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与龙为敌:从官居一品开始 » 第二章 成就虚丹

第二章 成就虚丹

    谈报仇太远,如何从这茫茫大海之中逃出生天才是萧游目前最紧迫的事情。

    可是他在穿越前也不过是个五体不勤的学生,既没有观星辨向的本事,也没有横渡大洋的体力。

    如今只得身下的破舢板一条,食物和水更是一丝都无,眼见自己都快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要想逆天改命实在是难上加难。

    “好想喝水啊,总不能刚穿越过来,我就要被渴死在大海上吧。”

    萧游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早已经干裂的嘴角,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在舌尖萦绕。

    海面上无风无浪,漫天的星光映衬下景色其实很美,只是萧游没有半分欣赏眼前这副美景的心情。

    绝望的情绪在内心蔓延,萧游努力翻动着脑海中原主的记忆,想要通过回忆些其他的内容,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原主是个性格颇为内向之人,以萧游穿越前的视角来看,甚至有些自闭的倾向。

    是一个单纯,敏感,又略带些执拗的少年。

    也正是因为如此,曾经被他视作生命之中唯一的光的王蔷才能如此轻易的欺骗他,并让他带着家传的功法孤身一人闯进大海,又被人丢在海面上等死。

    “这个萧游真是个笨蛋,还有那个王蔷也太欺负人了。辜负少年的一腔热血和真心,你可真该死啊。”

    萧游为原主的经历愤愤不平,也更坚定了报复回去的信念。想到此处,萧游突然对那本家传功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方设下这个局的目的肯定是冲着这本家传功法来的,而司户参军作为朝廷命官,却甘冒风险行此不法之事。还把自己的女儿也搭了上去,更足以说明这本功法的不凡。

    不同于蓝星,中土毫无疑问是个高魔世界,甚至有传说中的仙人存在。

    太古时期人神混居,关于仙神妖魔的传说数不胜数。

    到了上古时期,则是龙族横压中土一个纪元。不同于天生神通的龙族,人族之所以能在上古崛起,正是因为发展出了修行之路的原因。

    中土的修炼体系源流众多,因此当世的修炼派别也是数不胜数。

    无论是修行之路的哪一种,都分为上中下九境。

    其中下三境修士晋升为中三境修士被唤作跃过龙门,中三境修士晋升为上三境修士则被称作踏破天门。

    所以修炼九境的第四境被唤作龙门境,每一名龙门境修士都是人中之龙,是人族的中流砥柱。

    盖因为每一条血脉纯正的真龙,成年之后都能拥有相当于一名龙门境修士的力量。

    从这里也能看出龙族为何能统治中土一个纪元之久,而人族为了对抗龙族又要付出何等样的努力。

    萧游家传的功法《太清练气诀》,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是一本筑基练气功法,而且是源自道门的练气功法。

    萧游的原身修炼境界很低,但是基础却打的很牢。萧家作为祖上出过正三品大员凉州刺史的世家,关于修行之路的书籍也颇为丰富。

    萧游翻阅着原身的记忆,对于修行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道门修行九境之中,第一境筑基,第二境明神,第三境真丹,这三境便被统称为下三境。

    筑基引气,开拓丹田壮大气脉。

    观想明神,炼虚为实提炼神魂。

    成就真丹,打磨圆满鱼跃龙门。

    修士在筑基境需要不断吸纳炼化天地元气,打通人体百脉,汇聚于炁海丹田之中,最终修得假丹一颗,便算是筑基圆满。

    尔后修士便可以开始明神境的修行,修士需要观想特定的神魂命图,壮大自己的精神,通过秘法自虚空之中将一缕精神炼虚为实,化假为真的提炼出来。

    可以说筑基境和明神境,都是修行道路上最重要的两段打地基的阶段。一者于肉身,一者于精神。

    人身有上中下三个丹田,上丹田名紫府,中丹田名黄庭,下丹田名炁海。

    当修士的紫府之中不能再容纳更多的精神,也就是神魂之力后。修行者需要引导自己的精神自紫府而出,不断的将这一缕又一缕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炁海的假丹之中,就有机会练假为真,修得一颗真丹。

    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由此修士便踏入了修行第三境,真丹境。

    前代真君抱朴子在《守拙篇》中写道:“修行九境,下三境求明己,中三境求洞真,上三境求超脱。”

    说的便是下三境的修行,最重要的是认识自身。因此修士要打磨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将人身开发到极限。而最后成就的这枚真丹,其实就可以看作是人体开发到极限的结晶。

    在道家叫真丹,在佛家叫菩提,在最重打磨肉身的巫教则被称作人体密藏。

    佛家将世间比作苦海,将人体比作渡世宝筏。因此佛家的修行一样是先从打磨自身开始,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借宝筏渡苦海,最终寻求超脱。

    修行之路各异,但条条大路通罗马,终点总是相同。

    中三境求洞真,所以中三境的修行求的是认识世界,是洞察世界的真实。

    而到了上三境,修士开始追求的则是如何超脱世界了。

    中三境和上三境对于萧游来说都还太遥远,看回下三境。

    当真丹境的修士打磨真丹圆满,精神元气完备之后。需要在世间寻得一处龙门,跃过龙门,晋升为第四境龙门境的修士。

    这一处龙门并非什么真实的门户,它寓意着的其实就是世间的一处真实法则。需要靠修士自身去体悟,感悟这道法则。

    没有典籍可依,没有经验可循,全在修士自身的领悟之中。

    下三境到中三境,横亘的这道龙门几乎拦下了九成九的修士。而中三境到上三境之间的那道天门,怕是把十成十的人都要拦下,只有极大智慧,极大福缘之人,才有机会踏过。

    修得真丹之人,能达到凡人一百八十五年的寿数极限。而跃过龙门之人,则可享有五百年的真寿,在世便可称为真人。

    萧游从六岁开始修行,今年十六岁,已经修行满十年了。

    可是当萧游通过气机感应自己的炁海之时,别说假丹了,连一颗虚丹的影子都没有。

    修行十年,连筑基都无法小成,其人的修行天赋可见一斑。

    “萧游,你可真是个笨蛋啊。”

    毫无自己如今就是这个笨蛋本人自觉的萧游,四肢张开躺成了一个大大的“大”字,喃喃自语道。

    修行进度缓慢,并非是因为萧游的原身懒惰的缘故。恰恰相反,萧游的原身是一个内向的少年,几乎日日将自己关在家中苦修,少有出门玩乐的时候。

    只是付出和收获自古以来就难成正比,无论是因为天赋,还是因为家道中落后的萧家资源匮乏的原因,萧游修炼十年无法筑基小成的事情,也成了济州世家圈子里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这也让原本就不爱与人交际的萧游更加自闭,几乎达到了成年累月都不会迈出家门一步的地步。

    但是萧游说原身的自己是笨蛋,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在检视自己的修行进度,回忆家传功法中记录的内容时,发现原身的萧游走入了一个巨大的误区之中。

    原身的萧游总以为自己修行进度缓慢,无法形成虚丹的原因是自己吸纳的天地元气不够多,修行不够努力的原因。

    他拼命的修行,吸纳更多的天地元气进入自己的丹田炁海,想靠着堆叠这些元气让他们自发汇聚形成虚丹。

    可是在缺乏外力帮助,仅仅是靠自己吐纳修行的前提下,原身的萧游能够获取的元气密度是无法支撑自己这种修行方式的,这也是他迟迟无法形成虚丹的原因。

    《太清练气诀》中有引导搬运元气的法门,原身的萧游只是将它当作引导元气进入炁海的手段,之后便对炁海之中的元气不管不顾了。

    也许这个世界的主流修行手段便是如此,但是作为蓝星的穿越者,萧游却清楚这种手段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

    中土的天地元气和蓝星的空气虽然性质不同,但是在作为气体的相性上却是相同的,一个大胆的想法从萧游的脑海中诞生。

    “闲着也是闲着,我来试试这样有没有用。”

    他从来不是轻言放弃之人,既然眼下做不了什么,那不如来验证一下自己关于修行的猜想。

    萧游凝神静气,按照《太清练气诀》中记录的运气法门,开始引导炁海之中的元气慢慢动了起来。

    这种感觉很奇妙,炁海之中的元气懒洋洋的漂浮在其中,萧游无法如臂指使的像操纵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一样操纵他们。

    此时的他更像是一个举着逗猫棒的人,正努力的引起猫,也就是炁海之中的天地元气的注意,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前进。

    这并不容易做到,需要萧游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在经过多次失败的尝试后,乱窜的元气终于在他的引导下动了起来。

    以一个定点的圆心为原点,萧游引导着炁海中的元气围绕着这个圆心慢慢旋转起来。

    仅仅是这一会的功夫,就几乎耗干了萧游残存的精力。他的额头就布满了汗珠,大脑里一阵阵如针刺般的痛感传来,让本就长时间未摄入食物和水分的他陷入枯竭。

    但在他的丹田炁海之中,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小小的元气涡流逐渐形成,并自行吸纳炁海中散落分布的元气加入其中。

    元气涡流越来越大,元气之间互相吸引聚合,不一会的功夫,一颗虚丹跃然而生。

    虚丹一成,萧游立马感觉到四肢百骸中散落的元气仿佛有了主心骨一般,纷纷往炁海之中的虚丹汇聚而去。

    炁海中的元气虚丹越发壮大,萧游福至心灵,按照《太清练气诀》中记载的成就虚丹后的运气法门,引导虚丹分离出一股元气,自炁海而出,逆督脉而上。

    元气在经过督脉时遇阻不前,原身过往在修炼到此处时就放弃了,任由元气散落在四肢百骸中。

    但成就虚丹的萧游就好比装上了一台马力强大的发动机,源源不断的元气自虚丹而出,冲撞着封闭的脉门。

    一下

    两下

    .......

    在不下数百次的撞击之后,好似冥冥中的门户被打开,元气自督脉奔腾而过,欢欣雀跃的流入自己从未闯入的人体禁区。

    经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过黄庭而入紫府。

    接着萧游再将紫府之中新的元气引导而出,顺着任脉而下。这一次打开任脉的脉门明显比督脉轻松了很多,萧游尝试了几次之后很轻松的就成功了。

    一样是经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过黄庭而归炁海。

    完成这一套动作之后,原本存在于紫府黄庭之中的元气也都归于炁海。

    这一整套搬运元气的动作,在道门便可称之为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周天,在世俗武林则被称之为打通了任督二脉。

    但不管是世俗还是道门,都代表着一个共同的含义,由后天返先天。

    婴儿处于母体之中,浑身宛如一个鸡卵,周身百脉通达,这时的状态便可称为先天。

    可是当婴儿坠地,开始呼吸世间浊气之后,百脉不通,便是由先天坠入了后天。

    修行第一步,就是要由后天返回先天。

    道家所说的宛如赤子婴儿,也是这个意思。

    迈入先天之境的萧游感觉浑身如脱胎换骨般清爽,原本饥渴之感也一扫而空。

    “修行之妙果然难以言喻。”

    盘坐在舢板上的萧游缓缓张开了双眼,慢慢体味着这其中的妙处。

    “成就先天,按照功法之中的记载好像就可以用內视法了。”

    萧游回忆着《太清练气诀》中记载的內视法门,通过冥冥之中的视觉,第一次观察到了自己的丹田炁海。

    此时萧游的炁海之中,有一颗元气汇聚的虚丹缓缓旋转,这也许是中土世界第一枚会旋转的虚丹。

    让气体转动起来,通过旋转来汇聚更多气体的运动,在蓝星被称作涡旋运动。而这种关于涡旋运动的简单常识,得益于大学期间萧游广泛涉猎的杂学。

    这一门杂学名为:《流体力学》。

    “果然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萧游暗暗给蓝星的自己点了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