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布依人家的金秋时节 » 第十三章 酒

第十三章 酒

    对出生于少数民族的人而言,“热情好客”已成了我们的标签,整个村寨饮酒的氛围很隆重,逢年过节,接待亲朋好友都不可避免,红白喜事皆有酒这个不可分割的元素存在,祭祀祖先就更不用说了,我想,就当下社会风气而言,这一现象并不少见。

    纵观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程中,酒,早已存在,同时也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一种酒文化的体现,如今更是种类繁多,从大体上看,可分为白酒、红酒、啤酒三种。而我们少数民族的酒,属于白酒一类,基本上都是自己加工酿造而成,实属自给自足。由于白酒过于烈,大人们只允许我们喝啤酒。

    记得孩提时,到了冬天,唯一让人期待的是下一场雪,每当雪花飘起的时候,总有一股抹不去的情节,会不自觉想起儿时雪天的记忆,虽然模糊但也清晰。那时每年的冬季很冷,但依然喜欢飘雪的日子,看着满天迷蒙飘舞的雪花总有想不完的心事,想着那雪花晶莹剔透的造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可以来却不能回。

    儿时喜欢用双手捧接着雪花,看着它在手心里慢慢的被暖融化,水滴从指缝里滴出来,轻轻品尝一口雪花融化后的味道,然后把冰冻得发红的手放在嘴巴上哈着气取暖。等到雪下的厚了,喜欢跟儿时的小伙伴在一起打雪仗,看谁打得准,弄得满身湿漉漉的;喜欢堆雪人,虽然没什么造型,随便滚个脑袋放在上面,画个眼睛,拍打一个大鼻子粘上,远远望去真的像一个胖娃娃盘坐在那里,那份幸福一直留在心里,直到离开这世间......

    母亲在们口焦急的呼喊着,快回来烤火,外面那么冷,有什么好玩的。表情十分严肃,但又透露着怜惜的样子。看母亲的神情有些愤怒,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雪球,依依不舍地回到家里,母亲拉着我依偎在炉火旁边,揉搓着冻得通红通红的小手,衣服冒着阵阵雾气,看母亲没有生气,便哈哈大笑。那时候的雪是晶莹剔透的,不带任何一点点杂质,如此温暖,如此欢快。

    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采,导致了地球环境受到了毁坏,地球生态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开始变暖。下雪的冬天渐渐变少了,人也不断成长起来,但看见下雪的天气也就越来越少了,这种现象在我们南方尤其突出,偶尔想看看下雪,也只能听北方的同学、朋友说起,或者发个视频。要么就是去看人为制造的下雪,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更别说心情如何了,完全失去了儿时记忆中的下雪天。

    后来接触了社会,对儿时雪花的概念就更加模糊。现在的我,只记得雪花的几种分类,要么是勇闯天涯,要么是纯生,要么是麦香,基本上都这样,偶尔客串一下其它,那都是家常便饭,毕竟对待的事件不同,所处的社交圈不一样了,雪花的样子也就随着改变,接触到各种酒类,甚至可以说是耐高温的,沸点高至五十摄氏度以上。

    以前的雪花,虽说寒冷,却让人兴奋不已,总是觉得玩不够,那时候的我们,有的是天真烂漫。如今的雪花,让人迷失自我,如梦如幻,醉意恒生,这时候的我们,有的是东倒西歪。然而,同样是雪花,却给人们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截然不同的生活风气,小时候不出去玩难受,长大后不宅在家里难受。

    那时候的冬天,下着鹅毛般的大雪,我们依旧在雪地里奔跑嬉戏打闹,我们会大雪天里提上自制的火笼取暖,到处寻找较干的树枝当柴火,放入其中,甩上几圈,火笼便燃烧起熊熊烈火,那时候有的是计算着怎么才能拉近伙伴间的距离,增加友谊,以便第二天一同玩耍。

    现如今的冬天,没有鹅毛般的大雪,没有自制的取暖设备,没有嬉戏打闹,儿时的单纯,长大的怯懦,岁月的折磨,生活的坎坷。那时候玩耍的小伙伴也散落天涯,各自品尝着来自不同方向的雪花,时而泪如雨下,时而泣不成声。

    那时候的我们,只有雪花般的颜色,单一而又纯粹,没有远大理想,没有烦恼忧愁,没有情感纠葛。如今的我们,如果想酷,就不能停止潇洒的脚步,想沉鱼落雁,就不能忘记把心灵打扮;更不会让任何人在大街上看到我们衣衫褴褛的心田,神智萎靡的视线,我们只懂得人生需要的是勇敢。就像儿时饮的是酒,玩的却是至死不渝的友谊,现在成长了,饮的却不是酒,而是人生,玩的却是心机。因此,我们丢失了孩提时的雪花,却带上了生活中的雪花,勇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