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后我把残疾战神宠野了 » 盐场(一)

盐场(一)

    赵小宝是个灶户,手底下管着十来个灶丁,在盐工眼里,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头儿,至少能与上面打个交道。

    一大清早起来,他动员灶丁们运卤生火,殷切交待:“月底又要交盐,大家伙儿打起精神来,上个月隔壁没交够,被训得那么惨,你们都看在眼里。”

    灶丁们个个面黄肌瘦,沧桑的脸上全都布满苦涩。

    这日子啥时是个头啊?

    远处浮光跃金,天高海阔,本是一番壮丽辉煌之景,却无人欣赏。

    盐工们只是麻木地在盐场上忙忙碌碌。

    赵小宝搓了搓冻皴的手,正要带领灶丁们去劳作,却被监工叫住。

    “大人,你叫小的?”

    他跑过去,笑起来时,黝黑干裂的面容上皱纹密布。

    监工神色骄矜:“今日盐场会有贵人来,为免日后冲撞,你跟我去认认人。”

    说到这,他拍拍赵小宝的肩,偷偷摸摸道:“这可是贵人中的贵人,要不是我给你这个机会,你这辈子,不,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见不着一回!”

    赵小宝憨厚的脸上绽放光彩,口中连连道谢,心中却有些不耐。

    比起看贵人,他更想早点把盐熬出来。

    两人快步接近盐场大门,入口处排着两列队伍,众人纷纷伸长脖子往门外看去。

    盐场的最高官盐课大使杜微,正吩咐底下人维持秩序,并高声道:“昭阳公主要来盐场了,大家都认认清楚,日后可不要冲撞了贵人!要是冲撞了,有你们好果子吃!”

    人群“嗡”地一下炸开了。

    赵小宝同样目瞪口呆。

    昭阳公主?那不就是皇帝的亲女儿?!这得是多贵的贵人哪!

    本来听了监工的话,他还不当回事。

    先前知府大人来盐场巡察过,赵双四远远见过一面,身穿青色官服,看起来的确气势不凡。

    在他眼里,知府已经是顶天的贵人了,没想到还有更贵的人。

    他眼都不眨地瞪着门口,他得认清楚了,否则不小心冲撞对方,那可是要杀头的!

    片刻后,一列队伍出现在远处,数百名高大挺拔的护卫拥簇着一辆马车,迎着金轮向他们驶来。

    赵小宝目不转睛,先看到打头的那匹神骏。

    那匹马可真威风!

    再看到数百人的队伍,又觉得不愧是皇帝的女儿,比知府的排场可大多了。

    就是不知道公主长啥样。

    马车停在盐场门口。

    杜微碎步跑到马车前,直接双膝跪地:“下官杜微恭迎昭阳公主殿下!”

    人群全都跪下,赵小宝也被人扯着屈膝。

    他心里又涌出不耐。

    来就来呗,搞这么大阵仗,不仅耽误事儿,还让人平白跪了一回。

    他悄悄抬头去看。

    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女跳下马车,伸手去掀车帘。

    那是公主的侍女吗?居然连一个侍女都生得这样清秀白净。

    “大使免礼。”

    清冷悦耳的声音传来,虽然夹带着几分疏离,但实在悦耳,还是听得人心里怪舒服的。

    赵小宝胆子大了些,头抬得更高。

    紧接着,一位姿容绝色、身量纤纤的少女迈着优雅的步伐下了马车,她只穿了一条素雅的襦裙,却让人觉得贵不可言。

    赵小宝张张嘴,昭阳公主长得比年画上的娃娃还要俊!

    身旁监工狠扯他袖子,压低声音:“不要命了?!直视贵人可是大不敬!”

    赵小宝这才回神,闭嘴低下脑袋。

    君清氿万万没想到,这个盐课大使还给自己搞了个欢迎仪式。

    她没工夫虚与委蛇,直接道:“让他们都散了。昨日李知府应该派人告诉了大使,本宫要在盐场尝试新的制盐之法。事不宜迟,劳烦大使带这些人入盐场扎营落脚。”

    杜微连忙吩咐众人解散,布满横肉的脸上尽是谄媚:“下官已为殿下择了一处庭院,不过时间紧急,盐场屋舍不足,殿下身后这些大人可能没法入内居住,不如在盐场外……”

    “不必。”君清氿打断他,“你只负责带我等入内,落脚一事,本宫自有打算。”

    这次前来盐场,她带足了用具。

    一百多人浩浩荡荡来到一处无人的荒地上。

    这里距盐场不远,只是尚未开发,正好便宜了君清氿。

    君清氿看了眼谢绥,谢绥会意,吩咐严格:“择地安营扎寨,接下来一段日子,我们得住在这儿了。”

    崖州府兵惫懒多年,但这扎营的手艺还没荒废。

    趁着府兵扎营的空档,君清氿点了谢绥、关山、流风等人,吩咐道:“随本宫去盐场那边瞧瞧。”

    被点到的人皆跟随左右。

    君清氿刚踏上盐场的地儿,盐课大使又满脸谄笑地跑过来,“殿下可有吩咐?”

    君清氿口吻清淡:“本宫想看看盐工是如何制盐的。”

    大使暗自鄙夷:连如何制盐都不知道,竟大言不惭说有新的法子提高盐产,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面上却道:“请允许下官陪同左右,为殿下仔细介绍。”

    君清氿自然不会拒绝。

    煮海熬波,并不是直接用锅煮海水,而是先用海水制卤,用卤水煎熬出盐晶。

    长青盐场大约有两千人,分为四十个灶座,每个灶座下辖四到五个灶户,每个灶户带领几个或十几个灶丁不等。

    他们长久居住在盐场,已然形成一个固定的村落群。

    远远看去,许多盐工正在弯腰拾取盐泥,这些盐泥都是海水浸泡泥地形成的,盐工们需要将这些盐泥运回去制卤。

    他们一个个面容黢黑、骨瘦如柴,一张张背脊犹如快要折断的弓,似乎再加一点力,就会啪一声断裂。

    他们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一辈子只能看到茫茫的大海,闻着咸腥的海水,吃着粗糠杂粮,穿着粗布麻衣。

    他们熬出了那么多盐,自己却用不到。

    君清氿心中叹息,随口问道:“盐场每月要上交多少原盐?”

    杜微道:“殿下有所不知,这每月的数目皆有不同。”

    君清氿便不再问。

    盐场里有不少孩童少年,他们皆低头麻木地拾柴烧火,浑然不似外边的小孩天真烂漫。

    杜微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误会了君清氿的心思,语气淡漠道:“都是些泥猴子,不懂事,殿下不妨换个地方,也免得他们冲撞了殿下。”

    话音刚落,那边突然传来孩子们的惊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