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综穿之吾愿有涯 » 青玉桉(8)

青玉桉(8)

    按照悬玉的说法,当年萧家全族迁往乐浪,萧家第三代当时只有一位弱龄女郎,取名元娘。萧家家主以萧元娘自幼体弱不耐苦寒,将她留在了都城。后来女帝怜惜她独自留在祖宅孤苦无依,便将她接进宫里,和武陵王一同教养。

    萧元娘性情活泼,又因全族都为女帝效力前往苦寒之地,因此而被女帝格外宽纵,从不用宫廷规矩约束于她。也正是如此,萧元娘越长大越发洒脱,不受世俗约束。所以才敢做去去道观绑架道士送进宫去的事情来。

    不过这萧元娘虽然行事多有逾矩,对女帝却是忠心不二,在她长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和武陵王一样,是女帝的左膀右臂。武陵王随军出征,萧元娘便帮女帝稳定朝堂,虽无女相之名,却有女相之权。只是后来受了一些情伤,女帝怕她留在都城伤情,便将她派去了乐浪。

    后来倾城公主执意下嫁被去除皇姓的时候,萧元娘知道后怕女帝难过,还不远千里赶回来特意陪伴。也是那一次,萧元娘回返乐浪时,女帝将武备所的所有‘天降雷霆’的火器都让她一起带走了。

    悬玉说着,感叹了一句。“如果‘天降雷霆’还在,即便只有三千兵马,都城也不会被破。”

    这样的超时代的武器,在现在冷兵器的时代当然能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在知道赵佑宁从乐浪回来后的反应,郁青却知道她为什么后来将那些东西封存了起来。

    雷霆万钧,其实人体能够承受,一场能将战场化作焦土的战役,必将是血肉横飞、哀号遍野的,一个文明的正常的人,在主导过这样的战争后,难免会患上战后创伤应激综合征。

    尤其是那样的战场上,不可控制的死去的恐怕不只有敌人。

    “会死很多人。”郁青道。

    悬玉知道郁青的意思,他何尝不知道当年乐浪之战,战场的惨况,他甚至在看过当年的随军笔录后,吓得几夜未免。

    但就如当初父王告诉他的一样,为了保护更多的百姓,有些牺牲是必须的。

    “不会比现在更多了。”悬玉说完这句,便默然不语,向着城门走去。

    郁青跟在他的身后,细想着他这句话的意思。想到历史上的‘凛冬之乱’,胡人南下后对中原百姓大肆屠杀。

    虽然现在因为赵佑宁的出现,大秦王朝多延续了二十年,可胡人南下的结局依然没有改变,恐怕如今的北方......

    郁青忧心忡忡,如果北方的形势真的像猜测的那样,那前往乐浪的这条路恐怕会比她想象的更加困难。

    排着队等待着出城的例行检查,身边的人三五成群的说着闲言碎语。不时有一两句会落入耳中,大多鸡零狗碎、家长里短,唯一能让人侧目的大概就是那句‘朝华宫的消息,这次真的要废太子了。’

    太子?现在的太子好像是赵佑宁那个不成器的女儿的更不成器的儿子?

    郁青侧目看了一眼,说话的人面白无须,一身宦官穿着,没有刻意的压低声音,大概也是这样的消息这些年三五不时的就要传一下,固城的百姓都已经听腻了,所以说的人也就没有什么顾忌。

    在固城待了几天,郁青也不是整日待在院里,有时候为了躲避刘老的高强度训练,她也会躲出去一两个时辰,喝个茶听点闲话。

    南晟的太子算是小道消息中议论的较多的一位了。

    爱听戏爱唱曲,隔三差俩的还要扮上登台一番。

    好赌又没赌品,赌输了不认账是常有的事情。

    流连烟花场所,迷恋歌姬舞姬,不时跟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偏偏还经常打不过人家,最后抬身份吓人,很是不成体统。

    据说要不是皇帝顾念旧情,朝中一些老臣护着,大皇子又每每替这个不争气的弟弟善后,恐怕早就被废了。只是这次又不知是闹出了什么事情。

    出城北上。

    乱世之中,马匹这种战略物资,以郁青他们现在的身份是难以获得的,即便买到也容易引起麻烦,尤其是过江以后,甚至会带来杀身之祸。

    对于北面的惨况,郁青以为书里所写的就足够惨烈了。

    但真的置身其中,救下了幸存者,从他们的口中,才知道什么叫做人间地狱。

    屠城,史书上轻飘飘的两个字,占了那段历史篇幅微不足道的两个字。

    过江之后,越靠近南方的城镇人烟越少,或许不该称之为城镇了,十室九空,原本繁华的地方只留下了零星的埋尸人。

    而这些埋尸人,大多也都不健全,或断手断脚,或眼瞎耳聋,他们说,原本还有一些老的,这几年也都死了。这些人埋尸人也不全是当地人,很多都是被当年南下的胡人带着当凌虐的玩具,后来死的人多了,满地都是,烧也烧不尽了,就留了一些老弱病残,在这儿处理尸体。

    处理完这个地方的,他们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黄土之下,处处埋人。

    这些人里,也有那么一两个原本出身名门,识文断字的,便会尽己所能的给一些尚且完整的尸骸刻一份表明身份经历的石碑,一起埋进地里。

    他说,现在的人不敢说不敢反抗,但总要让后世的人知道,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

    他说,屠城之初,很多像他们这样家有薄产的人都抱着侥幸的心里,以为破财可以免灾,谁当皇帝都一样,总要善待他们这些有钱有权的人。有些人甚至还好酒好肉的招待着进城的胡人军官。

    那时他们不知道没有了自己的国,他们这些异族也只是砧板上的肉,早一些晚一些,总是要下锅的。

    胡人进城一日,兵将先死,穷人逃窜。

    进城两日,穷人被杀,富人献财。

    进城三日,富人被洗劫一空,世家反抗。

    进城四日,城中活着的人已经没有多少了。

    屠城的事情多了,各地就爆发了反抗,于是反抗,镇压,镇压,反抗,死的人越来越多,十室九空,百不存一成了常态。

    他说,他不知道江水以南是什么样子,但前些年大家都在往南逃,于是越靠近南边的地方,屠杀越多。几乎已经到了只要胡人军官见到健全的成年人,就会杀掉的地步。

    他又说,不过这两年胡人中有一支势力异军突起,收拢了大半族群,在龙源称帝,建立了北凉。北凉的皇帝身边有个谋臣,给他献了条计策,叫顺民策。

    北凉皇帝要在这里重新建镇屯兵,要用他们这些人了,也许他们就不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