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海外建藩 » 第四十七章 小侄懂啊!

第四十七章 小侄懂啊!

    “不错不错,居然才刚开始就提出了这么好的建议,实在是轻看你了啊。”朱元璋满脸笑容地拍了拍方信肩膀,挥手对陶广义道:“广义,你继续回去研究霹雳雷火弹,尽可能让它出现在战场上。”

    “是,卑职必不负主公!”

    严肃地点头答应后,陶广义看向了方信。

    “我要与他好好聊聊,身为长辈,到现如今,我都还不怎么了解他,这可不行。”朱元璋笑着回应了一句陶广义。

    说老实话。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让老朱这么开口说话的人,当真不是太多。

    其中最有资格的,大概就只有一群老班底了,比如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另外就是陶广义这一类了。

    虽然,朱元璋不是太重视工匠的地位,但是他看待开局就追随自己的陶广义,可不是用的工匠目光。

    如果非要说的话,大概就是朋友,亲近下属一类的吧。

    陶广义也没多问,喜气洋洋地便回去了。

    他想争权夺利,当真是无比地简单。

    但是,他是真的不喜欢这一类的东西,倒是对于火器的研究及其的用心。

    除此之外,大概也就没有能够让他动心的东西了。

    包括开始时朱元璋任命他作为军事统管时,他都没有多少兴趣,对于地方治理,那就更加没有多大的想法了。

    正因此,他并不知道方信为什么会被留了下来。

    方信倒是稍微知道一点。

    很显然的是,这位并不准备让他继续在工匠营待着了。

    至于原因,那还用说吗?

    工匠营内,有很多秘密的武器,包括一些朱元璋领先其他人的锻造工艺以及火器工艺。

    这样的地方,是方信可以待的吗?

    要待也可以,如果他真的不想要命了,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分享陶成道等人的成功果实。

    但是,他可能会死在战场上,或者忽然就沉了湖,亦或者回程的路上遇到了山贼土匪……

    别问,问就是意外。

    老朱如果不是那么看重火器,不是那么看重武器,那他就绝不可能在之后把陶广义变成陶成道,甚至是将其封为东宁伯。

    伯爵是什么呢?

    这东西很难说,但就一点来说……

    大明开国的伯爵,没几个权利不猛的。

    大概,也就只有陶广义的权利是最小不过了。

    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人,一个是刘基,封诚意伯,另外一个是汪广洋,封忠勤伯。

    这俩是什么人物啊?

    完全可以说是大明开国之后的诸侯,不论是手下的人,还是自身所掌握的资源……

    陶广义被封东宁伯,这地位小吗?

    一点都不小!

    对于工匠的鄙视,老朱确实是藏在心里的,因为他觉得那些人都比自己当乞丐、和尚、道士赚钱更多。

    但是陶广义却成了东宁伯。

    要说其他人不重视军工发展还有几分道理,要说朱元璋,是谁说的,完全可以一巴掌打过去,绝对不会打错人。

    “小子挺聪明的,既不叫,也不闹,猜出来了?”朱元璋坐回位置后,望着独自站在一旁数蚂蚁的方信,不由得乐了。

    这种聪明人,他还是挺喜欢的。

    “侄儿当然知道朱伯伯的意思了,家父虽然不怎么样,尤其是之前心思更没有放在华夏大地上,看似很虚弱,可要真的把您眼下所用到的兵器带回去,那就完全会变了一个样了。

    这一点,小子从朱伯伯对待陶广义的态度上,已经可以发觉了。”

    方信苦笑着抬起头。

    朱元璋缓缓地点点头,笑道:“聪明,确实是很聪明的一个小子,若是你早生五六年,这天下怕是无人可制你方家了。”

    “小侄惶恐,小侄觉得就算自己早生五百年,也不如朱伯伯厉害!”

    方信连忙把马屁送上。

    不过说出来之后,他就觉得有点不对劲。

    五百年前,好像……

    朱元璋眼睛一瞪,没等他回忆起来便怒斥道:“你个臭小子,五百年前还是唐时!”

    好吧,这真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大唐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超越的,虽然自马嵬驿之后大唐就一蹶不振了,但好歹也是四方领导者,泱泱大国。

    眼下的朱元璋才哪到哪?

    不过一个吴国公罢了!

    “既然你已猜出,俺也就不瞒着你了。”朱元璋招了招手,示意方信靠近,等后者逐步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笑眯眯地道:“俺这是在保护你,军中不仅仅有一个俺,还有许许多多你不好招惹的家伙,他们想杀你,连手指头都不用动。

    当然,你要是知道太多秘密,俺会先一步把你杀了的。”

    果然是这样……

    心里哀叹一声后,方信一脸马屁地道:“朱伯伯这说的哪里话,侄儿怎敢窥视军营?

    对了,朱伯伯眼下还有其他的事情需要解决吗?侄儿这里也算有些小策,若是让您胜了那陈友谅,想来我们方家也算在您这儿有一份香火情了,之后只要老老实实的,一生富贵您肯定会给的吧?”

    “你?你能解决什么?”朱元璋并不怎么觉得方信的话有用处,摆摆手之后道:“行了,你只要闭上自己在嘴巴便是,若是真想解决,莫不是你这小子能帮俺解决军中狂躁之气?”

    说完,他就用眼神示意方信离开了。

    眼下的他,其他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一者是如何能够最快最猛的打掉陈友谅,顺带不给元廷一点反应的机会。

    另外一点,其实也是因为前者而滋生出来的。

    他的军队太多了。

    军中虽然不缺少粮食,也不怎么缺少其他事物,但是终归来说这些年大战太多,麾下的士卒都很是疲惫,也有些生出了极其可怕的狂躁之气。

    不过,这是所有诸侯都需要面对的,大概也就只有方家的队伍不需要面对这一点了。

    因为,方家现如今大部分的队伍都跑到海外去为所欲为了。

    但其他诸侯的士卒,可是天天都经受着各种折磨呢。

    起码的一点,由于长久的备战,他们的神经都已是逐渐地扯了起来,说不定什么时候那根线一松,立刻就会爆炸。

    “要是告诉他解决办法,会不会从此之后老朱就会走上另外一条路了呢?比如说,军户制直接给消除掉?”

    方信眼珠子咕噜噜一转,随即想到这跟自己貌似没多大关系。

    朱元璋在扩张,难道他就不是在扩张了吗?

    朱元璋再能打,扫平整个华夏也需要十几二十年时间,等到了那时候,方家在海外的根基早就牢固了。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就找到破局的方法,或许未来大明能够跟方家联合起来对外作战。

    甚至于,他们还能名义上臣服大明,在某种意义上却要时刻准备反攻。

    未来要是大明衰落,或许可以直接把大明拿下,创造一个新的国度。

    想到这些,方信满脸笑容地道:“朱伯伯不需要着急,这点小事侄儿真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