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6-04章 鲁公子括 • 暗流

卷6-04章 鲁公子括 • 暗流

    鲁都曲阜,东宫。

    深夜。

    “咚咚,咚咚。”

    宫门外一阵急促的叩门之声,将东宫的仆从们吓得不轻,忙出门查看究竟。

    内寝中,鲁长公子括“蹭”一声从塌上惊醒,站起身来,转身便去屏风处取来挂剑,擎于手中,须发皆张。

    多年来的从戎生涯,让他有着寻常公子所没有的嗅觉,尤其是对危险的敏锐嗅觉。

    自前些天从镐京城灰溜溜地回到鲁都曲阜,公子括就没有睡过一宿好觉,他翻来覆去,睁眼闭眼都是那日周王静废长立幼的画面。自己垂涎十余年的世子之位转头就被庶弟夺去,他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

    公子括恨幼公子戏,恨他的生母齐姜,恨他们背后的罪魁齐侯无忌,更恨不分是非黑白的昏庸天子。但一个巴掌拍不响,公子括的心中,对君父的不满也与日俱增,他恨鲁侯敖在齐国面前唯唯诺诺,在天子跟前战战兢兢,竟然坐视这些不礼之徒废长立幼,何等窝囊?

    “唉!”公子括长叹一声,拔剑出鞘,看那利刃在皎洁月色下的凛凛寒光,踱步便要出门。

    “夫君,何去?”

    身后,公子夫人邾曹氏也被门外的声响吵醒,面带惊慌。随即,公子括与邾曹氏生下的独子公孙御也被惊醒,睡眼惺忪地来到跟前。邾曹氏料知事有蹊跷,连忙俯身安抚爱子,好生劝慰一阵罢,让侍女带公孙御回塌上歇息。

    看到娇妻、爱子,公子括的怒气略有平息,软言安慰道:“不怕,都有我在!你倒不用费心,去陪御儿歇息便是。”

    “妾身明了。”邾曹氏点了点头,转身便回到房内。眼前英姿飒爽的男子是她的精神支柱,她相信他,就像相信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那般理所当然。

    邾曹氏乃邾国国君之女,邾国地小民寡,历来是鲁国的附庸国。若论地位和出身,小国邾国的公主和大国鲁国的长公子括本不般配,奈何二人在五年前鲁国郊祭泰山时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最终历经千难万苦,二人才得以结为连理。

    要知道,在谨守礼法的鲁国,这对自由恋爱的贵族实属另类。在民间,公子括此举颇被传为美谈,但在鲁国上层,这段不平等的联姻在鲁国贵族中颇受诟病,鲁侯敖之所以在立嫡的时候举棋不定,怕是又多半迫于公族压力,毕竟,他们不愿意看到,下一任鲁侯的夫人,竟然出身于鲁国的附庸国中。

    不过,公子括顾不上那么多,此刻,他的烦心事还嫌不够多吗?

    三步并作两步,公子括直奔东宫门外。

    此时宫门外早已乱作一团,门外有车马停驻,公子括眼尖,认得这是西宫齐姜夫人手下的车仗。

    来人倒是不少,足有近百人架势,为首者是个寺人,阴阳怪气地呵斥着东宫的仆从。公子括手下的仆从跟随主公多年,大多尚武,又哪里肯吃哑巴亏,虽然只有十余人,推搡之间,竟不落下风。

    “来着何人,竟敢深夜大胆闯宫?”公子括怒从心头起,放声大喝。

    见主人挺剑而至,东宫仆从们胆气大增,不再动手,簇拥在公子括身后,恶狠狠地与对方对峙。

    那寺人名唤连奴,面容白嫩,肤如凝脂,为人最是阴险。他本是齐人,曾服侍齐侯无忌父子多年,待齐姜媵嫁于鲁侯时随她入宫,齐姜夫人视之为臂膀,对他言听计从。故而这寺人连奴恃宠而骄,在曲阜城内多行坏事,国人无人敢惹,远处见了他都赶忙绕路走开。

    连奴见是公子括亲自前来,也不通名姓,却只是冷冷地作了一揖:“哟,见过长公子。”

    照礼法,寺人身份卑微,见到公子括本该下拜,可他倨傲犯上惯了,又哪里懂得半点尊重?气得东宫仆从们大怒,又是一阵唾骂。

    “奴才,何事喧闹?”公子括本就不忿,此时强压怒火,以剑叩地。

    寺人连奴瘆瘆地笑道:“请公子搬家。”

    “搬家?”公子括咬牙切齿,“笑话,此处乃是我家!”

    “非也非也,”寺人连奴摇了摇头,“东宫者,鲁太子之寝也,他人岂能僭越居之?”

    “你!”公子括被说道痛处,一时语塞。

    寺人连奴又道:“公子别忘了,依鲁国礼法,东宫本就是太子之寝宫,昔日公子你执意坏我鲁国国威,屈尊迎娶邾国之妇,国君这才发恻隐之心,暂借东宫与你完婚。如今,天子圣明,已为鲁国册立太子,如今公子你并非太子,是否该将此宫归还正主呢?”

    此话说得极其难听,声声刺耳。刚一言罢,其身后西宫之人一阵嬉笑。

    公子括何曾受过这等侮辱,手中攥着利刃,浑身气得颤栗。

    “怎么?”寺人连奴眯缝着眼,睥睨道,“公子明火持剑,莫非要行凶不成?”

    这话显然提醒了公子括,他一肚子怨火正没处泄去,眼瞅着这西宫阉人狗仗人势,竟然敢欺压到自己身上,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扬手一剑,便朝寺人连奴脖颈劈去。

    寺人连奴虽然嘴贱,但似乎也时刻防着公子括动手,大叫了声“不好”,仓促低头。也是公子括出剑时顾及西宫齐姜和她背后齐国的势力,故而十分中已留情七八分,剑过翻腕,直奔那寺人连奴头上玉冠,连头皮带头发削却大片,秃顶处鲜血淋漓,疼得那阉人哭天嚎地。

    此刑名曰“髠刑”,在上古时乃“五刑”之一,伤害虽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寺人连奴受了此厄,气焰顿泄,但他泼辣惯了,依旧嘴硬咒骂,极尽撒泼打滚之能事。

    换作军旅之中,公子括容不得此等犯上之辈,定当场将他斩为三六九截。但国都之内不同,打狗尚且顾及主人,寺人连奴气焰如此嚣张,乃是受了西宫齐姜夫人和鲁太子戏的指使。此人抱着找死之心而来,杀他事小,可若齐姜一党以此大做文章,闹将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正犹豫间,只听远处有车驾之声,想必是这番吵闹惊动城内卫兵。

    不多时,果然有兵马前来,公子括定睛一看,认得领兵大将,正是鲁国下卿公叔夨。

    寺人连奴见惊动军队,又高声嚷了起来:“杀人啦,杀人啦!”

    公叔夨也不下车,让车右用长戟将西宫前来闹事者叉到两旁,只剩下那受伤的阉人犹自在地上撒泼打滚。

    “谁杀人了?”公叔夨冷冷道。

    “他,他,”寺人连奴用鲜血淋漓的手指着公子括,“是长公子杀人了!”

    公叔夨喝道:“胡言乱语,长公子杀了谁?”

    “他……他要杀我……看,要不是我躲得快,这首级便不在项上也。”

    “宵禁时刻,竖子休要喧哗。”

    “你不认识我吗?我这可是奉西宫夫人之命,前来公干。”

    “闭嘴!”公叔夨跳下车来,举鞭佯装要打,“本卿执行宵禁公务,就算你是国君派来的,也不得聒噪!”

    寺人连奴摄于公叔夨的正气,不敢造次,只是悻悻退向一边,嘴上依旧骂骂咧咧。

    这时,公叔夨才来到公子括面前,对其行过军礼。

    公子括收剑入鞘,回礼道:“见过下卿,敢问尊驾深夜前来,也是要把我从东宫中赶走么?”

    公叔夨一愣,随即笑道:“这是甚么话,谁敢将长公子赶走。”

    公子括面带几分尴尬,朝寺人连奴撇了撇嘴,把刚才发生的龃龉之事与公叔夨说了个大概。

    公叔夨听罢,连连摇头,转头对寺人连奴道:“既然足下是奉西宫之命,想必也知道今日所来之事甚大。如今鲁国太子虽定,但还未正是册立,太子移驾东宫尚需时日,为何相逼如此之急?”

    寺人连奴也不答话,“唉哟”一声顾起疼来,赶紧让手下包扎脑门。

    公叔夨无奈,只得道:“今日之事,除非国君夫人亲自前来,否则诸位请回,休要夤夜间来生事端!”

    “夫人?”寺人连奴来了劲头,撇嘴道,“夫人刚刚临盆生下小公子,还要照顾病重的国君,哪会屈尊来此?”

    听到这,公子括受惊非小。

    一来,齐姜夫人近来深居简出,没想到竟是身怀六甲,今朝分娩。看样子,这位西宫夫人母凭子贵,公子戏刚立为太子,如今枯木逢春,又给君父再诞下一子,怕是圣眷更隆,难以撼动。

    二来,听闻君父病重,公子括心中也是咯噔一下。此番入京,鲁侯敖在出发后不久就染上时令疾病,在镐京又受了一阵窝囊气,急火攻心,回到曲阜时竟呕血数斗,也一连搁置了数日朝会。

    见公子括一脸沮丧,那阉人反而更加来劲,又煽动随行百余人,叫嚣着让长公子搬离东宫。

    公叔夨恼怒无比,可西宫之人历来在鲁都横行霸道,这寺人连奴又是其中魁首,自己虽官拜下卿,又哪能奈何得了齐姜?见局势接近失控,只是嘴上呵斥,不敢派兵抓人。

    公子括方才挂念君父病情,一时魂不守舍,只顾沉默。这时见寺人连奴气焰嚣张,再忍不住怒吼道:“西宫何其无厌?东宫西宫都归你们,那我一家老小又待何处去?”

    寺人连奴耸了耸肩,阴阴笑道:“腿脚长在长公子身上,我等怎会知晓?”

    公子括无奈,只得顿足道:“也罢!这东宫本就非我所有,我又有何颜面赖着不走。三日,予我三日时间,我举家迁走便是。”

    寺人连奴摇了摇头,伸出一个手指:“一日。”

    公叔夨听不下去:“休欺人过甚,三日有何不可?”

    “如果好好商量,本可以缓个可以三日,”寺人连奴啐了口唾沫于地,“只是长公子这一剑何其迅速,此事若传到国君和夫人耳中,啧啧,怕是不美。”

    公子括哪里受过这种侮辱,几乎将满口皓齿嚼碎,却还是强忍道:“一日便一日!”

    “休要反悔!”寺人连奴看来很是满意,“小的们,咱走!”

    言罢,他在众人簇拥下,大摇大摆地上了轺车,扬长而去。

    春寒料峭,公子括和公叔夨相顾无言,只是叹息。

    尴尬间,公子括对公叔夨施礼道:“下卿,深夜搅扰,我心不安。”

    “长公子哪里话,”公叔夨赶忙回礼,“你我曾在边境共同抵御齐国之敌,虽未并肩,也算神交数年,不必见外。”

    想到齐国,公子括旧仇新怨一并涌上脑海,一时心意难平。

    他出神地望着眼前的公叔夨,此公年方四旬,虽然辈分上是自己的族叔,但是放眼满朝卿大夫,大多都和齐国有姻亲之联,唯独公叔夨,他的父兄都在齐鲁边境冲突中被齐人所伤,与齐国有不共戴天之仇。

    近年来,齐国近年来仗着天子撑腰,屡屡得寸进尺,不断挑衅鲁国的底线。对此,鲁国大多数公卿大多揣着明白装糊涂,少数良知尚存者也都敢怒而不敢言。故而在鲁国朝堂之上,公子括和公叔夨这样的主战派形单影只。

    如今齐姜和太子势力正炽,自己不仅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甚至连国君夫人的奴才都敢指着自己的鼻尖吆五喝六。而公叔夨历来和自己惺惺相惜,又曾是戍边御齐之同僚,如果他肯与自己结盟,或许还有重夺政柄之一线生机。

    公子括不敢思索太久,他决定赌一把——

    于是试探道:“下卿,不知可否赏脸,入东宫中一叙?”

    言罢,他心中忐忑,如果对方有一丝迟疑,此事便再无回旋余地,连公叔夨这样的意气直臣都避自己不及,那自己恐怕永远无法在鲁国翻身了。

    幸运的是,公子括赌对了。

    公叔夨也没犹豫,当即将公事交接给手下的司马大夫,便欣然随公子括入府。

    公子括这才长舒一口气,暗祷鲁国列祖列宗庇佑。

    此时已是夜半三更,东宫重归宁静。

    正厅之内,烛光摇曳,公子括心事重重,神情恍惚,半天不知道要如何开场。

    至于公叔夨,他似乎还在生那跋扈的寺人连奴的恶气,也是低头闷坐。

    许久。

    “恨我不是蛮夷之人!”

    公子括冷不丁地拍案而起,把公叔夨吓了一跳。

    “此话怎讲?”公叔夨忙问。

    公子括环视左右,低声道:“蛮夷之人,不守礼法,茹毛饮血,断发纹身。我羡慕他们可以快意恩仇,面对辱己之人,拔刀快意恩仇,杀他一个阉人如杀鸡一般,又何在话下!”

    说完这番话,公子括块垒大消,眼中又有了几分神气。

    公叔夨摇了摇头:“只可惜,你我皆是鲁人,是圣贤周公之后……”

    公子括闻言,又瞬间泄气,垂头不语。

    他知道,鲁国礼法甚严,上自国君,下到庶民皂隶,皆恪守周礼,不敢有半点违背。周王静是天子、君父鲁侯敖是大君、继母齐姜夫人是小君、异母弟弟公子戏既是手足也是未来国君,似乎,除了默默接受这不公平的待遇外,公子括别无他法。

    既然太子已定,若要想让君父和天子收回成命,除非太子自毁前程,做出什么欺君灭祖之大罪,这个希望微乎其微。而被西宫之人逼离东宫,此事固然耻辱,却也仅仅是公子括未来悲惨命运的餐前小菜而已。

    更要命的是,君父自从镐京回来后便一病不起,除了夫人齐姜和少数几个近侍之外,没人知道鲁侯敖如今身体究竟如何。公子括事父极孝,却屡屡被拦在鲁宫之外。就怕君父有个三长两短,公子括的噩梦便要立马开始。

    见公子括又如斗败公鸡一般,公叔夨这才徐徐起身,叹道:

    “妇人干政,国之大咎也!”

    公子括微微颔首:“可又如之奈何?”

    公叔夨倏地转头,眼神凌厉:“公子,可否为未来作过计议?”

    公子括点了点头,这正是他今日找公叔夨夜谈的目的所在,但自己当下并无头绪,又沮丧地摇了摇头:“愿闻高见。”

    公叔夨低声道:“可摒去左右。”

    公子括点了点头,引公叔夨来到屏风之后,摇动壁上铜饰,竟另有密室,仅数尺见方。

    二人坐定,公子括稽首道:“此间密闭,所言出公叔之口,入我之耳,绝无二人知晓。”

    “公子谨细人也。”公叔夨连忙回礼。

    公子括自知白昼将至,开门见山,直接开口求计。

    公叔夨道:“以公子之才,堪任鲁卿否?”

    “此话怎讲?”

    “鲁国,大国也。按周礼之《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如今,鲁国上卿乃是公子元,下卿则是不才我,唯独亚卿空缺。三卿下辖五大夫,上卿分掌大宰大夫、司徒大夫,掌政教之事;下卿分掌司寇大夫、司空大夫,掌工法之事;而亚卿掌司马大夫,凡鲁国之兵事,不知公子可否有意?”

    公子括闻言黯然,论才学、论勇武、论战功,自己都在鲁国公族中堪称翘楚,若要出任亚卿一职,可谓众望所归。然而一节,自己原是鲁国国君之候选,如今以嫡长之尊,却屈居亚卿,还位列公子元这个先君庶子之后,岂不憋屈?

    公叔夨显然料到对方反应,蹙眉道:“怎么?公子心有不甘?”

    公子括点了点头,却又支吾含糊。

    公叔夨作色道:“公子若是真心求计,又如何不诚心相答?莫非疑我也是齐姜一党么?”

    “非也非也,”公子括连忙摆手,“绝无此意,我乃是真心相问,绝无起疑……”

    公叔夨轻嗯一声,身微后倾,双手抱怀。

    公子括摄定心神,叹道:“唉,大言不怕见笑。我所谋者,乃是鲁侯之大位,可如今公叔出言便让我出任亚卿,这……我心意难平也!”

    公叔夨抚须道:“怎么?我所谋者,便是不让公子继承鲁国大统耶?”

    公子括大惊,握住公叔夨双腕:“公叔,此话当真?出任亚卿,是为了重夺世子之位?”

    “我何故诓你?”公叔夨笑道,“计有大小,时有长短。如今齐姜炽焰正盛,齐侯圣眷方隆,世子戏又无大咎,你当下如何夺得回世子之位?倒不如以退为进,坐稳亚卿之位,徐徐图之。”

    “啊也,”公子括一拍大腿,“怪我焦躁,险些误判良言。”

    公叔夨道:“我问公子,若要坐稳鲁侯君位,所必需者为何?”

    “礼法。”公子括脱口而出。

    “废长立幼,还焉有礼法耶?非也!”

    “仁政?”公子括又道。

    公叔夨冷笑道:“呵,此乃世子戏所虑之事,与公子何干?”

    公子括咬着牙,又道:“民心?”

    公叔夨沉吟道:“略有接近,但远不够,非是最为所需者。”

    公子括词穷,搜肠刮肚,再想不出。

    “愿闻公叔高见。”

    公叔夨面带冷笑,指了指公子括腰间的佩剑,又拍了拍自己腰间的虎符令牌。

    公子括大骇:“你是说……”

    “兵权!”

    提到兵权,鲁公子括眼中闪过一丝希冀。

    论勇武韬略,朝廷内罕有人能与自己抗衡,只不过这样一来,自己岂不是等同于与君父抗衡了么?

    公叔夨很快打消了公子括的疑虑:“公子还要为未来计,前岁齐国犯边,鲁侯命公子元将中军军守国,命你我各率上军、下军到边陲御敌,本就已将军权授予公子,怎会是不臣之举?更何况,公子所提防者,齐姜与世子戏也,倘国君稍有不虞,公子军权有失,便难以自保也!”

    公子括已有九成被说动,只是如今君父还在病榻之上,公然在军中谋事,岂非不忠不孝?

    公叔夨又冷笑道:“公子若还有踟蹰,明早便随我往鲁宫一去便知。”

    公子括这才放下心来:“如此甚好,我已数日未见君父。”

    公叔夨笑而不语,随公子括出了密室,看水漏上时已寅正,二人便在东宫简单洗漱一番,整理朝服准备前往鲁宫。

    车驾刚到鲁宫门口,早有卫士持戈拦阻。

    “国君有恙,今日不朝。”

    公子括久在军旅,自知戍卫王宫者本该是公子元麾下的中军将士,可今日看这些宫外卫士的服色,却又好像与中军不同。心下暗奇,难道说,鲁宫的守军被人暗中替换了?

    公叔夨手举玉笏:“我与公子有要事参见国君。”

    卫士道:“国君有恙,今日不会卿大夫。”

    公子括此时急火上涌:“国君究竟有何不适,何以数日不朝?”

    卫士不答,只是摇头。

    公子括还欲再问,公叔夨连忙拦阻:“公子贵体,何必与兵丁多言。”

    言罢,命御者驱车离开。待车驾行至逵道拐角处,公叔夨匆匆拉公子括下车,远远望向鲁宫方向。

    公子括奇道:“公叔这是何故?”

    公叔夨反问道:“公子可曾觉察今日宫门之异样?”

    公子括点了点头,道:“宫中卫兵之服色举止,好生奇异。”

    “然也,”公叔夨面色凝重,“此非鲁都之兵,听其口音矫饰,却像是齐人之音。”

    “什么?难道说……”

    “嘘!公子噤声,请再观瞧。”

    公子括按捺狐疑,又顺着公叔夨手指方向看去,此时宫门前又来了一拨车驾,可这回卫兵们根本没有盘问拦阻,而是毕恭毕敬,打开侧门,取下木限,竟将马车迎入。

    这一幕,气得公子括面色绯红。

    公叔夨明知故问道:“公子可曾认得这车驾?”

    “如何不识,”公子括嚼牙欲碎,“这便是昨夜来东宫闹事的车驾,为首者,便是那阉党连奴。岂有此理,宫殿之内不跸止马车,反而让一个阉竖大摇大摆,鲁国礼法何在?国威何在?”

    公叔夨只是苦笑:“公子这下知道,鲁侯为何避而不见了吧?”

    “为何?”

    “后党专权,在内软禁国君,在外勾结齐人,公子就算不为自己谋私,便为鲁国国祚着想,也要早作决定。”

    公叔夨一边说着,一边在腰间比划着拔剑的动作。

    公子括会意,连忙施礼:“有公叔这般社稷之臣,鲁国气数倒也未尽。”

    公叔夨警觉地环视左右:“此地不可久留,你我移步谋之。”

    公子括道:“公叔若不弃,你我再回东宫密室。”

    “来不及也,”公叔夨踏步上车,“我们这就去要紧所在。”

    “何处要紧?”

    “军营!”

    说话间,车驾已然出城,不时来到南郊。由于近来泰山寇肆虐,公叔夨时常派兵巡查,故而兵营内秩序井然,士兵们斗志也属上乘。

    到中军帐内坐定,唤麾下司马大夫取来上军兵符,随即又从腰间将下军兵符取下,放在一起。

    公子括看着几筵上的两块兵符,重量虽小,可分量颇大,有了它们,便可以调动鲁国最精锐的军队。

    公叔夨支开左右,道:“妇人篡权固然可憎,幸而其目光短浅,只顾在宫中作文章,却忘了兵权乃是一国之要害所在。”

    公子括点了点头,沉吟不语。

    公叔夨又道:“大国三军,今鲁国中军戍卫国都曲阜,上军戍边、下军荡寇,如今齐鲁边患未定,泰山寇患刚平,沂蒙又聚贼寇,正是用兵之时。公子,如今国内动荡在即,早晚必有大变,东宫决不可久留,你需要早离曲阜才是上策。”

    公子括拱手道:“愿闻高见。”

    公叔夨徐徐起身,伸出三个指头:“我有三策,然而步步险棋,公子若要避祸,需时刻谨慎小心,不可出任何差池。”

    公子括已然下定决心,自无二话。

    “其一,公子今日便率军出城,若无鲁侯亲招,切不可盲目回归曲阜。”

    公子括连连称是,只是问道:“只不知,我该率何军出征?”

    公叔夨沉思片刻:“公子虽有将才,却未获亚卿册命,公子若率上军之精锐出征,则必引朝野非议、君上猜疑;若率下军出征,则兵微将寡,难成大事。”

    “那该如何是好?”

    “混编,”公叔夨道,“公子取下军之符,我暗中将上军之中忠于鲁国、厌恶齐国的精兵强将调往下军,再将下军中的老弱士卒调至上军,可保完全。”

    公子括不由感激,再问道:“那我率此部,当往何方调动?”

    公叔夨道:“或往东北巡边,或去泰山、沂蒙荡寇,只要你领兵在外,后宫便不敢奈何于你。若宫中有变,你可提兵伐罪;若鲁侯病愈,我亦会保奏你为亚卿。你只需多立战功,静待其变便可。”

    公子括应允,连连称谢。

    公叔夨继续道:“其二,公子之家眷不可再在曲阜城内逗留,需另寻别处安身。”

    “这……我本不眷恋东宫,所挂心者,乃夫人邾曹氏、爱子伯御而已,不知如何安置?”

    “夫人本邾国国君之女,可以归宁探亲为由,回邾国暂避。只是令郎伯御乃鲁国公孙,不便同往邾国,只得逗留鲁国境内。”

    公子括略有为难:“伯御留在鲁国,难道要随我在军旅之中?”

    公叔夨道:“不可,公子需将他托付给一心腹之人,切不可混杂军中,以彰反意。”

    公子括迟疑道:“我倒是与一大夫有故交,或许可将伯御相托。那第三呢?”

    “这第三嘛,倒是个大变数。”

    “怎讲?”

    “周天子册封幼子戏为鲁世子后,犹怕此事有变,便派出大、小宗伯同来出使,不日便要抵达曲阜,不知届时会生出何等变故,还未可知。”

    公子括奇道:“听闻大宗伯王子友仁厚,小宗伯方兴智勇,二人皆明辨是非之人,我等若将实情相告,或许还会有转机,何谈变故呢?”

    “公子休生妄念,”公叔夨收起兵符,“此二使是好人不假,然而王命难违,他二人不来则已,来便是为太子授冠册封,哪还容得公子分辨?届时公子拥兵在外,倒要低调处事,不要冲撞二使,多生枝节。待使团归京,天子大悦,你我方可徐徐图之。”

    公子括闻言,心下怅然,只得告退,赶忙依公叔夨所献三策而行,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