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真幻浮世录 » 第74章 幻影劫

第74章 幻影劫

    云深走到石殿中心时,殿内有了变化,只见他身前三尺之处,突然凭空浮现出了三个由金色光芒组成的文字,“幻影劫”。

    见到这三个字,云深并未惊讶,他在寻仙城时就打听到了仙墓中的一些消息,这幻影劫正是仙墓的第一道考验。

    仙墓之所以有个“仙”字,正是因为其力量威能神秘莫测,没有任何修士可以洞悉,仿佛仙人的手段一般。

    所谓“幻影劫”,就是仙墓会根据修士的实力,造出一个与之差不多法力的幻影,而修士则须与这个幻影对战,并取胜。

    三个字浮现片刻后,云深对面出现了一个人形虚影,虚影也没有丝毫铺垫,就操控着一柄虚影飞剑向云深攻来。

    云深哈哈一笑,叫一声“来得好!”,接着抬手一挥,转眼之间就凝出了六柄有形无质的白色剑体,正是断尘剑影,同样攻向对方。

    云深与虚影没有任何试探,一交手便动了真格,打的是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这虚影的法力居然也是凝厚无比,几乎与云深持平,只不过它的神通就差了许多,攻击手段只有那柄虚影飞剑,威力大约与六品灵器相当。

    可云深却是三千剑影、闪雷靴配合使用,移动迅疾、攻势凌厉,那虚影只是几个回合就落在了下风,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被云深的一道断尘剑影给斩成了两截,缓缓消散。

    幻影消散后,尽头处的那扇巨大石门也缓缓开启,露出了里面黑漆漆的通道。

    云深取胜后,却没有离开,刚才的战斗他着实是有些意犹未尽,毕竟好不容易才能全力出手一次,可还没打几下呢,对手就败了,所以云深此刻颇有一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

    虽然石门打开,可云深却一点要进去的意思都没有,而是在这广阔的石殿中到处乱转,试图再次触发幻影劫。

    可是他花了几个时辰,将石殿都转遍了,幻影劫也没有再次出现。

    这几个时辰中,他的妙心诀功法在体内运转,缓缓恢复着之前消耗的法力,此时,他已经是神完气足,再次恢复到了巅峰状态。

    云深见此情形,也并未着急,他素来耐心极好,索性就盘膝坐在石殿中心,静静等候。

    他之所以进仙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积累战斗经验,对于那些灵器、丹药之类的宝物,他根本不在乎。

    毕竟云深自己就是五品器师兼五品丹师,想要这些他可以自己制作。

    至于功法神通什么的,云深就更不在乎了,他现在修炼妙心诀,根本没法修炼其他功法,而且他身怀魔剑和三千剑影,神通对他也没有吸引力。

    所以云深丝毫不着急继续深入仙墓,他现在只想再次触发幻影劫,好好大战一场。

    云深盘坐于地,决定先在此等上三日,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根本不用三日,几个时辰之后,云深面前又浮现出了“幻影劫”这三个金字,此时距离他战胜虚影,刚好过了十二个时辰。

    云深大喜,静静等待。片刻之后,他对面又出现了一个人形虚影。

    人形虚影一出现,云深便从地上弹起,一脸兴奋的凝出断尘剑影,朝虚影攻去。

    这虚影的反应也是极快,立即使出神通,将云深的攻势接了下来,只不过这次的虚影与上一次有些不同,它的攻击手段不再是虚影飞剑,而是换成了一个虚影葫芦,这个葫芦不断喷出一个个的硕大火球,砸向云深。

    云深又是一喜,对手的神通改变更有利于他积累战斗经验。

    之后,云深与这虚影再次战成一团,不得不说,这次的虚影居然比上次稍微强了一些,所以云深取胜的时间也比上次稍久。

    将虚影打散之后,云深继续盘坐于地,一边恢复他消耗的法力,一边继续等候。

    他本以为下一次的人形虚影也会在十二个时辰后出现,可没想到,只过了十个时辰,就出现了第三个人形虚影。

    这次,人形虚影所用的兵器是一把虚影大锤,它的攻击方式也换成了近战,抡着一把大锤是大开大合,对着云深猛砸。

    云深依旧全力接战,没多久就将虚影打散了,继续恢复和等待。

    第四个人形虚影是出现在八个时辰后,云深接战。第五个是六个时辰,第六个是四个时辰,第七个是两个时辰。

    云深战胜了第七个虚影后,原本以为第八个虚影出现的时间会再次缩短,可是却并没有,第八个虚影也是在两个时辰后出现。

    甚至之后的第九个、第十个……这些全是间隔两个时辰出现的。

    云深对这种情况不忧反喜,两个时辰已经足够用来恢复了,他本就是来积累战斗经验的,现在有这等天赐良机,他自然不愿意错过。

    所以,对这些战力强悍的虚影,云深一概是来者不拒,将它们一个接一个的打败。

    直到他战胜第二十七个人形虚影后,过了两个时辰出现了第二十八个虚影。

    这第二十八个虚影就不是人形了,而是一头巨大的猛虎虚影,此猛虎足有丈许高,嘴中还长着两根足有三四尺长的牙齿,犹如利剑一般。猛虎虽是虚影形态,却仍旧显得极是凶恶。

    前二十七个虚影都是人形,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攻击方式,或刀或剑,或火或雷,或远攻或近战,反正这二十七个虚影没有一个重样,它们的法力凝厚程度都与云深相当,而且神通也越来越强。

    只不过,这些虚影仍旧比不过云深,虽然花了一些力气,但都没给他造成太大的麻烦。

    直到第二十八个虚影换成猛虎之后,才让云深有一些不适应,可是,在他全力施为下,这头猛虎虚影依旧败了。

    第二十九个虚影是一只巨大的苍鹰,翼展足有五丈多宽。

    第三十个虚影是一头巨大的水牛。

    第三十一个虚影是一条巨大的蟒蛇。

    ……

    一直到第五十四个虚影,全部都是兽形,这些兽性似乎是妖类的真身形态。

    而这虚影从第五十五个开始,又恢复了人形,只是这些人形虚影比前二十七个人形虚影强了一大截。

    云深就这么一直在与这些虚影战斗,随着虚影一次次的出现,它们的战力也越来越强,云深要战而胜之,也得耗费更大的气力。

    好在每个虚影中间有两个时辰的间隔,可以让云深用来休息恢复,否则哪怕他的法力比同阶凝厚数倍,也不可能坚持下来。

    此时已经是第八十个虚影了,云深倾尽全力才将其打散,气喘吁吁的盘坐于地,开始恢复。

    这第八十个虚影使得是一杆虚影长枪,神通强悍无比,云深是费了老大的功夫,才好不容易将之击败。

    虽然这些虚影在法力凝厚程度上一直没有改变,但其神通却是越来越强,尤其从第五十五个虚影开始,神通就变得极强,云深收拾它们时,都远不如一开始那般轻松。

    越是靠后,云深便要使用越多的手段才能取胜。渐渐的,三千剑影,幻术镜花水月,凤凰雪焰,以及那几件灵器,全都被云深毫无保留的用出。

    到现在为止,他除了没用魔剑和那颗凤火珠之外,其他的神通都用了许多次,对这些神通,云深渐渐有了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石殿之中没有昼夜,可据云深大致估计,现在至少已经过了十几天了。

    可就在这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云深的战斗经验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与进仙墓之前相比,简直有些判若两人了。

    而且,他之所以能战斗到现在,其实多亏了《妙心诀》功法,全仗着这奇功的强大恢复力,他才能应对这八十场大战。

    两个时辰后,云深的法力全部恢复,只是他的精神却很是疲惫了,毕竟这么点时间,法力还恢复的过来,可因为全力战斗所耗费的心力,却不是那么快就能恢复的。

    这时,第八十一个虚影出现,云深继续接战,过了几招后,云深却是大吃一惊,因为这个虚影就像是自己的分身,神通居然与他一模一样,威力也相差无几,而且运用起来更加圆融,是到目前为止最强的虚影了。

    云深不敢怠慢,全心全意的对战,同时也在不断向虚影学习,这一战持续了两个时辰还未结束。

    云深越打越是心惊,这个虚影对于神通的运用确实要比自己高明不少,他现在已然处在了劣势,只是在勉力支撑。

    本来他有那柄威力无边的魔剑,就算是仙墓,也一定没办法模拟出魔剑的威力,可是云深却不愿意使用,因为他之所以与这些虚影对战,并不是为了取胜,而是为了积累经验。

    如果用魔剑取巧,那岂不是本末倒置,纵然胜了又有什么意义?

    云深和第八十一个虚影继续大战,他此时已经尽了全力,将三千剑影的威力发挥到了极限,凝聚出了三十六柄断尘剑影攻敌。

    在这场战斗的逼迫和压榨之下,云深的潜力逐渐被激发,虽然居于劣势,但他对自己神通的体会也越来越深刻,尤其是三千剑影。

    直到某一刻,他脑中灵光乍现,对三千剑影忽然有了一种豁然贯通的明悟。

    云深眼神空灵,双手缓缓相合,动作既似重如泰山,又似轻如鸿毛,漂浮于他身侧的三十六柄断尘剑影,居然迅速开始融合,转瞬之间,三十六剑就合而为一,化作了一柄巨大的白色剑体。

    云深对着那虚影遥遥一拍,口中低念一声:

    “一剑断尘!”

    巨大的白色剑体如闪电般向虚影斩去,那虚影也欲融合剑影,却似乎并不顺利,直接就被斩成了两截,缓缓消散。

    这招是三千剑影中的绝招,原本叫“归一剑”,云深给魔剑剑影取名“断尘”后,才将其改名为“一剑断尘”,想要施展这招,就必须将所有的剑影融合为一。

    只不过,云深以前对三千剑影领悟不够,用不出这招。没想到与这虚影一场大战之下,居然有所明悟,参透了这招的奥秘,将其用了出来,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云深脸色苍白的半跪在地上,大口的喘着粗气,与第八十一个虚影的一战,他已是精疲力尽,现在是一点法力也提不起来。

    云深挣扎着盘膝坐下,运转妙心诀恢复法力,他打定主意,只要恢复了一些法力,就马上离开。

    按照虚影越来越强的规律,如果第八十二个虚影出现,他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了,要是再战下去,就是在找死了。

    可谁知第八十一个虚影消散后,不消片刻,云深的面前便浮现出了一行金字:

    “幻影连环劫,败尽八十一,属千年不遇之才,可入藏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