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 第三十七章 王振

第三十七章 王振

    有一天晚上,朱瞻基照例在授课,讲完之后,让做实验,自己一个人在欣赏菊花。

    他喜欢小秋菊和春天的小团菊花,每个人的爱好不同,有人喜欢牡丹,有人喜欢玫瑰,他偏喜欢菊花。

    能在寒冬季节开出醒目的黄色花朵,也能在春天开出小团簇,也可以在秋天的田野里自由自在地绽放,既然喜欢当然就少不了,这是作为皇帝不多的特权之一。

    很小的时候他听妈妈讲故事,说一个富家子弟在山上看到了一朵大白花就采回家,结果变成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大胖妞。一个穷小子到山上采到了一朵小花,就变化为勤劳善良,漂亮美丽的仙女。

    他一直记得这个故事,他觉得这朵小花就是小菊花,也可以代表着勤劳善良的小村姑。

    “陛下,这只是很平常的菊花啊。”王振完成了实验,站在一边说道。

    “看到菊花,我就想起了妈妈。”

    “太后?”朱瞻基还沉浸在幻想之中,冷不丁被人一问,就脱口而出。

    “哦,太后时常告诫朕,女人如花,要懂女人,对待女人要像爱护花朵一样。”

    看着王振思考的模样,他笑了。

    “朕跟你说这些干吗?”王振显得有些尴尬。

    “朕说你,生得比朕的妃子们还要娇艳,挺聪明的一个人,为什么偏偏做出这么糊涂的事情呢?”

    王振闹得脸都红了起来,鼓起勇气说道:“陛下,小的也是一股热心,想要报效皇上啊!臣也想学三保太监,为朝廷建功立业。

    小的最敬佩的就是文皇帝,他圣明神武,善于用人,当时文皇帝下旨,我就毫不犹豫地静身入宫了。”

    “嗯,难得你一片忠心。”他走到座位,想着心事。

    “皇上又遇到烦心事了?”

    “做官哪能不遇到烦心事呢?”

    “皇上是讨厌那些酸儒?”

    “不是讨厌,世上的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说清楚的道理呀。

    皇爷爷在的时候就经常告诫朕,要多读书,多学经史,朕也知道皇爷爷的意思,不懂儒学就管不好这些文臣,不多读书,碰到难事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书到用时方恨少。”

    “皇上为什么老是作孽自己呢,那些不听话的臣子就该杀,不好好地办差事也就算了,还不听皇命,这就是抗旨啊。”

    “前些日子,朕把工部尚书吴中给流放到小琉球去了,朕还在可惜,人都杀了,谁来给朕办事啊?”

    “皇上,你应该学学文皇帝,那方孝儒不是读书人的种子吗,就是杀了,天也不会塌下来的。”

    “如果杀戮能够解决问题,朕早就动手了,还能等到今天?”

    “皇上,你还是太仁慈了,杀了猴子,鸡就听话了。”

    朱瞻基也有些奇怪,怎么就这么执拗呢?

    “朕想要将瓦剌这个隐患给消除掉,可是粮草不济怎么办呢?”

    “皇上,小的就不信,大明那么大,难道一点粮草还出不起吗?”

    朱瞻基摇摇头,他有点怀疑这个王振会不会是朱棣的忠实粉丝。

    “朕的四弟,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怎么说没就没了?秦始皇遍求长生之法而不可得,你有什么办法没?”

    “小的认为,虽然长生之法不可强求,但是只要想办法总能够找到的。”

    皇帝心想,想不到他是这样一个人。

    “有股冲劲,想法是好的。”

    原本他还以为找到一个天才,他现在动摇了,偏执倒是有,就是不清楚有没有韧性,能不能成事?感觉不够稳重,像一颗不定时炸弹。

    “朕跟你们这些人相处的时间比妃子们都多,你们每天在这里学习,做实验,有什么体会?”

    “皇上,小的感觉实在是太神奇了,就像第一次接触简仪时的感觉差不多,让人能够把这些虚无的东西,实实在在的感受到。”

    “用不了多久,朕就会让你看到,一切都会发生巨变。”

    坤宁宫:

    “皇上,大妞都快五岁生日了,是时候立太子了。”

    “立太子一事本来应该按照规矩来办,但是还是不想让孩子背负太多的包袱,就让他们过一个愉快的童年吧,等他们长大了也来的及。

    朕打算对待皇家子女的教导跟平常之家一样,不能要求太过苛刻。”

    “皇上你不是说要按照规矩来吗?严师出高徒,臣妾觉得学习就应该勤奋一些。”

    “确实是这样,但也要学生能够做得到才行呐!生来小孩子要靠骗的知道吗?

    小孩子哭闹,你哄一哄就好了,他哪里知道要怎么样该怎么样?都是依本能行事。

    等他慢慢长大一点,自然就更加懂事一点,所以说,不是有一句话,自家的孩子要靠别人家来教,知道吗?”

    “皇上,难怪太后经常笑话你。”

    “笑话我什么?”

    “说父皇在的时候,说你歪道理多!”

    “你不要想那么多了,朕已经让人去编写教本了,将来很多臣子的孩子也跟着一起读书,如果学习不好,他自己反而会不自在的,知道吗?”

    “那皇上找好老师没有?”

    “朕打算用黄淮的儿子黄采来负责。”

    “黄采?”

    “虚岁二十岁,将来正好能用。”

    “皇上,希望你做的都是对的。”

    “皇后娘娘,这么晚了,咱们还是不要辜负了快乐时光啊!”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善祥就催促皇帝起床。

    早朝的时候,大臣们纷纷建议皇帝早立国本,选取大儒之士教导。

    “此事朕早有计较,朕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交代,朕不过是想立一个长久之法,免得到时候吵来吵去的。”

    “皇上,古人云:‘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个不就是长久之法吗?”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是还要具体一些,更完善一些,不能有空子钻。

    自古以来,皇帝偏爱幼子的情况多,传给幼子的情况也经常有,所以说,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为了保持稳定传承,有必要断了这一念想。”

    “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