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布依人家的金秋时节 » 第十八章 情书

第十八章 情书

     “假如你是我梦中那只收桅待泊的船,我愿是那静静的湾,荡着轻柔的浪,舒展着迷人的滩。”跟大多数常人一样,在一个情窦初开的岁月里,我懵懂地开始起草了这一封情书。

    那时候故乡的天空很蓝,水很清澈,小河里还有很多的“白条鱼儿”悠闲的四处闲游,人也很单纯很青涩,所有的一切都没有过多的杂质。生活过得虽不富裕,但很充实,很快乐;那时候许多邻里之间的亲人们还健在,大家和睦的相处着,如今有的亲人、亲戚、朋友却已阴阳相隔,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不可挽回的心痛、悲伤。

    初次潦草写下心情的时候,还在校园里念书,那段时光里没有涉及过多发达的科技,因为身处农村环境,相对的作为学生我们并没有便捷的通讯工具,唯一的通信手段就是写信,对于情感的表达,就是送上只言片语。最初没有所谓情书的样子,它源于班级里的小纸条,同班与同班之间、同年级之间、甚至是同校之间进行小纸条的来往,由简短的几句话到两三百字,再到长篇大论,那时没有时髦的说法——情书。

    记得年少时读到“凿壁偷光”。忆宿洗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唯有把初识的情书心底里暗暗收藏,一天天加以描绘等待的是谁来欣赏。皎洁的月光,始终在我的心上,如今的你是谁陪在身旁,是否还记得那些年有过的同窗,度过半生才隐约明了浮名只是人生中的虚妄,此刻灯下寻不到当年凿壁之事到底是谁又偷了谁家的光?

    那些曾经赤裸的文字一点点记录着我心里的忧伤,任凭动情的眼泪流淌,曾经勇敢的试图寄出情书的模样,总是被无情的人有意地伤。曾经渴望和憧憬着的情场,原来是古代令人恐惧的战事逃荒,幸免了伤亡,却逃不过心伤,以至于被退回的情书又换了衣裳,多了一些历练,少了一点莽撞。

    感叹 “多少次,走过你的窗前;多少回,欲语却难言;多少梦,和你笑无边;多少夜,希望你同眠。”这原本直白的措词,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退回后,又重新添加了些许的委婉且悲凉的语句,“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写下情书不难,难的事寻觅不到肯签收这封情书的人,对于未知的明天不知如何着手,是对是错亦没有固定的答案,她们也曾尝试着窥探全文,却又害怕读到了内心深处,肩负起不付真情的骂名,从此在心里隐隐约约有些不安。于是乎中途选择了退还,让原本深情满满、兴致勃勃寄出的情书又原路返回了归属地。

    这封无人签收的情书,再多次遭遇了拒签之后,更加丰富多彩,富含了诸多的情感寄托和对未来的期待。昨天错过的雨,再也淋不湿今天的伞;日出时的阳光,慢慢地指引着将被签收的方向。

    写到了结尾,我开始喜欢容易被感动的女人,不论那感动她的起因,是一瓣花还是一滴水,是一个旋动的笑颜还是一缕苍老的白发,是一本举足轻重的证书还是片言只语的爱情旧笺……

    引发感动的导火索,也许举不胜举,可以有形,也可以是无所不在的氛围和若隐若现的天籁。曾经被她人拒签的情书,再次打磨后,它可以骑着任何颜色的羽毛,在清晨或是深夜,不打招呼地就进入了人们心灵的客厅,在那里和她们的灵魂倾谈,情书里所有动情的字眼,也只为签收的人儿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