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后修仙时代之小太监 » 10 从来通往那龙屠 定然一路杀头颅

10 从来通往那龙屠 定然一路杀头颅

    立长立嫡,皇帝与太子的年龄也就相差个二十三年,现在皇帝已经古稀,太子也也早就过了不惑之年,夹在皇帝与百官之间,现在皇帝的身体还是非常健康的,老太子早就成了那个不可或缺但又非常多余的人。

    不能不作为,也不能太有作为,这就叫中庸之道。这是太子太傅赵文博老师常常的教导,赵老师是太子的老师,也是长公主的老师。

    好在长公主阙蓝珏从小喜欢文学,从小就以学习拜师为名与当代大家有接确,所以全朝的博学之材,不是长公主的老师,就是她的同学。

    长公主毕竟不是太子,只是一个小女子,结交文人皇帝是不会在意的,不结交武将就不容易引起皇帝的注意。

    而且她是从小就开始这样做的。

    太子不方便结交的人,长公主可以轻易的做到。

    九公主阙无双与长公主斗诗,输多赢少,赢的那有限的哪几次,都是长公主故意让的。

    倒不是怕九公主输不起发飚,长公主是怕九公主输得太多不再跟她玩了。

    还未到让九公主发飚的时候,九公主这飚,长公主要用在恰到好处的,长公主知道,受到父皇溺爱的九公主的欺负,是可以给自己加分的,谁叫哥哥现在还是太子呢?

    表面上看是九公主不识好歹,总是找长公主的麻烦,实际上一切都在长公主的算计之中,适当的挑逗一下,九公主就会自动找上门来欺负她这个身份最为高贵的长公主。

    与父皇最是溺爱的九公主作对,输了便是赢了,赢了就是输了,这道理长公主是知道的。

    这九公主也真是实诚,偏偏要在长公主最为擅长的文学上与长公主一争高低,那是用己之鸡蛋去击人家的石头,不自量力。

    既然长公主爱诗,皇上就以诗为长公主选驸马,这没毛病。

    既然父皇以诗为自己选媚,自己又是那么的喜欢诗,那就在中秋诗会前自己先举办一场“读书会”,先热热身,这也没毛病。

    于是这才有了今天这个为期仅有一天的“宫庭读书会”。

    身为长公主,一举一动都是受到关注的。

    某某主持科举考试,那一年的参考的学子都是他的门生。

    皇上主持殿试,学子就是天子门生。

    长公主在皇宫举办所谓的读书会,参加的学子会不会也称谓长公主的门生?

    这没有先例。

    但是结果肯定会,就算长公主不作为,学子们也不会浪费这样巴结长公主的机会,学子们肯定会到处宣扬自己是长公主的门生,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学子们到处游学,就是到处拜访天下权贵,通过吟诗作赋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如果被某位权贵看中,收为门客或者推举进入仕途,那就免去参加科考的麻烦了。

    这个时代,参加科举考试,也是要有权贵推荐,文章才能进入普选,才有机会中举,才有机会参加下一轮的殿试。

    文章写得好很重要,但是没有名望也是徒劳。

    学子们拼了老命的要写一首好诗,就是诗词这种东西是提升名望的电梯,你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及一首好诗来得一夜成名,诗词就是流行歌曲,青楼唱得,说书人吟得,就连贩夫走卒,田头农夫也在唱吟。

    如果有幸传入皇庭,那你进入仕途就不远了。

    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做官,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长公主的读书会只举行一天,就是怕太引人注意,长公主的身份特殊,不比寻常皇子公主,无害之人,就算闹腾到天上去,也是无妨,就像九公主,爱怎么闹,也无人说她半句闲话,但是长公主就不同了,她有正在潜龙的太子哥哥,放屁都是不敢放出声音的。

    对于长公主而言,一天就够了,但是对于三百学子而言,最好是能在宫里过一夜,那样除了日后有了吹牛的资本之外,说不定在这九天宫阙的银勾月夜色中,吟出一首好诗来也是说不定的。

    藏书殿里,三百学子席地而坐,太子太傅赵文博博士主持,长公主幕后听诗,宫庭诗会正在热烈的进行之中。

    透过幕维,长公主看着满朝的三百学子,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如意郎君样貌要靓仔,身体要强壮,要有雄心壮志,前途嘛起码要有成为年轻学子的领袖的潜质。当官暂时是不可能当高官的,一切取决于将来太子哥哥能否顺利成龙。如果驸马能成为年轻一代的学子领袖,哪怕太子哥哥将来出事了,有一班年轻学子护着,自己或许可能独自保全。

    自己能够保全,太子哥哥只要性命犹存,翻身的机会是有的。

    身为长公主,必须要作最坏的打算,有些事太子哥哥不能做的,长公主可以做。

    例如结交天下文人。

    文人造反大多是纸上谈兵,成不了气候,皇帝不怕文人造反,只要不结交武将,皇帝是不会太过计较的,这就给长公主这个爱好文学的小女子有了唯一的用武之地。

    文宫与武将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文宫结交武将是大忌,比朋党更加严重的大忌,哪是意图造反的灭九族的大罪。

    这也是她从小就喜欢文学的原因,今天,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三百个学子,有机会站起来吟出自己的诗词的只是少数,大部分学子是志在参与,是有逼数的,时间有限,只有一天,不可能所有的学子都有机会在长公主的面前表现自己。

    三百学子看得长公主眼花缭乱,总是感觉强差人意。

    眼看诗会就要结束了,京都宵禁,时间有限,诗会必须在日落前一个时辰结束。提前一个时辰结束,足够学子们回到各自的学院或住所。

    原来计划是:如果看中心仪之人,就让太子太傅赵博士偷偷的把他那早就准备好的诗词偷偷的送给心仪之人,好让他在中秋诗会中夺魁首。这次中秋诗会,年纪大的大家,是不会出手的,他们即使有好的诗词,也只能交给心仪的年轻人。太子太傅赵博士就是中秋诗会的主评人,以他的威望,暗箱操作一下,想必皇帝也是不会太计较的。除非皇帝早有旨意,但愿父皇不强行乱来就好。万事只能顺着父皇的意思,如果父皇乱来,也没有法办,只能等……

    长公主偷偷的叹了一口气,准备下一个学子发表完诗词,诗会就可以结束了,以后的事情只好听天由命了,没有心仪之人,嫁给一头猪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只好先嫁了,等到太子哥哥登基之后,再想办法换一个就是了。

    但是,父皇尚健在……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