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后我把残疾战神宠野了 » 222

222

    古有“髡发”这一刑罚,就是将犯人的头发剃掉,以此惩罚他们的罪行。

    君清氿让人将这六千多俘虏的头发全都剃光,一是为了惩罚,二是为了防止滋生跳蚤,三是便于区别俘虏与寻常百姓。

    这样的话,只要雷州百姓看到光头的人,就知道他们是叛军俘虏,让他们无时不刻不受到唾弃。

    这六千多人全都被戴上脚镣,在工匠的指挥下,开始修整道路。

    除了雷州的事,崖州的人还是君清氿最关心的。

    君清氿对谢绥说:“受伤将士们的补助金以及牺牲士卒的抚恤金,我已经让财务组拨款了。”

    谢绥应声后问道:“殿下,有些残兵即便养好伤,以后也无法继续参与训练和战斗,他们该如何?”

    朝廷的残兵向来只能直接退役,靠退役时发的一点退伍金过活。有时候朝廷发不出钱,他们也只能自认倒霉。

    谢绥记得很清楚,以前他们谢家的兵若有残疾,谢家一般会为他们寻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真正生活不能自理的,谢家就养他们一辈子。

    不知道殿下打算如何。

    他看着君清氿,等着君清氿的决定。

    君清氿素来思虑周到,不可能没有想到这回事。

    关于残兵及烈士家属的待遇,从伤兵回崖州起,她就开始研究了,前不久才终于制定出具体的细则。

    君清氿从暗屉里拿出细则,交到谢绥手上。

    “具体章程都写在里面,你先看看,没有问题的话就去告知军营上下吧。”

    “好。”谢绥接过,仔细翻阅一遍以后,忽地抬手遮住眼睛,唇角微微弯起。

    殿下不愧是殿下,思虑未免太周全。

    “我没有意见,殿下这份写的很全面。”

    “那就告诉将士们吧,也让他们接下来打仗免除后顾之忧。”君清氿勾唇:“我等你们凯旋归来。”

    谢绥笑着点头:“那是自然。”然后就回自己的营帐,召来各个军官将领。

    “这是殿下所制细则,有关残疾将士及烈士家属待遇问题都写在上面,诸位皆可传阅。”

    严格:“统领,咱们认的字儿不多,劳烦你说说呗。”

    他也不是不认字,他就是看到字就头疼。

    谢绥便也不强求。

    “营中将士有受伤者,根据伤残等级,一次性给予适当的伤残补助金。生活尚可自理者,会安排适当活计,每月皆可领取工钱;不能自理者,每月皆可领取低保金。”

    “会安排什么活计?能领取多少低保金?”一个千夫长问。

    “会依据具体伤残情况,分配不同活计。低保金依据残兵退役前的功劳和职位等级来计算。”

    “明白了,那如果将士牺牲会怎么样?”

    谢绥回道:“会根据其功劳以及生前职位发放抚恤金给其家属,丧葬费也由营中承担。家属今后的医疗费、教育费都可依情况减免。”

    “教育费?”有人不解地问出声。

    谢绥颔首:“若家中有未成年子女,子女今后只要在崖州的新城学堂上学,皆可减免学费,也就是束脩。”

    “要是子女成年呢?”

    “成年子女若是参与职位考核,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

    大家问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谢绥皆详细解答。

    这都是君清氿写在细则里的。

    谢绥感动的同时也有些心疼,也不知道殿下耗费了多少心血,才能将这么多种情况都考虑周全。

    解读完细则,整个营房一片寂静。

    不是因为无语,而是因为感动。

    殿下是真的方方面面都为他们想好了。

    有这样的保障在,大家冲锋的时候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细则在全营上下传播开来。

    所有将士全都欢呼雀跃,在此次战斗中伤残的战士也都放下一颗心。

    为殿下卖命,值了!

    一时间,君清氿的声望达到一个不可估量的地步。

    处理完伤残和牺牲士卒的事情,接下来当然要论功行赏。

    当兵的谁不想“升职加薪”?

    此次攻城之战中,有功者升职,有劳者发放奖励金。

    参与攻城战的将士们全都喜气洋洋。

    而留守在崖州的其余将士则纷纷流下羡慕的口水。

    他们也想建功立业啊!

    于是,在后面抽调将士去越州时,他们都积极得不得了。

    严格都不知道该选谁了。

    雷州的重建工作轰轰烈烈开始了。

    君清氿仿照异世,成立了一个“崖对雷帮扶小组。”

    雷州的底下官吏都不解地问:“这是什么?”

    谢瑛解释:“殿下说了,雷州亟待重建改造,便调了咱们崖州的有经验的管事和技术总管过来帮扶,这些人就是‘崖对雷帮扶小组’的成员。”

    梁穗则留在了崖州。

    雷州官吏明白了,都感动得稀里哗啦。

    昭阳公主真的太太太好了

    自从雷州被叛军占据后,君清氿似乎就一直都在无私援助雷州。

    现在知道雷州缺人,还特意派人过来。

    天下有几人能做到这般?

    现在还不到春耕的季节,雷州百姓经此大劫,无钱无粮该怎么过活,总不能一直什么都不干,由崖州城供养着吧?

    那崖州可养不起,君清氿自认还没有这么庞大的家底。

    所以只能“以工代赈”。

    君清氿给雷州百姓发口粮,他们就得给君清氿干活。

    就在雷州百姓惶惶不安时,府衙一连下达好几条政令。

    “即日起,招收大批民工平整雷州城内外土地及海港码头。”

    “即日起,招收大批工匠于沿海建造干船坞。”

    “即日起,崖州纺织厂雷州分厂招收大批女工。”

    “即日起,崖州水泥厂雷州分厂招收大批劳工。”

    “即日起,崖州造纸坊雷州分坊招收大批劳工。”

    “有意者,请至府衙东侧门登记报名。”

    这些政令都由衙门小吏奔走宣传,不仅城内百姓知道了,就连城外百姓也听到这个消息。

    政令一出,举城哗然。

    这些招工告示对崖州百姓来说是习以为常,可对雷州百姓来说,这可是个新鲜事儿。

    大家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苗海也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