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工业大摸底,你家菜刀能削航母? » 059.发展!还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059.发展!还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丁总,你看要不然这样,怎么样,咱们干脆把两个公司融合?”

    苏雅稍作思考之后,继续说道,“也就是说,将一些共通的部门进行合并,例如商务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法务部和研发部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管理人才。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公司,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当然,为了保证发动机和机床生产的独立性和互不干扰,我们需要成立两个新的部门:发动机生产部和机床生产部。这样能够更好地协调和管理这两个重要生产线的生产和运营,确保它们能够高效、顺利地运行,以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和市场需求。同时,这也能够更好地发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而这两个新成立的部门,将由各自的负责人负责组建采购、生产、质检等下属二级部门。这样的组织架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提高各个部门的协同效率和执行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

    听到这個提议,丁修开始认真思索起来。他觉得这个方案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够解决公司目前面临的高管短缺问题,并且让他和苏雅从发动机生产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公司的整体运营和发展。这样的安排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成立发动机和机床两个新部门,也能够更好地协调和管理这两个重要生产线的生产和运营,确保它们能够高效、顺利地运行,以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和市场需求。

    反正无论是机床、还是发动机,都属于机械。

    无论是法律,还是其他层次,隶属于一个公司都非常合理。

    “目前来说,只能这样做了。”

    丁修闭幕沉思,半晌之后,他缓缓开口道。“行,确定下来了,就这样做吧,苏雅这几天你负责把框架给我弄出来,另外,研发部门就算了,我打算申请成立一个研究所,顺利的话,再弄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研究所他是必然要做一个的。

    李四海说的一个事情很有道理,那么就是机床这种东西,只要有一个高精度的,就不难举一反三,将全部整成高精度。这种情况下,再使用积分去兑换,显然就有些亏了。

    如果是自己的公司集合了大量科研人员,不就可以自行研发出后续版本的机床吗?

    此外,公司正常生产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性事件,这时候就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来解决。

    系统虽然可以提供技术支持,但并不能替代专业人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因此,研究所的成立对于公司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帮助公司更好地应对各种生产和运营中的问题。

    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则可以为公司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但并不是必须的,因为公司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

    可对丁修来说,却并不算必须的。

    只能说有了白嫖好处,没有也没影响。

    “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咱们一家民企,能申请下来吗?”

    苏雅有些犹豫,因为这些想法超出了她的预期。她担心私人公司是否能够顺利申请到研究所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资质。毕竟,这些机构听起来像是国家级的科研机构,私人公司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格呢?

    但是,丁修似乎对这些问题并不担心,他相信只要公司具备相应的实力和条件,就能够获得相应的资质和认可。

    “应该可以。”

    丁修认为申请研究所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应该问题不大,因为这些机构可以实现共赢,而且他们上面有人,也就是说他们有足够的资源和关系来支持这些机构的成立。

    他告诉苏雅不用管这些事情,他自己会来处理,让苏雅主要负责机械厂的融合事宜。

    同时,他也问起了之前提到的招聘和培训的事情,苏雅告诉他招聘进展顺利,预计一个月后公司的生产力可以提高5成左右。这表明公司的招聘和培训计划正在按计划进行,生产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看得出,苏雅对于招聘的进度非常满意,未曾想,丁修却道:“怎么才5成?”

    “丁总,技术部经理李肃解释过这个问题,目前新手上手的速度,已经是竭尽全力了,300多人只能提高5成,如果时间长......”

    不等苏雅说完,丁修便道:“这个速度完全不够,根本跟不上咱们的发展,我的计划是至少提高3倍生产力,甚至是5倍。”

    按照现在的进度,红星机械厂每生产一台发动机的时间,对于丁修来说还是太短,他需要快速的拿到更多的积分,就要完成更多的销售,总而言之他的目的不仅仅是发动机,所以。提高5成的生产速度,还远远不够。根据分析,至少需要提高5倍生产力,才能满足日后需求。

    “好的,丁总,我明白了,我会让人继续招聘、培训的。”说道这里,苏雅深吸一口气,继续开口道,“不过接下来的招聘进度多少可能会慢上一些,毕竟咱们公司需要的生产人员要有高精度零件生产经验,或者是光学仪器生产经验。”

    苏雅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丁修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困难。他们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招聘能力较低的人,进行长时间的培训,但这些人可能技能不熟练;要么招聘能力高的人,只需要短时间的培训,但这种人非常少。

    对于他们来说,最正确的选择是后者,但是有能力的人毕竟是少数。通过招聘会等方式根本无法完成招聘目标。

    最佳方案是利用互联网广告和雇佣猎头公司,但这种方案并不算高效。因此,他们需要寻找更高效的方法来解决招聘问题,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丁修沉默了一会儿,而后才缓缓开口道,“这样吧,让人力资源部继续努力招聘,能招多少算多少,剩下的由我来想办法。”

    与此同时。

    烦恼的显然并不仅仅是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