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长风浩荡 » 第十六章 初战告捷

第十六章 初战告捷

    秦思睿轻咬嘴唇,在这一刻,她又一次看到刘襄的另外一面。

    她虽然并不理解刘襄这种行为,但并不妨碍她钦佩这样的人。

    也许一个时代的进步,往往都是理想主义者在推动。

    可事实上更多的是,理想主义者中的实践者在践行意义。

    刘襄显然就是后者。

    “我能否跟你一同前往?”,秦思睿小声询问道。

    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觉得跟着刘襄才是最安全的。

    “如果你希望我活着回来,就好好呆在大营,凭借你副兵团长的身份,督促他们尽快出兵,策应我的行动,不要让我陷入孤军奋战的艰难险境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刘襄苦笑摇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眼下他接下这九死一生的任务,军中老资历者,现在正忙着,看他这个不知死活的年轻小子的笑话,自然不会暗地里使绊子。

    可若是一旦成功,那就说不定了,毕竟这群老资格,才不愿意看到一个年轻人在战争中脱颖而出,因为那样会打破他们在军中的原有秩序,同时也会降低朝廷对他们的倚重。

    “我明白了,你放心去吧!,后续支援,我会亲力亲为,全权负责!”,秦思睿重重点头,她出身豪强大族,自然明白刘襄话里行间的意思。

    ……

    翌日,戌时。

    一支八百人的队伍冒着风雪,静悄悄的走出营寨,随后一头扎进林中,消失在茫茫大雪中。

    “张远,你带三十人前面探路,若发现有敌人斥候踪迹,可见机行事,切记,要么不动手,要么就不要放走一人,千万不能走漏风声!”,刚一进入林中,刘襄立马一脸严肃的吩咐道。

    “诺!”,身旁一名身形瘦小、尖嘴猴腮的年轻人应声道,

    随即便带着麾下斥候,小心翼翼的走在队伍前面打探情况。

    张远,原本是第一阵士卒,这次突袭木山镇,为了保险起见,刘襄特意在全军中挑选出三十名曾从事过猎户的将士,

    并将他们编成斥候小队,专门走到队伍前面,以应对突发情况。

    很快,远处传来一声鸟叫声,这是提前约定好的信号。

    刘襄立马会意,大手一挥,全军将士扛着圆木缓缓行进。

    大雪封山,林中早已白雪皑皑,有些地上的积雪已深至膝盖,稍不注意就得深陷其中。

    众人举步维艰,相互搀扶,在这冰天雪地里艰难挪动,加之寒风凛冽,身上的温度骤然下降,一个个被冻的脸色乌青,瑟瑟发抖。

    刘襄面露不忍,可一想到皮肉之苦和性命之忧相比,还是前者更好一些。

    历经两个时辰的艰难跋涉后,大军终于离指定位置仅一里地,远望不远处,依稀可以看见灯火通明,显然那便是木山镇,不过现在已经成了鲜卑军的临时驻地。

    “千夫长,前面就是木山镇,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潜下去,趁鲜卑军毫无防备,出其不意打他狗日的一个措手不及”,李虎兴奋道。

    “不急,再等等,先让兄弟们吃点干粮填填肚子,补充补充体力,听我命令再行事”,刘襄摇摇头。

    李虎虽然不解,但还是照做。

    众将士赶忙拿出携带的干粮,大口大口咀嚼起来,随着食物的摄入,他们早已冻僵的身体总算有了一丝暖意。

    可接下来,却迟迟等不到攻击的命令,就一动不动在这冰冷的林中待着,众将士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什么情况?难不成千夫长就让我们在这林里一直待着吗?”

    “就是啊,特码的,他就动动嘴皮子,兄弟们就得抬着这破木头走了几十里地,累的要死不活的”

    “兴师动众跑过来,不会就是做做样子就回营吧?”

    听着将士们的满腹牢骚,刘襄并没解释,只是闭目养神,静候时机。

    “千夫长,林中寒冷,将士们不太明白,我等为何要在这里停滞不前?”,又过了半个时辰,七名百夫长也沉不住气了,气冲冲的跑过来询问道。

    他们皆是满脸愠色,根本不知道刘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身为军人,听令行事即可,何必多言?,诸位赶紧回去安抚好各自将士,谁敢异动暴露行踪,就地斩首”,刘襄面色一冷,寒声道。

    七名百夫长吓的一激灵,纵有百般不忿,但奈何官大一级压死人,也只能悻悻作罢。

    又过了一个时辰,已到次日丑时,林中开始渐渐起雾,温度愈发寒冷起来。

    这时,远处林中突然传出一阵尖锐刺耳的鸟声,这是张远等人发出的警戒信号。

    刘襄闻声顿时开阖,眼中精光一闪,随即俯身望向山下。

    只见黑暗中,一队鲜卑骑兵从镇里驶出,人数约莫三十人左右,手举火把,在官道上疾驰而过。

    所有人都紧张的屏住呼吸,生怕被鲜卑骑兵发现踪迹。

    不一会的功夫,这队鲜卑骑兵便调转马头,返回镇中。

    刘襄见状,大喜过望,不出意外这应该是鲜卑军今晚的最后一次巡逻了,他立马将叫七名百夫长叫至跟前。

    七人亢奋异常,纷纷拱手听令。

    刘襄淡然一笑,便立即收起笑容,一脸冷冽的派发各自的作战任务。

    “一炷香后,全军分为四队,每队二百人,第一队在最前方深挖三道壕沟,第二队在其身后摆好栅栏、拒马,第三队迅速修筑营寨,第四队专门负责运输圆木等,切记,动静不要太大,动作一定要快!”

    七名百夫长一脸严肃的点头,他们身经百战,深知这是一场豪赌,如果一旦赌输,全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随着军令下达到每一名将士身上,顿时气氛变得凝重起来,所有人紧握兵刃,蓄势待发。

    一炷香的功夫很快就过了,刘襄远望木山镇,发现光亮不似之前,果断挥手下令。

    顿时八百人借着夜色和雾气的掩护下,蹑手蹑脚,缓缓涌下官道,随后立马开始紧锣密鼓的修筑营寨及外围防线。

    ……

    第二天,遥远的地平线上,太阳刚刚冒头。

    鲜卑骑兵正像往常一样,肆无忌惮的策马疾驰在官道上,脑海中已经开始幻想今天又将会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可刚出镇口,眼前的一幕让他们目瞪口呆,他们勒住缰绳,揉了揉眼睛,发现并没有产生幻觉,发出歇斯底里的怪叫,便立马掉头折回营地。

    不一会,大队骑兵涌出小镇,所有人看见面前这座凭空出现的营寨不由的震惊无比。

    “这是何时修建起来的?”,为首一名骑着高头大马的鲜卑将领导,厉声质问道。

    “启禀军将大人,看样子应该是昨晚修起来的!”,左右惶恐道。

    鲜卑军制是五千人为一军,设军将一名。

    “岂有此理,你们这群废物是干什么吃的?竟然让荆人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筑起营寨而浑然不知?”,军将气的破口大骂!

    “大人,区区一夜之间仓促修筑而成的营寨必不牢固,末将愿率军攻击,定能破其营寨,砍其头颅!”,一旁,一名长的虎背熊腰的壮汉沉声道。

    壮汉身形魁梧似熊、长相粗犷,手中巨斧寒光闪烁。

    军将眼见壮汉请战,沉吟片刻后,便允许他率军出战。

    壮汉见状,咧嘴一笑,举起大斧,大吼一声,随即冲向营寨,数百本部骑兵和步卒则紧随其后。

    数百匹战马奔腾而来,地面微微震动,营寨内的荆军早已察觉,纷纷走上寨墙,张弓搭箭,瞄准敌军。

    可当看清楚马背上那一个个脸上挂着狞笑,手拿弯刀的鲜卑军正朝他们冲杀而来时,将士们心头一颤,浑身直冒冷汗。

    数日前,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敌人,他们却惨败收场,无数兄弟役于阵前。

    所以当看到这一幕时,脑海中不经意间那如梦魇一般的场面,又再次浮现在脑海中,顿时气势低了下去。

    “大家不要害怕,我们眼下已无路可退,唯有殊死一搏,方能有一线生机,听我命令,射杀胡虏,为死去的弟兄们和父老乡亲报仇”,刘襄厉声大吼道。

    将士们心头一颤,这才反应过来,这是战场,要想活命,只能奋力一搏,于是纷纷摈弃杂念,心无旁骛的锁定着鲜卑骑兵。

    骑兵行进速度很快,眨眼功夫就离营寨不过百米距离。

    可就在鲜卑骑兵挥舞着弯刀,张牙舞爪的冲杀而来时,原本平整的地面上突然裂开一条条壕沟,而壕沟下密密麻麻全是明晃晃的竹尖。

    鲜卑骑兵见状大惊失色,猛的勒住缰绳,可骑兵冲锋起来,惯性十分巨大,根本不是短距离能够停下来的,更别说后面还有大量骑兵蜂拥而至。

    顿时相互碰撞,前面不少骑兵被连人带马挤进壕沟中,瞬间被竹尖洞穿身体,挣扎片刻后死去。

    刘襄见状,微微一笑,随即下令放箭,顿时漫天箭雨落在鲜卑人身上,一时之间惨叫连连,

    更有甚者刚刚从壕沟里面侥幸爬出来,还没来得及庆幸,就被呼啸而来的羽箭无情射杀,再次摔进壕沟内,死的不能再死。

    壮汉见状气的嗷嗷怪叫,随即命令其余将士踩着尸体越过壕沟,

    可没想到的是,刚越过壕沟,一脚下去,又是熟悉的味道,又是熟悉的踏空,鲜卑人再次摔进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第二道壕沟中。

    伴随着一阵惨叫声和一阵箭雨,壕沟里面又一次被尸体填满。

    壮汉气的咆哮,他已经完全丧失理智了,愤怒的命令士卒继续向前,事不过三,他就不信前面还会有陷阱。

    可惜的是,事与愿违,还真有!

    第三道壕沟依旧吞噬掉他不少士卒,

    壮汉眼睛血红,正打算继续往前推进时。

    在身后观战的军将坐不住了,急忙鸣金收兵,

    再这样打下去估计连寨门都没接近,这几百人就要全给报废了。

    壮汉满是恨意的望着营寨内的众人,恨不得将其生吞活剥,但还是不甘的选择撤退。

    “千夫长,威武!”

    “千夫长,威武!”

    成功打退鲜卑骑兵的进攻后,营寨里传出山呼海啸般的惊呼声。

    经此一役,将士们开始对刘襄的能力逐渐认可,心中的畏敌情绪也有了明显改变。

    “飞鸽传书于大营,我军已成功筑好营寨,望迅速发兵剿灭背后之敌,驰援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