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愚者日记 » 第24章 心血来潮(上)

第24章 心血来潮(上)

    23/9/26

    6:23AM

    今天起得早,一大早就出门跑了两圈。

    汗流浃背,在树下乘凉休息了一会,去了一家粉店。

    之前没有跑过那么远,也算第一次到过这家店。

    当我一喝汤底,那股香料味让我一口就辨知到老板是某汕人。

    无非这一系特别喜欢用香料,汤底十分容易辨认。

    七点来食早餐的人也不少,这家小店也很快挤满了人。

    我对桌也来了一个人。

    不过他是一个老外。

    可一开口我还以为是某疆人。

    他十分喜欢交谈,我本没有多大社交的意思,可人家就是社牛,还和我聊起了什么国际形势和对这世界的看法。

    他来自汉斯国,就是传说中工薪福音的国家。

    由于最近也屡屡碰壁,我也有些好奇的询问起他们国家的具体情况,他也在认真的跟我分析。

    也多亏了人家懂得普通话,不然交流起来还真有些费劲。

    与我想象的有些不同,汉斯国并非是一个人人都能享福的国家。

    技术工种和一些高新企业才有高薪环境,一般平均工资虽然也高,可在汉斯生活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这要考虑到一个生活环境的问题,不能拿着一个地方的工资和自己所处环境相比,要结合他的环境和薪资水平,再比对自身所处环境和薪资。

    就比如说魔都一线城市和我现在所处的地方肯定不是一个层次,魔都的消费水平高,自然薪资也高,不过机会也多就是了,毕竟是一线城市。

    去汉斯国工作起码要精通英语,会汉斯语的话更是一个加分项,要是不会的话也只能在一些小企业或者给人打黑工。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受信的基础,就好比老外与你一起工作,除去其他方面,本地人和外人交流和生活还是有些隔阂。

    (打黑工相当于去工地,那里可能是697)

    他说到汉斯人有不少人都讨厌我们这类人工作方式,得益于劳动法的保障和强制,大多时候都不会加班,不过一些大型企业需要处理的事情多,加班也经常有可能,所以并不是没有加班这个说法,而是看个人是否愿意,又或者企业是否需要。

    汉斯的大多企业是用规划了制定工作的,做什么都有规划,所以员工上班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加班是需要支付加班费的,在原有的公司规划中并没有多少加班的任务,所以企业对于加班有所抵触,能够完成的不会说加班,做完工作也能直接回家。

    企业是有预算的,整个规划的预算就那么多,要是多付一些加班费可能都没有钱付给员工,所以环境相对自由,很多人也不想加班。

    节假日或者周末工作的工时薪资是原有基础的两倍左右,一般的企业不会傻到多付钱叫上班。

    要是强制性加班有时也抵触不了,毕竟加班这个词很灵活,要是boss给的任务完不成还是要加班的,只不过有点怨声载道就是了;虽然能够拒绝,可大多时候都由不得自己。

    汉斯人的思想和意志都偏向于对于个人自由和精神价值,这也得益于他们早期的原始积累,由于经济的富裕已经发展了好几代人,市场稳定和人文情怀在此也得到了发展。

    他说很早之前汉斯人也经历过一些发展性问题,不过在20世纪中期开始逐步解决,一代人比一代人过得好。

    一些涉及到XX的就不作说明了。

    国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忧虑感,而汉斯人已经安逸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当前阶段来对比两者是不合理的行为。

    汉斯人讨厌不公平竞争,而国人还在强调卷与强制工作制,其根本原因还是经济过于迅速发展...

    一些涉及到XX的就不作说明了。

    他们更在意自己的自由时间,把工作和生活切割,在业余时间享受生活,这样的生活形式是不能随意打扰的,就好比在睡觉的时候不能故意去叫醒人一样。

    外国其实也是人情社会,只是非本地人可能会很少感知到。越是爬的越高,就越需要讲究人情,当地的实际情况还有各方面生活实际的东西都关乎人情,说不是人情社会的其实都还没有接触到,教会、活动、家族、学校....这些资源和人脉就说有没有吧?

    汉斯人企业相关的很多都是专业对口,也有导师推荐或者相关介绍,并非是全以实力论称,他会更在意一个人的发展路线是否和自身企业相符,简单来说就是不会跑掉....

    很多价值体系的东西,不同地方的人看法就不一样,我和他论述了很多很多...

    现在也有很多汉斯年轻人没有从事相关工作,也在家里啃老或者搞一些自媒体方面的...

    这一点很多国家都是一样的,没有过多新兴的产业,年轻人肯定会在市场越来越多,好工作难找,在没有职位扩张的情况下其实也不会有很多的机会。

    汉斯的年轻人也很痛苦,有些企业也搞外包,有些企业也在裁员,并非真的像营销号所说的天堂那么美好,只是人家经济还比较发达,有着更多机会和容错率而已。

    当地人看待外人可能都会具备一种滤镜或是刻板影响,看贫穷的国家可能会把他想成住在不足十平米的脏乱房子里,而看发达国家会想成光鲜亮丽,这也包涵很多舆论导向和媒体说明。

    很多时候,人的认知都是在于他人或是媒体,很少有着能够了解到真正事物的原貌,我今天也真从他这里学到了不少。

    我们真的聊了很久很久,我似乎发现我们对于一些东西的看法都有些不谋而合。

    他也在感慨国人的很多文化和一些古之圣贤。

    我说到过“道不轻传”、“术不贱卖”、“师不顺道”、“医不叩门”之类。

    道是自己悟出来的,要是传下去容易被一代又一代人误解和利用,所以有道不轻传之说,庄周《天道》说过圣贤遗留下来的都是糟粕,道理和感觉是不能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术法一旦泛用就会变得不值钱,就好比以前我不珍惜知识一样。

    .....

    又说到过现在兴起的娱乐产业制造了很多快乐和欲望,不断蚕食底层人的自制力和控制力,在那些信息垃圾里不断陶醉,难以自拔。

    (提高物欲,降低收入,不用多说了)

    人都是好为人师的,也想要展现自己的观点,我没有忍住,一直输出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老子说到孔子,从庄子说到韩非子,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我是什么国学讲师。

    一直谈到11:09,老板来收拾碗筷的时候我们才止住。

    我们并没有加V,这也不需要加,我们都知道这不过只是萍水相逢,或许只是现在好聊,可说完之后没有了共同话题也只会沉默,我和他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

    提高认知水平真的是能够改变自己,我又懂了很多以往不知道的事情。

    求知欲和行动欲驱使着我不断加深对世界的认知。

    我一直都赞同着某贤者说的,方法论指导着人生和生活,理论是大于实际的,实践是滞后于事情的总结...

    理论高于实际,指导实际,可不将实际与现实结合也难以发展。

    我这时才想到没有回家晾晒衣物,过几天要搬家了,被子还有什么东西都要先洗洗。

    回家,洗被子。

    我不向往外界的生活,连国内都难以发展还想去外面,连碗里的东西都没有吃到就想要吃外面的,这不是很可笑吗?

    回家搞好卫生之后又简单的吃了个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