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造士 » 第九章(4)

第九章(4)

    回到当时通行的做法对辛怀玉来说上并没有多少困难。

    以辛怀玉的知识储备和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也许他的满堂灌教学会做得更好。这点辛怀玉不是没想过。他听老教师的课时发现一个问题:很多老教师不太注重知识逻辑。知识体系被这些老教师给肢解了。他想原因大概是为了出成绩,为了切中考试,老教师们有意无意的放弃了整体知识构架的逻辑和体系,取巧于知识技巧和解题技巧。对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辛怀玉深感痛惜。

    直白点说,就算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多老师也是不合格的。

    从获取知识的角度来说,丢弃了知识架构和内在的逻辑,知识岂不成了一盘散沙,就像建房子,要一堆原料,没有设计,没有架构能建起房子吗?

    辛怀玉是我们学校最早也是唯一一个以画图的形式构思板书的老师。

    我后来调到了教育局。因为工作需要才开始接触到思维导图。知道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但是思维导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传入中国的,而且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并没有得到应用。我曾经问过辛怀玉,说你那个画图板书是不是思维导图?辛怀玉茫然不知。可见在画图板书时辛怀玉还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再之后有一次遇上辛怀玉,他主动跟我谈起思维导图。他说你上次问完我后我回去查了一下,还真有思维导图。不过跟我的不一样。我那个应该也算思维导图吧。但还是有区别的。思维导图注重自由发散联想,而学科教学更注重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

    我想了想,辛怀玉的板书图确实跟思维导图有很大的区别。大概算是结构图吧。辛怀玉思维独特,能把各个细小的知识点各归其类,确实不简单。

    现在有很多老师开始用思维导图。我下去听课的时候常常见到。还见到一些学科思维导图的书籍。老实说,用的有些问题。

    思维导图更适合类似于“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太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越来越抽象和复杂,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入应用。

    辛怀玉当时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却率先使用结构图、知识树,说明辛怀玉在教学思维策略方面下过功夫。

    从这个角度说,辛怀玉完全能做好满堂灌教学。但是他偏偏选择了在当时很难让人接受的探究式教学,以至于被学校放到养鸡厂,养了两年鸡。

    还有一点我必须说明。

    辛怀玉认为很多老教师不太注重知识逻辑。知识体系被肢解了;老教师们有意无意的放弃了整体知识构架的逻辑和体系,取巧于知识技巧和解题技巧。这是辛怀玉的固执和偏见造成的。事实上是当时课程改革造成的。课程改革当时遵循的原则是学生成长心理成熟度。之前的课程遵循的原则是知识系统化逻辑。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至于两种原则孰优孰劣,很难说清楚。我在学校带课的时候常遇到课本知识过于零散的问题,也常听老教师抱怨说现在的课本简直没法儿教了。

    辛怀玉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现实,审视教育,审视教学。用李军的话说就是吹毛求疵。

    李军和辛怀玉不同。

    如果说辛怀玉是那种特立独行的人,李军则是务实求报的人。李军不会做出辛怀玉的种种探索。李军讲实际,求回报。大家都用满堂灌,他就用满堂灌;大家开始课堂教学改革了,用探究法,他也改革,也用探究法。必须认可的是,李军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成绩突出。否则后来也当不上校长。但是李军当上校长靠的不单纯是成绩突出。还有取巧。

    李军是个很会取巧的人。表面文章、官样文章做得十足。很讨喜。吴天硕就非常喜欢李军。吴天硕觉得张旻有点虚,不如李军来得实在。吴天硕最看不上的就是辛怀玉,认为这小子太狂妄,不尿人。

    张旻在做人上下功夫,李军在做事上下功夫。

    张旻在学校工作了三年后自己找关系到了区里,先在人大,后去了开发区,成了开发区主任。前后用了四年的时间。从一个普通老师借调到区里是不带编的。一般人大概只是为了到区里工作,脱离当老师的苦,也不指望转成公务员之类,更不指望当多大的官。张旻不同,去的第二年就混上了办公室主任一职。成了副科。关系直接就过去了,转成了公务员。又干了三年,提成正科,派到开发区当了一把手。

    张旻的技巧在于做人。

    刚去的时候赶上主任的老婆住院。主任太忙,顾不上天天在医院守着老婆。张旻就主动承担起了在医院守护主任老婆的任务。张旻敬业,既然承担下来了,就要恪尽职守,表现得异常优秀。早晨六点钟准时报道。先扶着主任老婆到卫生间清理前一天消化的东西。清理完了从水房打回水。往脸盆里倒的时候先要接一些凉水,再一点一点往里倒热水,一边倒,一边用手指测试温度,感觉到了最舒服的时候才把脸盆端过去,摆好毛巾,先是脸,后是手,最后是脚。总要细细的过一遍。

    擦脸的时候要小心翼翼,生怕手脚重了。先从额上开始,一点点往下,直到脖子擦完了才敢松口气。手和脚就好多了。不过洗脚之前还要用手指试试水温,一般要再添些热水。死猪不怕开水烫,脚还是烫些好。把脚放在热水里,用两只手使劲搓,直到搓红了,把经络和血液搓开了。

    洗漱完了就该喂早点了。用小勺一点点喂。怕烫着,先用嘴吹,吹到正好才喂。后来身体渐好,能自己端的时候还是先尝一下,感觉温度正好才端上去。

    吃完早点后的工作就是陪开心。病人大多心情不好。张旻读的书多,肚子里笑话多,又是学中文的,讲话风趣幽默,经常逗得主任老婆开怀大笑。笑疼了肝。张旻吓得直呼不讲了,不讲了。主任老婆说不行,这玩意比药还灵呢。张旻就接着讲。讲到后来,成了话痨,缝人说个没完。当了领导后发现这是个懒毛病,改了好长时间才算是改过来。一喝酒,毛病就又上来了。整个席面只听他讲,别人插不进话去。

    晚上最难熬。

    张旻拉把椅子,躬身靠在病床一角,瞌睡得要死,不敢睡,要到主任老婆睡踏实了才敢回家。可惜主任老婆得这病后睡不好觉,自己眼睛困得直打架,就是睡不着。张旻只好毫无怨言的陪着与瞌睡作斗争。

    这样艰难的渡过了一个月,主任老婆身体渐渐康复。张旻才松了口气。自己不知不觉中瘦了一圈。主任老婆心疼张旻,主任也心疼张旻。张旻却不心疼自己。乐呵呵的陪着小心,样子永远是谦卑而恭敬。

    主任老婆在人劳局工作,应该是个科长。但从第一天伺候开始,张旻就没称呼过职务,一直叫刘姨。叫到刘姨出院回家。刘姨就跟主任说,小张的人品,没得说。主任当然也觉得小张的人品没得说。就安排张旻到了办公室,先从基础干起,半年后给了个办公室副主任的职位,一年后原办公室主任升到其他局当副局长了,腾出了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张旻顺其自然的就坐在了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

    办公室是个伺候人的地方。而张旻最会伺候人。伺候病人一个多月,张旻混成了主任家的家里人。刘姨一个星期不见张旻就想,就跟主任念叨小张。张旻于是每个星期都要到主任家,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饭,听张旻讲幽默段子。

    区里成立开发区,要组建领导班子,主任就推荐了张旻。张旻在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待了四年。这四年可不是白待的。区里上上下下的人都认识。大家都说小张好。主任本身在区里说话就有分量,再加上大家都说小张好,张旻顺顺当当就成了开发区主任。

    张旻进区里后很少回学校,跟学校其他人联系很少。大概是吴天硕看走了眼。张旻当初想办法去区里也是在学校有点受冷落,待不下去的意思。现在混好了,更不愿意理睬学校里的人。但对辛怀玉和孙澄邈一直没变。一有时间就会约在一起吃个饭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