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西游原是丹道书 » 第二十三章:美猴王

第二十三章:美猴王

    孙悟空几次‘瞑目蹲身’,也就是静坐入定,便是在内观五脏,

    所以原文里,有一首词赋描述水帘洞的情景,最后一句便是‘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这就是已经明明白白地点出来,水帘洞就是人身了。

    在这之后,孙悟空又‘瞑目蹲身’的窜出去,

    这就是从入定内观中醒过来了,

    然后孙悟空将这水帘洞的情景,也就是内观的景象,说给其他猴子听,这些猴子也都都开心得很。

    于是这些猴子要求孙悟空带头,又是‘瞑目蹲身’窜进去。

    这时原文里描写: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

    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孙悟空是心猿,这花果山的其他猴子,又何尝不是人心中的各种心念呢?

    水帘洞是心窝,此时除了孙悟空这只心猿,还有其他猴子也进来了,

    心念太杂,无法入静,所以需要提纲挈领,压服诸多的杂念。

    所以也是在这些猴子闹腾得力倦神疲之后,孙悟空便被众猴拜为大王,也就是美猴王。

    至于为什么是美猴王,不是其他什么猴王,也和孙悟空的身份相关,

    这个且在孙悟空拜师菩提祖师之后,学七十二变的时候再行说明。

    此时孙悟空成为美猴王,便是以一猴压住众猴,也就是静坐中的以一念压万念的方法。

    其二:这铁板桥下,水流倒灌逆行,便是是用作颠倒之意。

    此颠倒之意,正是丹道修行中,需颠倒阴阳五行。

    后面孙悟空拜师菩提,菩提祖师传道的歌诀里,也有一句‘攒簇五行颠倒用’,也是此理。

    所谓的颠倒五行,并不是普普通通的,将五行生克倒转过来,

    而是五行中亦各有阴阳,需要将这五行阴阳做个调转。

    五行中,各有阴***体便是有:

    甲乙木:甲木为少阳阳气,乙木为少阳阴气。

    丙丁火:丙火为老阳阳气,丁火为老阳阴气。

    戊己土:戊土为平衡阳气,己土为平衡阴气。

    庚辛金:庚金为少阴阳气,辛金为少阴阴气。

    壬癸水:壬水为老阴阳气,癸水为老阴阴气。

    在丹道之中,孙悟空本为庚金,但需要退下金中阳气,成为辛金;

    而猪八戒本为壬水,则需要退下水中阴气成为甲木;

    这也是在车迟国篇章,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兄弟三人,将三清塑像推下那五谷轮回之所的原因,

    非是为了那什么给佛教表明忠心,而是在行那道门丹法中的河车搬运,颠倒之法。

    当然,此时谈这里,也是尚且太早。

    曾有人说《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是太上老君,

    是为了照顾孙悟空,所以才故意在他出生的地方,造了这么一个水帘洞,

    所以水帘洞上的对联,才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这洞天福地,本就是道教的说法。

    在整本《西游记》里,除了太上老君,又有哪个道门有名的神仙,能够建造这么一处洞天福地呢?

    如今看来,持这个观点的人,秦逸却是不太好评价了。

    再回到《西游释厄传》原文第一章,

    在这之后,孙悟空因第一个进入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美猴王,及至此,

    原文有一首诗,曰: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这三阳交泰,指的就是上坤☷下乾☰的泰卦,《易经》有云:天地交泰。

    这泰卦便是天地造化万物之始,故曰三阳交泰产群生;

    又因为孙悟空分属先天,日月阴阳尽在其中,所以便是‘仙石胞含日月精’,

    所以这首诗的第一联,便是解释孙悟空的出生。

    而第二联,就等于是直接表明了,是用孙悟空的故事,来解释金丹大道。

    ‘借卵化猴’是为完成大道,这大道,

    自然便是那造化会元之长生大道;

    而‘假他名姓’是为配得丹成,假意为借,

    此句便是借孙悟空之名姓,配得内丹之成。

    至第三联‘内观不识因无相’,

    所谓内观便是内看,即看自己的内景,也就是孙悟空寻得水帘洞。

    内景可意会为小天地,但内观是无法看到大道的,

    所以古往今来,从没有哪个神仙,是在内景里得道。

    不得入世,又如何出世?

    只有道作用于外,使无象无形变成有象有形,

    即‘外合明知作有形’,这样才能让人感悟得道。

    所以孙悟空一定得出海寻仙,若是一辈子呆在水帘洞里,

    就永远都不能成就大道,长生不死。

    这最后一联就简单了,若是人人能如此,悟得这金丹大道,

    自然便‘称王称圣任纵横’。”

    秦逸顿了一下接着道:

    “然后又过了三五百年,孙悟空突然感慨,花果山虽然一时欢乐,但终究无法长久,

    故想要修得长生不老之法,常躲过阎君之难。

    这其实也是最直接的暗示了,尘世之人求名利也好,求富贵也罢,最终不过只是一场欢乐!

    然即便是得尽欢乐又如何?

    终究寿数有限,无法长久!

    就像那《风云》里的天下会雄霸,即便前半生尽得风云,可金鳞化龙,

    终究也不过是一场虚空大梦罢了。

    徒留后半生批言‘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

    也是此处,借通背猿猴之口,

    孙悟空才知晓世上有‘仙、佛、神圣’三种名色才可长生,然后才踏上出海寻仙之路。”

    说到这里,秦逸故意停了一下,

    “其实这里有两个个关键容易被忽略,

    其一,为什么孙悟空,是被这通背猿猴告知到求长生的方法?

    这通背猿猴的身份,真的只是后面大西游之时,被如来称为混世四猴之一的存在么?

    当然不是,

    只不过这个部分,还是需在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学成归来后,才好解释说明。

    其二,那就是孙悟空从称美猴王到出海寻仙,其间有三五百年,

    为何这几百年内,孙悟空没有起过想要长生的想法?

    难不成这几百年内,孙悟空在花果山,没有见过其他猴子死去?

    而且在后面孙悟空从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学艺归来,又经历了龙宫夺宝,结拜牛魔王等妖魔后,

    于酒醉间,孙悟空被‘勾死人’勾住魂魄前往幽冥界,在那地府生死簿上,曾有注明孙悟空的寿数,

    原文有曰‘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孙悟空在拜师之前,于花果山便待了三五百年,若是他的寿数仅有生死簿上写的那三百四十二岁,

    那在孙悟空早在出海之前,便该魂归地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