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 第九十一章 邸报

第九十一章 邸报

    “皇上?”

    “朕是不是有些颓废?

    盖因旱涝灾害太多,玉米,土豆,番薯,花生没有推广下去,还不时有强人犯上作乱,简直是不能容忍!”

    祁三没有什么反应,这些都不是他关心。

    “这跟做生意一样,小孩怎么打得过大人,但是人也有生老病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现在打不过不代表将来打不过。

    不管是做生意也罢,谋国也罢,不能做亏本的买卖。

    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要养活那么多官员和军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打败一个强大的敌对的邻国,相对来说也减少了一部分的军事压力,要把人的眼光往外面引,对,就是祸水东引,让自己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空间。

    明白了吗?”

    这时候陈恰到了,也没有请他入座,而是来回走动,组织语言。

    “当初太祖为什么打算诛杀沈秀,孝慈高皇后说,法律是用来对付犯法之人的,不祥之人就让老天爷去收拾。

    这个人他的父母都是小商人,家里本来没有什么钱,就是太聪明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要不是主动捐钱修城墙,建筑长城,这个人死后要下地狱的!

    商人就应当守本分,不能有非份之想,不能官商勾结,不能过于侵占别人的利益。

    商场如战场,自古无常胜将军,要有长久的谋划。”

    陈恰有些疑惑看着他。

    “当然可能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至少缺乏安全感。

    朝廷的钱从来就没有充裕过?要鼓励人们生产,老百姓也要保养身体,留着余钱打点酒,孩子们将来也要更有出息。

    朝廷确立好大方向,大政策,但是经常事与愿违,到了下面就唱歪了。

    要加大宣传,立典型,抓强人,惩贪官劣绅,通言路,申冤屈。

    这就是今天找你来的目的。”

    陈恰点点头。

    “像这个辣椒虽然推广开来了,好多人还赚了一笔种子和禾苗钱,但是玉米,土豆,和番薯这样还没有普遍开来,政策也是一样。

    不光要推广,还要奖励,这样才有更多的人来参与,而不是变得越来越坏。

    首先是立法,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马上年底会成立议会,确立这个大法,也就是宪法。

    第二,改组刑部,大理寺,调整官员,考评。

    第三,进一步放开外洋贸易,允许经营高档瓷器,丝绸等,允许在外海商购买武器,扩大牌照发放。

    第四,加大开发辽东,朕说的十年百亿不是开玩笑的啊。

    第五,继续发行国债,大宗交易市场开始营业,届时朝廷会有大的订单上挂。

    第六,加快邮政制度落实,设民用邮箱和皇帝邮箱,举报属实的会有奖励。

    第七,制定朝廷赈灾政策,发放赈灾资金和粮食,恢复生产,以工代赈,防范疾病。

    第八,从严惩处强人作乱,转移监狱犯人充边。

    先围绕这些做文章,专门成立一个邸报社,每月发行一期,一本暂定五百文,这是朝廷的宣传,以后还可以出一种民间的,作为补充,首期印刷十万册。”

    “遵旨。”

    “搞一个装订机出来,方便组装订册,铜活字也有了,还要想办法弄出更方便的活字更好用的油墨来。”

    陈恰倒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对于皇帝以前搞的纸张,印刷术,倒是蛮有兴趣,现在又搞出一个订书机来。

    他终于弄明白了订书机是个什么东西,然后告辞了,朱瞻基便接着跟祁三下任务。

    “朕打算攻打倭国,倭国比较狭长,如果能够集中兵力,快速地消灭其首府及首酋,那么其国将会陷入混乱状态。

    当然对马岛对面的紫筑岛,有很好的地理优势,今后主要的情报工作,将围绕这个来开展,国内的情报工作逐渐移交给刑部。”

    “皇上能够放心吗?”

    “不放心又能怎么办,人终究都是要死的,只要是公家的,总会有人以公谋私,排除异己,关键为我所用,不管是公还是私。

    朕打算最多发三十万大军,同时周边也不能出乱子,最好先找只鸡宰宰。”

    “皇上,甘塘生番挑衅滋事不断,西宁卫等也拿他们没有什么好办法。”

    “你派五千人马征讨一番,算是练兵。”

    “是。”

    “西域商路也是一条发财的路,要保护好。

    朕决定将嘉峪关免关税十年,以吸引更多的西域商人前来,不过进关费不可免,还需要防疫,防病,禁止非本地物种或者虫茧入关。”

    “听说你把井源封了个什么爵?”傍晚吃饭的时候,太后问道。

    “没错,军队里面第三等。”

    “你又打什么歪注意?”

    “这个呀,是虚衔,表现好一点的兵丁都有,以后就不增加其他的爵位了,也不能继承的。”

    “国家大事要跟众卿家商量着来,火急火燎的。”

    “老妈,你就放心好了。”

    吃完饭,洗漱一番,祁钰也挺听话的,早早睡了。

    “祁钰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秀气了一点。”

    “我觉得挺好的呀,太后也很喜欢呐。”

    “宫里有什么趣事吗?”

    “听说这几天成衣店的衣服被哄抢一空?”

    “这又是怎么回事?”

    “还不是因为皇上你。”

    “这有朕什么事?”

    “听说皇上喜欢这样的款式,那些大家闺秀都抢着买,还说皇上喜欢异族的女子,带着野味的,有狐臭的。”

    原来沈阳店的成衣并不好卖,掌柜的于是便将衣服打包做到京城店铺。

    “什么乱七八糟的。

    朕也给你讲一个吧,说是古时候,为了防止君主贪欢,就让太监守在一边计时,皇帝正欢快的时候,这时候太监突然催促:‘快点,快点!’”

    “嘻嘻,笑死臣妾了。”一边说着,一边还给了他一个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