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下归明 » 第五十六章 四大美人

第五十六章 四大美人

    “呀——,玉莲姐姐也来了,看来,该来的都来了,今日可要热闹了。”女郎笑道,撇了一眼兴来手中捧着的琵琶,又问,“姐姐今日可是带来了最拿手的《十面埋伏》?”

    刘诗卿如天鹅般骄傲地仰起修长的玉颈,《十面埋伏》可是她的不传法宝,想当初一曲惊了全通州,裙下不知匍匐了多少王孙公子。

    女郎轻咳了两声,悠悠地叹了口气:“姐姐的琴艺不错,只可惜你的身材太高了。倒叫这一身锦缎,显得不那么精致了。”

    哈,原来是一只小绿茶呀,李维忍俊不禁。

    饶有趣味地看着这女郎,肌肤凝脂白玉,腰一束,竟不盈一握,裙下腿长,往上瞧,那额头上带着一朵海棠额饰,弯弯的柳眉下,一双明眸妩媚含情,宜喜宜嗔,有勾魂摄魄之魅力。秀挺的琼鼻,粉腮微微泛红,滴水樱桃般的樱唇,真是活脱脱的大美人儿……

    刘诗卿听了这话,又见李维观赏的目光,脸气到发红,身子都微微发抖了,李维眼看她就要发作,拍了拍她的肩,笑道:“姐姐别急嘛,咱们后面慢慢斗。”

    那女郎自认胜了一筹,也不恋战,朝李维拂了一拂,笑盈盈地先行离去。

    “这死丫头!几日不见愈发嚣张了,想当初没有我帮她,她能有今日吗?”

    通州四大美人之中,柳茗烟原本排在她之后,现在却超过了她,而她还好勉强保持住了第四位。

    刘诗卿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跟着李维慢慢的走,远远地听到前面有调弦弄索之音,心急起来,说道:“你听,戏都开始了,咱们快些走。”拉着李维的胳膊便加快脚步,急着往前。

    李维心知肚明她这可不是爱听戏,而是怕大人物都到齐了,让姐妹们抢了先。

    不一会就走到了戏台处,此处紫竹掩映,编篱为墙,大约可容三、五十人。戏台前隔着一个池塘,坐在对面的赏戏轩中,就可隔池看戏。只是池水尚未解冻看不到波光粼粼的美景。

    台上曲笛声起,唱的不知是什么戏,李维不懂戏,跟着听个热闹。

    这时的李维突然感觉那些历史大事、刀光剑影离他很远,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吃吃席,听听戏,看看美女宫斗,倒也轻松惬意。

    然后继续往正厅走,正走走看看,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李小公子——”

    李维驻足一看,这不是通惠学院的阮院长吗?在他身边站着的正是先前的那个甩帘丽人,好像是叫孙玉莲的四大美人之一?阮院长的身后还跟着几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孙锦也在其中,只是他跟在众人的最后头。

    看到李维,孙锦一反常态的一声不吭,表情显得十分紧张。

    李维看着他又惊又怕的表情,心想自己现在竟然这么可怕了吗?都让他生出条件反射,见到就心生畏忌?就跟看到了什么恐怖的野兽一般。

    有的人,你好言对他,他只觉得你善良可欺;看轻你,对他恶,让他难受,他反倒是尊敬你。这些人就是这么贱,无关人格,只关人性。孙锦就是其一。

    阮院长一行人走了过来,身边同行还有一位京城来的贵客,年近六十,凤目蚕眉,脸上带着笑意。旁边陪同的正是小绿茶美人。

    看到柳茗烟,刘诗卿撇了撇嘴,对方倒是朝她大方的一笑。

    “这位是欧大人,国子监助教欧大任。”刘诗卿小声对李维说,她是懂做功课的。

    阮院长对欧大任介绍道:“这就是上元节诗会夺魁的李家公子,李维,通州难能一出的文学神童。”

    “原来你就是李维啊。”

    欧大任显然听阮院长说起过,李维客气地一躬。

    欧大任拉着小绿茶柳茗烟的手说道:“烟儿,这风流小才子擅写诗词,一会儿让他给你写一首。”

    小绿茶脸上含着笑,明媚动人,然后头朝向了李维,一脸俏皮地打趣说她可是早就听说了这个弟弟只给刘姐姐一人写诗,她怕是没这个福气。

    欧大任笑道:“我让他写,他必会给老夫一个面子的。李维小兄弟是不是?”

    谁知李维还没回答,阮院长身旁却有一位年轻公子开口了。

    “送给茗烟姑娘的诗,我来写!”显然很不服气欧大任对李维的看重。

    “这位公子如何称呼?”刘诗卿问道。

    “免贵姓郑,郑徽。”年轻公子态度冷淡,明摆着看不上刘诗卿。

    柳茗烟道:“他可是有功名在身的。”

    郑徽心中得意,表面上却不露出来,只淡淡地答说:“侥幸算是个秀才。”

    刘诗卿有意做了一副肃然起敬的神态,赞叹道:“哎呦,这太难得了!”

    柳茗烟嫣然一笑:“通州秀才能有几个?据说只取一两名呢,可见其难,自然是名贵无比。郑公子真是出类拔萃,明年正月的礼部贡院,想必公子一定能一战鸣人。”

    郑徽虽报以谦逊的微笑,心中却禁不住更加得意。那“一战鸣人”四字,在他更觉得别有意味——他父亲也说过这同样的四个字。

    他父亲常州刺史郑公延,也是对他这样说的:“我觉得你的才具,应该一战鸣人。现在我给你预备的费用,足够你在京城住上两年,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大明科举流行一种惯常做法,考试之前考生都会先走走门路,疏通关节。最通行的办法,是把自己平日所作的诗文,投向任何可能当主考官的达官贵人,希望获得赏识,为他揄扬,造成声名。

    如果第一次投了诗文以后,没有消息,隔一个时间再投,称为“温卷”。事实上就是一块敲门砖,非把公卿朱门敲开了不可。

    等到成了“名下士”,不怕主考官不另眼相看。有时一榜所取的尽是风头人物,叫作“通榜”。

    这已是相沿已久的风气,郑徽提前两年到京城,正是为此。

    所以如果没有进入一个圈子,仅凭着道听途说,是永远都不会知道其中不为人知的事情的。这个世界其实是有很多门,一个圈子就锁着一道门,而李维现在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文人圈子。

    李维自然了解这些潜规则,不过他不打算这么干,太费精力。所以对今日所谓的高层人士聚会,也就是混圈子,他根本没太在意。只想应付了刘诗卿的差事。

    正聊着,孙玉莲在一旁娇嗔了一声“各位大人,不要再说这些女人们听不懂的事情好不好?余大人在等着呢,各位大人还不赶快前去。”

    阮院长笑了笑,说你这女子,倒是挺机灵。于是众人一起朝着正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