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长风浩荡 » 第三十二章 筛选精锐

第三十二章 筛选精锐

    当谢长明两人走后,顿时内堂里一阵骚动。

    所有旧部义愤填膺,眼中冒火,心中的不满溢于言表。

    对于薛开章担任军中主簿一职,他们倒没什么意见,毕竟舞文弄墨的事情,他们这群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根本没法做。

    不过由谢长明担任千夫长一职,这让跟随刘襄多次出生入死的旧部们,内心极度不平衡。

    并不是他们贪心,想要当这个千夫长,而是觉得千夫长一职,换做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但唯独谢长明这个外人不行。

    刚刚投诚过来,寸功未进,凭什么啊?,众人非常不服气,也完全想不通。

    刘襄见此情况,深知必须要出面解释,不然会寒了众兄弟的心,若是任由不满和牢骚滋生,日后就会离心离德。

    “我知道兄弟们不服!,可我想跟大家说说几句心里话”,刘襄无奈道。

    “大家一路跟随我,任劳任怨,从不居功自傲,我也并非卸磨杀驴,轻视诸位弟兄”

    “只是眼下扩充军队,急需大量人才充入我军,而谢长明此人,年纪轻轻便是凝魄境初期,同时在天龙寨旧部里面威望甚高,只有争取到他的忠心,才能让天龙寨这批旧部彻底归心”

    “而且随着我们日后越做越大,为了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持续上升,百夫长、千夫长这些基层将领的修为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会直接影响整个军队的稳定性!”

    此话一出,旧部们沉默不语。

    确实,其实按照他们的修为水平,撑死在军中只能当个什长,可刘襄破格提拔他们为百夫长,将重要之事交给他们负责,已经是难得可贵的信任和关照了。

    而且仔细一想也是这么一回事,他们现在不服谢长明,是觉得谢长明,初来乍到就被委以重任,他们觉得不公平。

    等日后兵员征召上来后,这些新兵看见他们的顶头上司只是褪凡境中期、后期实力,他们会不会也不会服气,也会觉得不公平?

    到时候军心不稳,矛盾重重,如何能够成为一支精锐之师?

    “今天我也把话放在这里,只要日后你们不依仗资历,排挤打压新人,不违法乱纪,不贪赃枉法,直属营、亲卫营永远都由你们这群老兄弟负责,俸禄、军职跟我同升同降!”,刘襄郑重承诺道。

    “大人!”,听到刘襄这一番肺腑之言后,旧部们感动的泣不成声,心中的那份不满,顷刻间荡然无存。

    看着这群老兄弟,刘襄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其实他很清楚,身为将领,不应该被情感所左右,而是需要时刻保持理智。

    可惜,他在待人方面,始终做不到这一点,总是顾及旧情。

    ………………

    翌日,当征兵布告再次发出后,四方百姓早已久闻刘襄大名,纷纷踊跃报名参军,甚至于连一些临近郡县的修士都慕名前来。

    最初本打算只招募一千士卒,可百姓参军热情实在高涨,仅五天的时间就有二千余人应征报名。

    刘襄思来想去,直接全部照单全收,然后整编成阵,选出十名百夫长。

    其中六名为他的旧部,二名为天龙寨旧部,另外两名则是从新兵中选出的翘楚。

    简单休整一天后,便开始在镇外一处空旷场地,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训练。

    训练过程中,奉行优胜劣汰的原则,淘汰掉不符合要求的兵士。

    其具体的要求就是仿效古之武卒的训练标准,即身披三层重甲和铁盔,能开十二石之弩,每人背五十只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腰带利剑,携带3天的作战粮草,一天能走一百多里,并且结束后还有力气投入战斗。

    并且通过和鲜卑作战,知晓他们的作战风格后,因地制宜增加部分针对性整训内容。

    不仅仅要求操练传统军阵,还要对士卒进行严格的骑射训练,以及训练盾牌手、弓箭手、长枪兵、马槊手之间的相互配合。

    总之就是下马是步卒,上马是骑兵。

    在这样的高强度的整训下,每天都有数百人不堪忍受,骂骂咧咧的选择退出。

    “特娘的,这什么魔鬼要求啊!”

    半个月的整训很快过去,原本二千余人最终被淘汰的仅剩八百余人。

    这八百人努力想留下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跟着刘襄能打胜仗,二是饷银可以按时发放,三是立功可以升官!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这群人靠着顽强的意志力,最终坚持下去,成为了刘襄麾下的一员。

    看着面前这八百虎狼之师,刘襄不由的暗自点头,他一直都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

    如果一味的追求兵员数量而忽视质量,那所组成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意志。

    紧接着,他将这八百人重新编为一阵,并当场宣布所有士卒每月的饷银,跟骑兵兵团一样。

    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不过看着这八百人还没有荆军军服时,不由的眉头一皱。

    “田之,立刻找赵县令索要八百套军服,军容不整,则士气不整!”,刘襄吩咐道。

    “大人,我估计此事有点困难,上次我向县里报的战损公文,石沉大海,至今尚无回信!”,沈田之一脸苦笑。

    刘襄一愣,随即怒不可遏,他没想到王秦两家矛盾已然白热化,可对于防备他,却实十分默契的站在统一战线。

    可眼下军械这些都还能想想办法,应付应付,但没有统一的军服,让百姓看见还以为是一群乌合之众呢,实在有损军威!

    况且,要是一直拨不下来军服,这些新兵会怎么想?

    “周老那边可有办法?”,刘襄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没有,荆军军服制式都是由朝廷统一发放,或是由指定官营染坊生产,民间未经批准,不得私制军服,违者一律处斩!”,沈田之摇头道。

    刘襄顿感头痛,难不成还要去低声下气求赵思政?

    可如果拿不到军服、军备等,这好不容易筛选出来的八百锐士,总不能说不要就不要吧?

    “我有办法!”,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倩音。

    刘襄宛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循声望去。

    只见一黑衣少女,款步珊珊向他走来。

    “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