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秦白活三十年 » 第6章 郡兵素养

第6章 郡兵素养

    九江郡尉看着手中的信,心里默默感叹:韩贺终于做一次人了。

    得知刘邦一伙不仅仅是因为泗水郡事件而造反,而是和六国遗族勾结,韩贺大怒,直接把他们从乱民定义为反叛,在信中要求郡尉领郡兵将其全部诛灭,以示效尤。

    同时韩贺也抓紧在郡中尤其是难民营中宣传刘邦一伙烧杀抢掠,四处作恶,曾长期在跟着易相的韩贺自然明白舆论的力量。

    随易相平韩国遗族之乱时,韩贺可是看着易相如何借助舆论的力量使韩愈知之徒韩时在韩地身败名裂,众叛亲离,最后韩时被自己人杀死于乱军之中。

    当然郡尉不理会这些,他在乎这场平叛中将叛军全军诛灭是多大的功劳。当然这不是指郡尉得到的军功,毕竟作为指挥者他的军功来源于战斗的胜利与否,和军队的伤亡情况,而不是那几个人头。

    不过他吃肉,也得给手下人喝汤啊,且不论收拢下属们的心,那么多年的征战他也和他们有了极浓厚的感情,不少还是性命之交,而这汤便是秦卒腰上悬挂的一个个人头,是敌人用血染红的每一片土地。

    更何况在秦一统之后,战争骤然减少,除了剿灭匪盗,几乎没有多少立功的机会,此时的每一份军功都是珍贵无比。

    不然始皇帝为什么要南征北讨,除了国家战略外,就是为了给秦卒这个欲求不止的狼足够的军功。所以秦国一统后,有能力有背景的武将都挤到了九原,或者最近的南越。君不见除了蒙杰和留在中央的蒙毅,蒙氏几乎把全族成年男子打包到边疆了吗?

    被抽走精锐后,他们这些郡兵就只能平时剿剿匪,练练兵算了,有些地方的郡兵素质更是比不上普通的游侠,哪里还有一丝虎狼之师的迹象。

    当然,九江郡尉对自己的部队还是很有信心的,即便训练不久,但也有了那么一丝丝精兵的感觉。所以在看完信之后,九江郡尉就派人传令让二司马,以及韩信过来开会。

    从军中大帐出来后,韩信将韩贺派来的吕雷给送回去。作为被空投进来的司马,韩信的事情并不是很多,闲得没事就在军营中闲逛起来。

    韩信固然闲,但军中的人都在忙着准备迎接大战。即便不算是正规秦军,但秦军的分工能力和工作效率在此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该去检查的兵器的现在正在武器库里校验,该去修补、改造船只的也在岸边有条不紊的将甲板组装起来,而无工作的也跟在卒长指挥下进行训练.....

    但见过秦国锐卒威武姿态的韩信却对此不太满意,郡兵的军事素养还是太差了,水平最多和六国之前的军队相当。

    对的,秦国的军事组织能力极强,且十分重视着方面,国尉缭便说过: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形乃明。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陷行乱陈,则千人尽斗。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天下莫能当其战矣。

    而后世教员能以弱制强,将腐朽的政府赶至弯弯去,靠的也是一支组织能力极强的军队。把支部建在连上可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而是真正把部队掌握在手中,指挥部队如同用自己的手一样,指哪打哪!

    而秦国做到这点除了商君建立的军功爵制,还有良好的军队组织形式,正如国尉缭所说:百人一卒,千人一司马,万人一将,以少诛众,以弱诛强。从皇帝到将军,再到司马、卒长,以及更底层的什伍制度,浑然一体,将军队打造成一个噬人的怪物,变成六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

    可惜,藏知道的那个时代由于秦中央内斗,使得对军队的掌控力直线下降,最后落得个宗庙隳,身死人手的下场。

    且不论秦末,秦朝廷现在对关东各郡的掌控力就远不如原秦国地区,按秦律,要是抽调一个屯(五十人)以上的部队就需要国君的虎符校验。

    而韩贺此次剿匪便派出了一千多的郡兵,也没用虎符,一来是因为由于关中太远,申请虎符根本来不及,始皇帝便默认让郡守先行剿匪,然后再汇报。

    但皇帝就在隔壁陈郡,这个一来也就不成立了。二来则是因为韩贺虽然令快马前往陈郡请示虎符,但将近一个多月都没有收到消息,而匪患则越来越困严重,不得已先行剿匪,再连续派了几十个使者向始皇请示。

    当然,韩信倒没有想那么远,只是在心中默默鄙夷郡尉练兵的能力。要是他练,不出一年便可与九原的秦锐卒相当!

    韩信走着走着就到了练兵场,这里有一个卒长带着自己的手下在一边训练如何用长戈快准狠地杀死敌人,一边喊着震耳欲聋的口号。

    看着练兵场上操练着长戈的士兵,韩信忽然冒出观察郡兵练兵的想法,便径直朝着练兵场中间的卒长走去。

    卒长也是见过韩信的,知道这是郡守命令的司马,就立即命令士兵停止训练,小跑到韩信面前单膝跪下行礼:“南郡殷垦见过司马。”

    韩信看着这个八尺高的壮汉,心中赞叹一声,南郡多人杰啊。

    “尔等在操练哪种军阵?”

    “禀告司马,这些是九江新卒,尚未开始学军阵,现在正在教他们长戈用法。”

    “九江新卒?为何把九江新卒调来此地,他们能派上什么用途?”韩信自然知道郡守在九江征召了两千新兵,准备训练后就送去南越前线,但这军队才组织一个多月,完全没有达到参加战斗的要求啊。

    “前线军队不足,只能拿我们来补充,到战时可以负责运送粮草和围堵敌军。”殷垦自然也明白这些中看不中用发挥不了什么战斗力,但是久经训练的郡兵数量太少,不足以围歼叛贼,只能拉上新兵一起凑数了。

    韩信叹了口气,“那你操练一边给我看。”

    “是,全军听令,长戈准备......”

    随着殷垦一声声洪亮的口令,新兵们举起长戈做着各种看似奇怪但在战场却能起大用的动作,这些可是秦国多年征战总结出来的精华啊!

    但在韩信眼里,这些动作生涩且迟钝的新兵简直就是个笑话,甚至韩信找到了几个连长戈都不知道怎么拿的士卒,“简直胡闹,郡尉是想太多了,这些士兵上战场必死无疑,破坏剿匪大计。你给我狠狠地操练这帮家伙,我去找郡尉。”

    “司马不可,郡尉也是一片苦心啊,我们......“殷垦想要阻止怒冲冲准备离开的韩信,但却被韩信狠狠地瞪了一眼,殷垦只能作罢,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身继续操练自己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