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培训班那些事 » 第十七章 毅然离职只为陪娃

第十七章 毅然离职只为陪娃

    小琪觉得雅琼同样对好帮手能不能办下去同样是关心的,要说原因,其实跟她希望好帮手继续办下去是一样的,一是方便,二是收费低。

    在那个时代,不论是小琪还是雅琼,她们的收入都不高,就算送小孩上服务社,对收费也是非常敏感的。依她对雅琼的了解,她觉得雅琼肯定是有办法来解决好帮手面临的危机,因此她想到了要跟雅琼商量一下。

    说起雅琼与小琪的关系,那得从好几年前说起。

    雅琼在大学毕业之后便跟她当时的校友,也就是现在的爱人肖劲仁,一起进了江南动力装备公司,那时小琪便已经是建瓴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人员了,可以说小琪在建瓴公司的资格比雅琼还要老些。

    江南动力装备公司是省城的一家半军半民的央企。劲仁在江南动力从事的是技术工作,雅琼从事的则主要是公司里的一些基层培训相关的行政工作。江南动力很多基层管理培训工作都是委托建瓴管理咨询公司来做的,这些培训工作都是靠雅琼来与建瓴公司方面进行协调的。

    之前,雅琼跟小琪并不熟悉。

    机缘巧合,她们俩家都买了青藤小区的房子,成了邻居。后来,雅琼怀了艺成后,息工在家里休息,跟同在息工中的小琪交流多了起来,这时雅琼才知道小琪是建瓴管理咨询公司的。有了这层关系,两人年龄又相仿,一下便有了共同的话题,聊得投机了起来。

    事实上,建瓴公司为什么能稳定地拿到江南动力的培训业务,与江南动力公司培训业务的难度是有关系的。

    一般来说,培训机构要给企业做培训,那么首先得了解客户企业的工作流程,但江南动力属于军工涉密企业,一般的培训机构通不过审查,而能通过审查的培训机构却并不愿意做。

    那时建瓴公司便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借助着江南动力的业务量保持了公司里业务的稳定,但建瓴的管理培训脱离了企业的生产技术要求的情况。几轮培训下来,江南动力的员工已经听滥了建瓴的培训内容,慢慢地失去了新意。江南动力内部的员工对建瓴公司培训的抱怨多了起来。

    理论与实际脱节,这可是管理培训的大忌。

    “这可不是好事情,一定要找出建瓴员工意见大的原因才行。”建瓴的老总徐鸣着急起来。

    徐鸣,四十来岁,省城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做起了管理咨询,他是一位很喜欢钻研业务的老总。尽管他喜欢钻研,但做企业的培训还是跟学校里那些基础学科的培训有很大的差别。

    企业培训更多的一企一例,每一家企业培训的内容都不一样,而学校里那些基础学科的培训却可年复一年地培训着同样的内容。

    小琪得知徐总担心的问题,便找到了他,说道:“江南动力公司培训的事情,我倒是可以找到熟人。这个事情还是得找他们内部的员工了解才行,我去找人问问。”

    小琪不懂管理培训,但她跟雅琼熟,而且雅琼是对接建瓴公司的培训业务的。

    从工作关系上来说,雅琼可算得上是建瓴了解客户的最直接意见反馈渠道。徐总便委托小琪去了解雅琼对建瓴公司的意见。

    应该说,建瓴公司在管理上的培训,象什么班组长培训、质量培训、团队培训、员工素养、安全教育、企业发展这类的培训上建瓴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江南动力的员工可不是这样认为,时间长了,他们已经听不出新意。

    “你们管理那套培训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要与生产现场结合紧密些的好。”雅琼跟小琪说道。

    象江南动力这种公司,要结合生产现场来改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简单的原因,就拿获取企业现场的情况来说,江南动力公司的生产现场一般是不让人参观的,更不会允许通过拍照这些来收集信息。就算有找到了机会参观,也是很短暂的,又如何谈与现场相结合?如果得不到这些信息,就只能凭建瓴自己去猜企业需要什么培训内容。

    关于这样一个情况,建瓴也没有办法,江南有江南的制度。

    小琪听到雅琼说还有改进,便跟雅琼开起了玩笑,说:“要不你来给我们公司做个顾问吧,或者是干脆到我们公司上班算了,我们徐总可不会亏待你的,收入比你现在会高不少,而且不象你在江南那样整天做着些乏味的行政工作。”

    雅琼虽然不喜欢乏味的行政工作,但在江南工作稳定,上班有规律,虽然钱不多,但现在劲仁的收入正在逐年提高中,她们一家人过得不错。她知道小琪在开她的玩笑,便说:

    “到你们建瓴来可能不太现实吧,如果你需要什么建议倒可以跟你们说说,说不定这样给你们的培训会有帮助。”

    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琪把这话转告了徐总。

    徐总把雅琼说的这话放在了心上。没过多久,为了了解江南动力公司的培训需求,徐总带着培训部的经理亲自来到了青藤小区找雅琼请教。

    听到徐总说明来意,雅琼跟他解释起来,说道:“我们公司的经理所说的需求,那是培训任务要求,但员工需要的是能解决工作上的实际问题的,经理讲究的是气场,工作指标,而员工要求的是实用,有帮助,如果你们能这样去组织培训内容肯定会受员工喜欢的。”然后给徐总提了很多建议怎么去吸引员工的兴趣。

    给企业的培训最担心的就是员工听不起兴趣,如果员工没有兴趣,那么他们给建瓴的评价就会差,评价差了江南就有可能换培训公司,这是徐总最担心的。

    建瓴已经给江南的员工培训了很多年,总是那些他们领导安排的老话题,员工们早听腻了,不满意的评价越来越多,也正因为这样徐总才想着来听听雅琼的建议。

    经过雅琼这么一提醒之后,建瓴调整了培训内容,找到了类似生产企业的案例来丰富素材,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他们公司在江南动力培训的声誉竟然开始恢复了。

    这件事,徐总给了雅琼不错的回报,后来只要是江南动力的培训任务,徐总都会派人来听听雅琼的建议,而雅琼也利用上班之余研究起企业培训的构架来。到最后,建瓴直接就套用了雅琼给他们提供的培训方案。

    企业培训界只知道建瓴的培训风格发生了大的变化,但并不知道雅琼成为了建瓴的重要外援。

    “我看你这么高的水平,在江南做那些行政工作可真是浪费人才,还不如到我们建瓴来,收入至少高一倍。而且我们公司是以任务为导向,只要完成任务,上班也自由得多,更重要的是我们公司的工作也更有成就感。”徐总第一次向雅琼发出了邀请。

    雅琼给建瓴做方案已经做出了感觉,她觉得那才是她喜欢的工作,曾经跟劲仁聊起过。

    “你在江南倒是做得不错,做下去很有前途。可我在江南成天就是那种乏味的日常事务,既耗时又没有成就感,还不如换个工作算了。”

    “换工作?我们都是外地人,没有根基,出去没有关系网是寸步难行的,还是老老实实地上班吧,等到将来有了关系网之后再考虑这种事。”

    劲仁知道她经常会给建瓴做一些培训方案,得到一些报酬,但他并不知道她做的方案在建瓴乃至整个企业培训业中的影响。

    “有了关系网的时候,我们都老了,还谈什么出去?”

    “老了就不出去了呗,这是我们外地来的人的宿命!”劲仁对雅琼出去很担心,也不乐观。

    有句话说,人穷志短。当时劲仁还只是个助理工程师,收入少,又有房贷,如果真的收入不确定的话,还是很揪心的,雅琼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艺成慢慢长大,带小孩、送幼儿园、课后辅导这些事都一股脑地出来了,后来他们请过保姆,费用高不说,还达不到效果;找过父母过来带小孩,又是各种不适应……最后带小孩这事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

    真正让雅琼下定决心辞去江南动力工作的是厂里的一件事。

    劲仁的领导是动力行业的专家,平时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却没管小孩的学习,最后小孩连高中也没有考上。当时正在找市里有关部门,希望能以专家的身份为小孩获得高中的学位。这件事让雅琼很闹心的,自己做得再好,对企业贡献再大,但如果小孩教育受挫了,谁也受不了!

    恰在此时,徐总又给雅琼第二次提起了让她加盟到建瓴的邀请。

    这次雅琼心动了,她再一次跟劲仁提出了去建瓴的想法,说道:“现在带小孩的事已经不能带耽搁了,如果想不出办法来,那我就准备辞去江南的工作!”

    “你也不是就一定辞职吧,就不能两边都兼顾一下?你现在给他们做些方案也挺好的。”

    “你想要怎么兼顾?如果耽搁了小孩的教育,我们两人将来的一切辛苦努力都会归零白废!这种例子还少吗?就说你们那领导,不正因为小孩没考上高中在折腾着吗?”

    “也不一定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雅琼一听,眼睛一瞪,不屑地挖苦道:“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那都是自欺欺人的鬼话,你也是读书出来的,竟然也信!只要小孩智力正常,就要好好培养。小孩学习的好坏都是我们家长的责任,最终也将由我们家长买单。”

    当时雅琼说得情绪非常激动,估计劲仁一辈子都记得。

    劲仁平时已经听够了雅琼的对工作乏味的唠叨。照顾小孩的事,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此时他已经评了工程师职称,正在准备高级工程师,他们经济上也不再象前两年的那样拮据,考虑的事情也更全面。

    过了几天,劲仁思来想去,照顾小孩确实是非常现实的要求。劲仁退了一步,终于同意了雅琼的想法。

    经过一番活动,雅琼折中了一下,没有办辞职,而是办了停薪留职,加盟到了建瓴管理咨询公司。徐总没有食言,她在建瓴上班的时间自由多了。

    现在算来,雅琼已经在建瓴做了快四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