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万吏 » 第三十一章 文质君子(三)

第三十一章 文质君子(三)

    佟正钊蓦地一怔,暗道,这历史时间线推进得有点跳跃啊,这才万历十五年,离东林书院重新修复还有十七年的时间,怎么陕西这么快就开始明目张胆地推进矿业私有化了?

    就算是东林党舆论势力最盛的时候,也没有到平头百姓能随意入股矿业、分红矿利的地步啊。

    然而佟正钊想归想,却不大好意思一下就把心里这专属于穿越者的质疑说出口,倒是佟正则干脆爽利,闻言便毫不客气地嘲讽道,

    “不是说你家也要过年吗?难不成你家过年的传统是要去矿地上过?”

    薛文质“咚”地一声放下水桶,

    “我又没与你说话,你又何必句句讽刺?”

    佟正则似笑非笑地道,

    “你要我二哥投你钱,不就是用我家的钱?我家用了钱,还不许我过问一声么?”

    薛文质回道,

    “投钱是为了分红,我又没非要分你一份红,你在一旁瞎操甚么心?”

    佟正则眉毛一抬,一张土黄色的脸霎那间便流露出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成熟来,

    “我操甚么心?自是操‘钱没赚着,反把一家人的命都丢了’的那份心!”

    薛文质冷笑道,

    “你别‘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秦王府名下的银矿,连你二叔这样聪敏的悍吏都不敢拦着上面人发财。”

    “如今我特特地匀出我的一份送与佟兄,难不成还是‘损人不利己’地想害了我的‘救命恩人’不成?”

    佟正则立时故作惊讶地咋舌道,

    “都是一个娘生的,那位薛姑娘这么灵透,怎么就你这么迂咧?”

    “难不成你压根儿就不把你家小妹看作是自家人,连投银矿这么大的事儿都没跟薛姑娘商量过么?”

    薛文质终于忍不住“呸”了一声,

    “你是故意听话听不仔细,还是将耳朵眼儿全当了摆设?”

    “我方才说是匀出‘我的一份’,又不是‘我们兄妹的一份’,我家小妹应得钱,我自是不会去抢她的,用不着你这外人说三道四。”

    佟正则“哎呀”了一记,

    “薛姑娘也同意投银矿呀?她胆子可真不是一般得大。”

    薛文质“嗤”了一声,道,

    “是你自己胆子小,这话里话外的,可别捎带上我家小妹。”

    佟正则这时却不生气,反嘻嘻笑道,

    “薛姑娘的胆子比昔年的曾省吾、王篆和傅作舟都大,我们佟家小门小户,要不把薛姑娘抬出来,我二哥真是无端作了‘替死鬼’都不瞑目哩。”

    薛文质神情一滞,道,

    “我是真心想感谢佟兄……”

    佟正则笑眯眯地打断道,

    “听说当年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的时候,邱橓、曹应龙和司礼监的张诚为了讨好皇帝,一口咬定张居正生前贪污了两百万两银子,不料当时整个张家都搜遍了,就是东拼西凑、变卖家产,也不过只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

    “这三人一看攀诬不成,又贪图功赏,只能用尽酷刑,将张居正长子张敬修屈打成招,供出张居正生前曾经向曾省吾、王篆、傅作舟三家转移、藏匿财产,共约值金三十万两。”

    “张敬修最后自缢而死,还留下了一封绝命书,邱橓成功地派人查封了曾省吾等人的家产,并将其三人法办,听说当时抄这三人家的时候,那个王篆穿着囚服讨扰哀求,而邱橓还让太监杖打他。”

    “你瞧瞧,给上面人看护财产,是多大风险?且不说张居正究竟有无向这三人转移财产,但这三十万两金子的可疑数目最终都能变作确凿,何况这板上钉钉的大银矿呢?”

    薛文质不服气道,

    “投银矿的又不只我们兄妹二人,听说秦王府里的好多府官都自己掏钱投呢。”

    佟正则“呵呵”笑道,

    “秦王府的府官虽不比紫禁城里的中官精明,但也绝不是‘有钱不会花’的傻子,你们兄妹二人初来乍到,对府官底细不甚知晓,如何就敢把白花花的银子往这烫手山芋上投?”

    “官老爷们能放心地把金银资产寄放在下官、门生、家仆手里,那是因为官老爷们活得透彻,那些了不得的大官,哪个不是‘万人之上’?他们手中的资产,哪一样不是来源于权势?”

    “倘或权势尚在,底下人自然不敢吞了这份财宝去;倘或大祸临身,就是全家性命也保将不得,要那份财产也无从用处,自是不怕人走茶凉。”

    “可秦王不同,秦王是太祖爷亲封的‘九大攘夷塞王’之一,只要犯的不是谋反的死罪,秦王和秦王的子子孙孙,就永远能在秦王府里当咱们大明的王爷。”

    “如今朝廷财政吃紧,陕西又是荒年,秦王想在自己地界儿上给自己赚几个钱花花,可他是天潢贵胄,生来就不能食人间烟火,便只能把这赚钱的宝窟寄在仰他鼻息的府官和外人名下。”

    “倘或这银矿不出事,那自然没甚么好说的,左不过是秦王爷吃干的、咱们喝稀的,秦王爷吃肉,咱们呢,顶多在下边捞口汤尝尝。”

    “但要有一天这银矿忽然出了事,我说薛哥哥啊,你说皇帝会为了区区几个王府府官,和咱们几个小老百姓,背上阴狠毒辣、弑亲不孝的恶名吗?”

    “皇帝可是连‘倒张’都要去问李太后意见,连让言官暂时闭嘴都要借申时行的名头,连治个张家的冤案都要躲在辽王妃后头的人啊。”

    “何况银矿获利太厚,万一真出了甚么性命攸关的大事,我敢笃定,秦王为了保住他的爵位和皇庄,定会安安静静地把银矿全部上交给皇帝。”

    “为了撇清自己,定会再一转手,把投银矿的人向朝廷卖了个干净,咱们小老百姓,有几个能有能耐和皇帝、和皇帝手下的司礼监顶牛啊?”

    “我爹和我二叔在衙门里做了一辈子胥吏,最是清楚,这自古兴狱,历来都是证人有罪容易,而想要自证无罪,却是比想要上天还难。”

    “朝廷想抓你,那是雷霆君恩,不把你折腾掉了一层老皮,岂不是说明咱们大明天子判断有失?”

    “到时啊,司礼监的太监把你们兄妹往东厂诏狱里面一投,薛哥哥可记得千万不要像张敬修一样熬不过刑就胡乱攀咬。”

    “咱们男子汉大丈夫,就是学贞洁烈妇咬舌自尽,也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把救命的恩人也一同拖下了水罢。”

    佟正钊在一旁听得入神,暗道,这明朝的“白手套”还真有一套,果然只要有封建官僚,就永远有“白手套”们的立足之地,真可谓是“有需求就有市场”。

    薛文质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佟正则还在“嗤嗤”地讥笑着,

    “依我说啊,薛哥哥的这份谢礼,还不如直接跪下,给我二哥‘咚咚咚’地磕三个响头来得实惠。”

    佟正钊忙上前打圆场道,

    “银矿一事诡谲非常,薛兄来自蓟镇,哪里知道这许多内情?”

    佟正则抱起手肘道,

    “二哥,你太小瞧他们兄妹了,薛哥哥连大过年的都在为秦王府奔走,哪里能不懂我方才说的那些道理?”

    “他们兄妹,不过是瞧自己欠二哥的人情太多,想用引荐二哥进秦王府当差来还,又不甘心一下子送咱们佟家这么大份好处——毕竟咱们二叔还关过薛哥哥不是?”

    “所以啊,薛哥哥故意用银矿的好处来诱使二哥投钱——毕竟二哥这么心善的人,也不会真的让薛哥哥把在蓟镇当兵辛苦积攒的本钱划出一半给自己不是?”

    “只要咱们佟家肯投那银矿,无论投多投少,无论这银矿以后是赚是赔,咱们佟家就永远被他们兄妹握着一处把柄。”

    “而且薛哥哥来之前,必定已然向薛姑娘打听了她来寻咱们求情时的情景,在他眼中,咱爹和咱二叔就是见钱眼开、恬不知耻的奸诈小人。”

    “那银矿获利如此丰厚,即便爹和二叔有所察觉,可一旦咱们佟家尝到了甜头,往后便势必会因为舍不得这份唾手可得的好处而不得不与他们兄妹捆绑在一起。”

    “司马迁说得好啊,‘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只要这银矿能开一日,咱们佟家就必得待他们兄妹恭敬一日,就算二哥你真的能进秦王府,或者以后在秦王府办差得力,甚至压过了他们兄妹一头,他们兄妹也再不怕咱们佟家仗势欺人。”

    “更何况如今蓟镇形势风云变幻,薛哥哥想离开陕西再回蓟镇,恐怕也是比来时更难,因此,他们兄妹只能想办法从二哥你这里搭上咱们佟家。”

    “否则蓟镇那边在裁汰冗员,陕西要再弄不到户籍,薛哥哥呀,就只能从为秦王勘矿,变成回老家替人挖矿,这中间一来一去,差别可大着呢!”

    薛文质的脸色终于从青白变成了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