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沉舟1 » 5

5

    闫华是在下午登门拜访谌舟的,这是因为他了解到,谌舟在半年前突然请了长假后,一直萎靡不振,近段时间,谌舟每晚都会带着他的这个世界,一起被血液中的酒精之海所淹没,次日上午则在酒精的余涛中度过。尽管时不时还会到各个实验室转转,但人们知道,谌舟也只是去转转。

    闫华推开谌舟的房门,一股泛酸的酒味扑面而来。谌舟瘫软在沙发上,目光无神地穿透了茶几上电脑的OLED屏幕,涣散在远方。闫华四下打量了一下,房间看起来很空,没怎么装修,也没什么家具,阳台上窗帘紧闭,客厅仅有沙发茶几以及一台巨大的电视。茶几上四部接着数据线的手机屏幕斑驳闪烁,两台笔记本电脑旁各种连接线纠缠交错,下面压着一沓沓沾有油渍水渍的笔记与书册,旁边几个杯子略显污浊。沙发上衣物堆积如山满是皱褶,墙角几个空酒瓶随意散落。

    “去年我被采访了好几次,那些成果你们也都知道,没必要跑这一趟的。”谌舟起身,拿起茶几下的半瓶黑啤,把两个搪瓷杯子倒满。突然停顿片刻,拿出另一个杯子,接上热水泡了一杯纸包茶。随后把沙发上的杂物往旁边挤了挤,示意闫华坐下。

    闫华能感受到,对于他的此次采访,谌舟并没有表现出反感。谌舟所说的没必要来,不是不欢迎他,而是确实为闫华考虑。这个场景的确不适合拍摄,闫华索性把摄像机放到一边,坐在了谌舟身旁。

    “谌教授,去年我听过您的讲座,您现在的状态……似乎和那时差别有点大啊,方便说一下原因吗。”

    “为了遗忘。”谌舟不假思索地说。

    “是有什么不好的记忆吗?”话刚说出口,闫华就意识到失言了。如果是有需要遗忘的事情,这就是在帮助谌舟再次回忆起来,“还是说说访谈的事吧。”

    “嗯?哦,好的。那我们开始吧。”谌舟摆了摆手,像是下了决心,把某些事情挥散了。

    在随后的半小时里,两人落实了正式采访的各项事宜。闫华对着准备好的稿子,就其中的问题和回答逐一询问谌舟的看法和意见。谌舟倒是要求不高,他认为原稿没什么胡编乱造,也没什么知识性错误,采访稿很快就定下了。

    “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引力中心还在进行什么项目,有什么新进展。”闫华看着手中的采访稿,只有这个颇具专业性与时效性的问题下是空白了。

    “项目确实不少,至于他们的进展我了解的也不多。搞学术的都这样,这里也免不了俗的。”

    闫华了解到,引力中心有四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下设二到四个课题组。各个研究方向之间虽说也会互相交流,但自己小组内的事就足够让人焦头烂额了,平时也不会有心思重点关注其他小组。

    “那些具体项目你了解了也用处不大。你们是面向大众的媒体,大众不需要知道这么多无趣的东西。”谌舟顿了一下,压低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我们也不需要知道。”

    “那介绍您的时候,总得提一句您的课题组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吧。”

    “还是那几样,引力常数的精确测量、近距离牛顿平方反比定律检验、等效原理的检验等等。我就说嘛,对你们媒体来说,对这次宣传策划来说,这些项目你如果只把名称讲出来,一点意义都没有,要是想讲述给大众,至少还得再拍出来几部专题片。真要大书特书的话,你可以去问问我的一个学生,他最近一直负责这些项目。”谌教授说着,从沙发上扒出另一部手机,点击了最近通话列表的首位,通话听起来很顺利。

    “和他说过了,你记下电话,随时联系就行。他叫周树,就住在学校。最近他好像对元宇宙比较痴迷,见面的话你可能需要提前约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谌舟放下手机,看到闫华正盯着自己。

    “谌教授,我平时就喜欢思考一些抽象而,怎么说呢,天马行空的问题。但我也知道,‘思而不学则殆’,我掌握的知识深度广度肯定不够的,只是我自己的胡思乱想,所以正好想借此机会请教一下您。这只是我个人好奇,跟采访没关系的。”

    “未必是胡思乱想,我们深入钻研一个问题时,一般都是拆分问题,用一个个已有的理论知识抽丝剥茧,化繁为简。这种基于还原论的经典科学方法内核是很容易钻牛角尖的,正需要你们这样脑洞大开的想法来开拓思路。”

    闫华要问的问题正和科学方法有关,于是顺势询问谌舟所说的还原论为人们带来了什么。

    谌舟说,如果把经典物理、化学、数学、技术经验都称为原理,那么今日之飞机、飞船、火箭、舰船、高铁、大桥、电站、冰箱、手机等都是还原论所赐之惠。300年前开始的产业革命,100年前的电气化运动,50年前出现的自动化、信息化热潮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等,整个工业和工业后文明都是在还原论旗帜下取得的伟大成就。

    “您提到了工业化之后的发展,那您对当前的科技与社会发展有什么看法吗?”

    “这问题也太大了,我也不知从何说起。”

    “我想知道的是,前沿科学近来是否还在保持发展。因为就我的个人感受而言,除了互联网、智能设备、物流等方面的进步,其他领域感觉和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相比也没有什么变化啊。拿衣食住行来说,跟以前相比好像也只有品质上的区别。找张百年前新约克西的照片,看起来跟现在也没什么大的区别。”

    “你这是片面的经验主义,有点主观臆断了。宏观层面来说,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尽管在基础领域没有颠覆性的突破,也是一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谌舟直言。

    “那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前沿科学在不停突破,可是落地到应用层面,切实改变大众生活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是的。”

    “对此,我还有个想法。科技与社会发展似乎是与人口总数正相关,而且越来越受人口数限制。打个比方,比如维持二战时的科技可能需要一亿人口,维持现在的科技需要十亿人口。这里所说的维持和需要,就是指如果人口总数不够,就诞生不了足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把现有的知识全学会,也诞生不了足够的伟人与英雄,或者说担任辅助与保障性质的人口不足以支持以现有技术为基础的社会运转。对此您有什么看法?”这个观点的一部分是闫华小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现在却内在化为他自己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