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万吏 » 第六十二章 君子爱财(二)

第六十二章 君子爱财(二)

    佟正钊一面点着头,一面在心里暗自赞叹佟秉清在一切中外大事上的敏锐判断力。

    历史上的丰臣秀吉在九州征伐之后就禁止了天主教,并且下令没收耶稣会领地并驱逐传教士,但那又有甚么关系?

    大明和日本两国的统治者是何其相似,他们才不在乎洋人的宗教究竟有多厉害呢,丰臣秀吉受不受洗又何妨?受洗了也不过是另一个南明永历小朝廷。

    自崇祯帝伊始,南明皇室多有皈依天主教者,可有哪个是真心敬服那个天主教教义中,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上帝耶和华的?

    还不是把信奉天主教当政治筹码,希冀以此换得洋人的船炮技术和外国军队的支持?

    崇祯帝和南明诸帝如此,今日的丰臣秀吉亦是如此。

    倘或丰臣秀吉想要在统一日本后,以朝鲜为跳板继续征服大明,那他一定会利用洋人乐于传教的心理,以此获得葡萄牙人先进的战船技术。

    因此,倘或这时能去日本和葡萄牙人做海贸生意,那的确是一桩能赚大钱的好买卖。

    可是……

    “通倭不是诛九族的死罪吗?”

    佟正钊立刻想起了薛为忠从前在处州府的惨痛经历,

    “再者,戚家军从前就是因为东南‘倭寇’而组建的,如今要让他们为了钱与海寇打交道,这不是难为人吗?”

    佟秉清笑道,

    “俗话说得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戚家军那群丘八不是成日里都和那个薛文质一样,没事儿就幻想着自己为朝廷铲奸除恶,天天琢磨着为老百姓打抱不平吗?”

    “那简单得很,咱们就不跟戚家军说咱们让晋商去倭国是去做生意,咱们就说是去拯救朝鲜人,想私下里从戚家军里雇几个能干的当随扈。”

    “那群丘八一听去倭国是去救人,顺道还有光明正大的钱给他们赚,他们不就能一口答应下来了?”

    佟正钊知道佟秉清一向看不大起戚家军,闻言却忍不住好奇道,

    “朝鲜人现下为何需要咱们大明拯救呢?”

    佟秉元回道,

    “听说倭国人和佛郎机人的海贸生意中,有一项就是奴隶,长崎附近的倭国人把许多朝鲜人当作俘虏运回来,又转手卖给佛郎机人。”

    佟秉清笑道,

    “大哥说得不错,左右从辽东去倭国都要经过朝鲜,不如就让戚家军先护送晋商到倭国同佛郎机人做完了生意。”

    “再顺道花几个小钱,买几个在倭国沦为奴隶的朝鲜人,回国经过朝鲜时,再让戚家军把这些朝鲜人护送回家。”

    “这样一来,不但晋商能得到戚家军的全程护卫,还能全了戚家军那群丘八的面子,免得那群丘八唧唧歪歪地说甚么‘不受嗟来之食’,以为咱们秦王爷是想用银子笼络他们,意图谋反呢。”

    “其实罢,像戚家军这种一心只向着朝廷的丘八最好对付了,就是无中生有地随便整点儿有益无害的差事给他们做做,他们都能乐呵呵地接了。”

    “总而言之就是不能让他们光拿钱不干活,尤其是私下里的这种买卖,这人一闲啊,就容易胡思乱想,朝廷最起码还要求他们天天出操点名呢,咱们秦王能比朝廷还财大气粗?”

    佟正钊在这一刻不得不佩服起佟秉清处理事务的坚实智慧。

    大明四万万农民的狡黠和聪敏提炼出了一滴独一无二的社会结晶叫胥吏,它的名字叫佟秉清。

    佟秉元对自己的两个儿子笑道,

    “快向你们二叔好好学上一学!你们二叔的这份聪明劲儿,你们要是能学上一半,我就谢天谢地了。”

    佟正则一面“吱溜”着蒜蘸面,一面朝着佟秉清嘻嘻直笑。

    佟正钊又问道,

    “那要是辽东有人看着戚家军赚钱眼红,向朝廷参上一本,那该如何是好?”

    佟秉清笑道,

    “二侄儿说的是谁啊?李成梁吗?断不会的!李成梁自己役使手下兵丁的事儿还数不过来呢。”

    “辽东那些将官,谁没支使过家丁啊?说白了,要不为了这点儿特权,谁愿意天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活啊?”

    “要真计较起来,辽东那些官员谁也说不响嘴,他们还敢参戚家军私受雇役?笑话!他们难道不怕自己底下的那些家丁得知后闹着要他们发工资吗?”

    “且二侄儿你同秦王说要用晋商经营此事,那就更是甚么问题都没有了,晋商在辽东的生意不少,和那些将官低头不见抬头见。”

    “俗语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们参了戚家军,不就等于把晋商和同僚的那些生意也给卖了吗?”

    “这‘打狗也要看主人’呐,他们就不怕晋商一击未倒,缓过神来后利用‘山西帮’在朝廷中的势力反扑辽东吗?”

    “退一步说,即便有人察觉此事,或者从中作梗,那也无妨,咱们可以把这事儿全部推到朝鲜人头上。”

    “就说是朝鲜那些被倭国人俘走的人的家属们自己凑了银子,来咱们大明雇私军去倭国救人。”

    “而戚家军军纪颇佳,口碑在几个藩属国百姓中一直不错,所以朝鲜人才特意拿钱去找戚家军救人。”

    “现在丰臣秀吉正忙着统一倭国,自顾不暇,肯定不会因为戚家军中区区几个来找朝鲜人的小兵,就将其视之为我大明入侵倭国的挑衅行为。”

    “纵使皇帝得知此事,碍于咱们大明与朝鲜的盟藩关系,也不会深入追究,戚家军护送朝鲜人,那是为咱们大明宣扬国威。”

    “同大明国威比起来,晋商在倭国同佛郎机人做的那点生意算甚么?蝇头小利罢了!”

    佟秉元亦笑道,

    “咱们是生得晚,没瞧见太祖爷、成祖爷那时‘万国来朝’的景象,太祖爷刚立国那会儿才叫一个热闹呢,那真叫一个‘万国来贺’。”

    “太祖爷虽下旨让民间‘片板不得下海’,但对外国使者来访却是十分热切,每次‘朝贡贸易’,都是咱们大明倒贴两倍、三倍的钱给外国,不为别的,就图外国人的一声称赞。”

    “听说太祖爷那会儿,还有甚么‘西天阿难功德国’、‘和林国’这种听也没听过的小国使者来访,太祖爷也赏了他们很多奇珍异宝,还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呢。”

    佟秉清笑道,

    “甚么‘和林国’,依我说,根本就是几个洋骗子编出来讨赏的谎话。”

    “‘和林’乃蒙古帝国旧都,那些洋骗子故意取这么个名字,无非就是掐准了太祖爷刚刚赶走了蒙古人,急着改朝换代,博得外国认同的心理。”

    “你说太祖爷是真的看不出来他们是骗子吗?那也未必,不过就是愿意花钱买一个高兴。”

    “想想太祖爷南征北战大半辈子了,花这么点儿钱就能让他老人家高兴,在洪武一朝也算是一件稀罕事儿了。”

    佟正钊心下感慨,

    “原来这讨好外国人也是咱们大明的传统。”

    佟秉元“啧”了一声,道,

    “也不能叫‘讨好’罢,喜欢听外国人奉承和讨好外国人还是不一样的罢,蒙元那会儿倒是不见蒙古人优待外国人,结果大家伙儿就被分成‘四等人’了。”

    “按照读书人的说法儿,蒙古人这是蛮夷作风,咱们大明是汉人治天下,怎么着也得比蒙古人文明一点罢?”

    佟秉清笑道,

    “大哥说得对,再说了,咱们大明也不是所有国人都喜欢听外国人奉承的啊,也有和外国人做生意有来有往的,那福建人不就是一个例子?”

    “对了,你得提醒秦王爷一声,要真让晋商和戚家军去倭国同佛郎机人做生意,你们还真得小心一些福建人。”

    佟正钊奇道,

    “先帝不是早就在漳州‘月港’实行开海了吗?皇帝也没有要再次闭关的兆头啊,为何现在去倭国做生意要小心福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