可以免一些手续,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国内新药申请和审批以及之前的准备也是一笔大投资,他需要把这个大项目与股东通报也力图说服股东。

    董事会上各股东对卢晟铭美国之行带回来的消息都非常振奋,也对能在国内上市更是兴趣浓厚,但听到一款新药从临床实验到最后审批需要资金高达5亿元,立刻集体噤声了。

    卢晟铭等了一会儿,见股东都低头沉默着,知道对股东来说这个投资是真真切切的风险投资,说说可以,但真要让他们舍出真金白银去尝试未知的领域,还是顾虑重重,毕竟泰盛只稳稳当当做现有业务每年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泰盛做保健品行业,未来的发展可以说一眼就望到头了,虽然最近几年没怎么分红,但以前每年分红可也不算少,随着这两年收购业务,固定资产价值更是增长了不少。说白了,大家都不缺钱,与其稳稳当当赚点小钱,不如我们大胆尝试下,医药领域是长盛不衰的行业,比我们这种保健品机会可大多了,我同意卢总开发医药产品。”吴迪第一个表态。

    “我也同意卢总的决定,卢总把产品带到国外,让我们这几个厂从产能过剩,到现在满负荷运转,连厂里的工人干劲都足了,如果能再生产药品,那收购回来的药厂也能马上满足生产需要,不需要再投资,我也同意卢总开发新药!”余国仁从卢晟铭开拓国际业务后,就很信任他的判断,马上表态支持。

    李奕剑也表示支持,商业公司本身都是主营医药产品,保健品只占一少部分,如果泰盛开发新药,商业渠道都是既有的,非常便利,李奕剑把这个关系讲了一下,其他自然人股东也大致了解了。

    “卢总,我们对保健品行业有些了解,但药品确实是完全的门外汉,我想知道,您说的这个新药审批能有多大把握申请下来?我们的投资不会打水漂吧?这可是笔不小的投资啊?”

    “是啊,以前是分了点钱,可这一笔大的把以前的收益都投进去还不够呢,没把握的事儿还是慎重啊。”

    两名自然人股东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这个投资确实很大,我不能说有多大比例的成功机会,但中国老话说,富贵险中求,没有风险的投资是没有的,风险和收益是一体的,另外,如果投资巨大,我的主张是不让股东们再掏钱,可以引入风投资金,现在我们的资金够前期投入,美国已经在做临床前动物实验,一期临床马上开始,我们在国内申请进程要晚于美国,到时候咨询下看美国的一些数据是不是可以直接拿来用,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资金,如果不够可以考虑引进风投。”卢晟铭解释道。

    “卢总,我提议大家再考虑下IPO,去年董事会提出来后再没讨论,当时认为没有什么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好项目,现在有项目了,也确实需要资金。”吴迪适时的提出自己的主张。

    其他股东随声附和,谁都知道引入风投就意味着稀释股份,如果直接上市就不一样了,自己的资产增值非常客观。

    “IPO是个解决资金的好方法,但需要时间和过程,我们的项目可能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卢晟铭皱皱眉头,继续说:“不过,吴总您了解过IPO,也做过一些准备,可以做个备选方案,风投和IPO并不冲突,这里就不过多讨论了,现在主要是时间,我们看看研发申请新药时间和风投以及IPO的时间再做判断。”

    众人点头,IPO需要时间,可能确实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好,大家如果没有什么异议,我们举手表决,同意的请举手。”

    众人纷纷举手,开发新药项目一致通过。

    董事会结束,吴迪和卢晟铭一边走一边说:“晟铭,如果IPO来不及,那就要马上着手准备联系风投了,我和几个投资公司认识,如果需要可以找找他们。”

    “好啊,我们可以多联系一下风投,做做比较,如果风投对医药产业有过投资经验就更好了,他们有关系和资源跟我们共享。”卢晟铭点头,他也有些风投的资源,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

    “不过,资本都是嗜血的,咱们要依赖风投也要保护好自己,股东们对引入风投导致的股份稀释可不一定接受啊。”一旁的余国仁还是有点担忧泰盛因为引进外部资金导致失控。

    “是的,所以要看看投资公司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几家同时做对比,他们可能会要求我们尽快上市,也会要求董事会席位,只要是正常的要求,我们也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涸泽而渔,太急功近利的风投我们就要小心了。只要条件好,股东也是可以接受的,大家也都想让泰盛发展起来的。”卢晟铭倒不是很担心这个问题,好的项目自然有吸引力,看泰盛这个故事怎么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