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月色 » 第四十三章 赈灾(四)

第四十三章 赈灾(四)

    “太子哥哥,我爹爹没有对你做什么吧?”刚走回到原地,程小莹便如同乳燕入巢一般的又扑了上来。

    “当然没有,程伯伯和蔼又可亲,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他的。”安抚了一下可爱的小姑娘,李承乾便坐下来,随手拿起来一串烤肉准备犒劳一下自己为难的肚子。

    “诶诶诶,别都弄完了,给朕留一些。”老李瞅了瞅脚底下的瓶瓶罐罐,乐呵呵的说道,“太子对那老货感觉如何?”

    “嗯。”

    李承乾伸手抓过一把烤肉,然后娴熟的拿起一罐又一罐的香料均匀的洒了洒,这才递给自家老子。

    “父皇真是的,儿臣这里的事情已经够复杂了,今天早上玄策还在跟儿臣说呢,那些市面上的粮商以及一些富豪最近已经隐隐的联合在了一起,准备在这个冬季大赚一笔,幸好玄策已经有了一些主意……”

    鉴于人家闺女就坐在一边,李承乾没有直说,而是对着老李开始大倒苦水,遍数这两天的经历,包括那个已经被接进宜秋宫交给晓晓带的小女孩,还有那些难民的棚舍,脏乱差的环境几乎全都是问题啊好不好。

    “这下知道不容易了吧,知易行难便是这个道理。”听着太子的吐槽,老李忍不住笑了笑,开口说道。

    “什么啊,为了一口吃食便不顾自己妻女的死活,这跟知易行难有什么关系,完全就是因为那个人有问题好不好……”

    李承乾翻了个白眼,狠狠的咬下来一块烤肉,一边吃一边继续说道,

    “而且赈灾这事也跟父皇您脱不了关系,既然已经知道冬季会有灾民,那就提前在夏天的时侯以工代赈让他们造些房舍啊,房舍造完了就兴修水利,实在不行就修路,那么多活等着干,竟然就只知道放粮和压制谣言,以工代赈他不香么?”

    大家闺秀一般坐姿的程小莹坐在那里看着李承乾,眼睛里面满满都是小星星,但李二陛下却是听着李承乾的吐槽,眼神越来越凝重,一时间手里的烤串都忘了吃了。

    等到李承乾终于吐槽完毕之后,老李这才擦了擦自己嘴边的油渍,开口说道,“以工代赈虽然好,可是你如何确保他们不会偷懒呢?”

    “建立奖惩制度不就好了?”李承乾无所谓的说道,这都是后世已经被玩烂的东西了。

    “奖惩制度?不错,但太子你的想法是好的,问题在于我们哪来的那么多人手去监管?”老李指出了太子话语中的漏洞。

    “谁说要让我们去监管了,让他们自己监管自己啊。”李承乾有些纳闷的看向自己老爹,找人监管累死也管不来啊,就算后世的课堂上一个老师还管不过来五十个学生呢,那还是都在一个课堂上。

    “让他们自己监管自己?详细说说。”这下子老李是真的有些好奇了,太子的小脑袋瓜里面到底装着什么。

    “就是举报呗。”李承乾想了想说道,“赈济灾民的时侯提前划好小组,若是有人举报的话,举报之人可以得到奖励,被举报之人则得到惩罚,而且和被举报之人同一小组的人也会得到次一级的惩罚,简单来说就是连坐……”

    李承乾又拿起一串烤肉,这才继续说道,“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相同小组之间的人会互相监管,第二不同小组之间的难民也会互相监督,毕竟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口粮变少,最后一点则是举报之人也能有好处了,不过相对于前两点,这一点无关紧要。”

    “这个办法好啊,太子这个办法你是如何想出来的?”老李一拍大腿,抚掌而笑,“不止是难民,其实官员之间……”

    “父皇,别的不说,官员之间你怎么奖惩呢?你奖励人家一次没准还没人家贪一次的多呢,总不能靠升官,那到时候新的问题更多。”李承乾直接打断了老李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这……”老李顿时有些尴尬。

    整个身子都快趴上来的程小莹一脸崇拜的看着李承乾,好奇的问道,“那太子哥哥有办法么?”

    “只能说可以压制,难以杜绝,无非也就是建立新的监察制度,再加上就是允许民告官罢了。”李承乾耸了耸肩,话说这种事情好像什么时候都没法杜绝。

    “想法是个好想法,但是现在难以实现。”老李沉吟了一会,最终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想要做到太子所说的这一点,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搞定的。

    “但如果不去做的话,永远都做不到。”李承乾摇了摇头,没准备多说什么,好的想法也需要好的土壤才能实现,否则就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别的不说,汉代的王莽,简直就是超越了时代的潮流,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卖,然后又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单把任何一项拿出来,都是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

    王田,不得买卖,啧啧。

    你品,你细品……

    像不像后来的那个啥?

    然而结果也很明显,死得很惨。

    听了李承乾的话语,李二陛下低头开始沉吟,久久不言,过了好大一会这才轻声说道,“没错,如果不去做的话,永远也做不到。”

    李承乾自然不想因为自己随口的一番话语便改变自家老子的心思,于是李承乾将手中的肉串递给自家老子,轻声道,“父皇,不要着急,您还年轻呢。”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道,“也是。”

    李承乾又问道,“父皇,反正时间还早,不如咱们去看看灾民的安置情况?”

    闻言老李想了想,从锦墩上站了起来,朝着外面走去,背负着双手,一眼便看到了漫山遍野灾民的劳碌景象。

    “他们平时的吃食如何?”李世民问道。

    “哦,白米饭,里面加上一些切碎的腊肉,不是儿臣不愿多加,实在是没办法准备那么多。”李承乾开口说道。

    左手端着一盘烤肉的李承乾同样朝外看去,拿起一串烤肉,一边吃一边说道,“但绝对能让人吃饱,还有一些菜肴,汤汤水水的比较多,那样比较下饭。”

    “那里。”李世民指了指山坡上带队的一个老人,老人白发苍苍,左眼眼睛被黑布遮盖,右腿则空荡荡的,拄着拐杖,望着那老人,李世民又问道,“那人是怎么回事?”

    “父皇,那是被清退下来的老卒。”李承乾笑了笑,“那个老头……唔,好像姓冯,因为家中排行老六,所以叫冯六,当初还跟您一起冲锋过呢,据说当年很是勇猛,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反正脾气确实是不怎么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