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朝预测大师 » 0011、我绝不会与你有染

0011、我绝不会与你有染

    就在李冲为天下大乱各种准备之时。

    隋政已乱,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正式开始。

    由于隋炀帝征讨高丽,河北、山东一带,百姓最先崩溃,河北是陆路征辽的必经之地,山东是水路征辽的必经之地,水路征辽之处先乱。

    因为水路征辽比陆路更麻烦,要制造舟船,广征水手,山东又不是江南鱼米之乡,多旱鸭子,沿海一带民夫,会水者远远不够朝廷所欲招募。

    而江南各地,会水者虽多,但是仓促路远难赴。

    山东旱鸭子当然谁都不愿意去做水路征辽先锋,不会水在船上就能把们晃悠死,这还不说,先前隋文帝富盛时候征辽,犹自不克。

    此时再征辽,相信难克的人太多。

    而且此时,赋役繁重,民不堪命,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饥馁,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征辽之地先反。

    有一个书生叫王薄,这时候赶紧写了几首歪诗。

    这几首歪诗和“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元末反诗差不多,叫《无向辽东浪死歌》。

    莫向辽东去,迢迢去路长。

    老亲倚闾望,少妇守空房。

    有田不得耕,有事谁相将。

    一去不知何日返,日上龙堆忆故乡。

    莫向辽东去,从来行路难。

    长河渡无舟,高山接云端。

    清霜衣苦薄,大雪骨欲剜。

    日落寒山行不息,荫冰卧雨摧心肝。

    莫向辽东去,夷兵似虎豺。

    长剑碎我身,利镞穿我腮。

    性命只须臾,节侠谁悲哀。

    功成大将受上赏,我独何为死蒿莱?

    .........

    乱世的诗歌,谣言都传得特别快,所以,王薄这几首诗一传,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老亲倚闾望,少妇守空房”这两句拨动无数人心弦。

    辛辛苦苦为大隋奔命,回来说不定就戴绿帽子,谁能受得了?

    三首诗词严重扰乱了大隋的社会治安,于是当地官僚立即下令抓捕。

    王薄几首诗歌一写,这时候声名鹊起,也积累了数百粉丝,于是自称知世郎,闻得官军追捕,趁乱躲到长白山上,公然举起了造反旗帜。

    造反选择山区,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刘邦谋反的第一革命根据地就是芒砀山,王薄谋反的第一革命根据地,是长白山。毕竟,革命都意味着以弱小敌对强大,躲入山林易于隐藏。

    此长白山,并非东北的彼长白山,乃是山东境内的一座山,位于今山东邹平、章丘交界处。革命的烽火就这样冲天而起。

    山东一反,河北这个征辽前线瞬间也开始谋反。

    李冲等待许久的窦建德这时却还没有到来。

    他于是谴人去漳南县刺探了一下窦建德的情况,得知窦建德与历史上还是有一点不同。

    传信回来的人说窦建德很聪明,也很慷慨仁义。

    他村里有人病逝,家贫无以葬,窦建德立即帮助营葬,颇任侠仗义,且有武艺,一次,有盗贼入窦建德家抢劫,建德一人杀三人。

    盗贼皆骇然,于是低声哀求窦建德把尸首还给他们,窦建德说:“行。你们甩一条绳子进来。我把尸体绑缚了,你们拽出去。”

    盗贼一听,挺合理,窦建德不敢出来,自己也不敢进去,于是依法操作。

    窦建德绑了俩尸体后,第三次把自己给绑上了,可怜傻叉的绑匪犹自不知道,屁颠屁颠哼哧哼哧的把窦建德给拽了出去,窦建德手起刀落,瞬间将其余盗匪全部砍死。

    此事之后,窦建德被朝廷提拔为里正。

    做了里正之后,窦建德更加行侠仗义,侠名远播,窦建德父亲死,远远近近千余人识与不识,皆来会葬。

    不过,按照传信的人带回来的消息,窦建德可能未必会到高鸡泊来了。

    这货具有身先士卒的勇气,在隋炀帝下令征兵后,窦建德讲义气,带头表率,自己参军,而且据说他因为骁勇,已经补任二百人长。

    麾下如今已经有了两百人,已经出发奔赴辽东。

    李冲屈指一算,窦建德是贝州人,自己在河间郡,贝州在河间郡之北,窦建德作为山东所部,到时候肯定是走营口泛海走水路征辽。

    所以,他觉得还是有机会与窦建德会面。

    但是窦建德竟然已经出发,这跟历史记载有点儿不同步啊?

    而且,窦建德这个斗杀众盗,慷慨侠义如大侠形象,他觉得和历史书上也有些不同,这人分明是有点狡黠的。难怪能在隋末分一杯羹。

    只不过历史书写他太不尽详实了。

    此时,造反的贼子已经越来越多,连渤海高家都出了一个反贼,名叫高士达,李冲没等来窦建德,倒是等来了高士达。

    于是,他又再次见到了长孙无忌兄妹俩。

    李冲愕然,他还以为这兄妹俩早已经回到长安,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隋炀帝杨广下令征讨高丽之后,高士廉还是回去了隋炀帝身边。

    临走之时给兄妹俩留了一封信,让他们潜伏民间。

    高士廉自己作为治礼郎要随同隋炀帝出征,如今兵荒马乱,因此担心长孙无忌兄妹俩安全,这时候,回到城市还不如遁藏于偏僻乡村中。

    但高士廉没料到渤海高家这种祖上出过名人的,不甘寂寞。

    毕竟高士达似乎也是北齐皇室之后,有恢复先世荣光的追求。

    因为长孙兄妹俩也算是高家后人,起事的时候他也邀请了二人参与。

    说是邀请,其实几乎等于是半裹挟,长孙无忌孤身一人,又带着妹妹,自然无从推辞。

    他自己也想在农民起义军中历练历练,重在参与。

    他继承了乃父的射术,射艺惊人,很快得到高士达的赏识,并带在身边。

    长孙无忌自然知道这些最开始起义的出头鸟,后来多半都要陨落,多半要被大浪淘沙,多半都是韭菜,真正的庄家一开始都是不出手的。

    于是,撺掇高士达前来找李冲给算算。

    李冲这时,已经有将近半年都没见到长孙无垢兄妹,见了格外亲切,小姑娘长势喜人,半年不见,个头又蹿高了不少,人也越加妍丽了。

    这一次,和上次他见长孙无垢已经完全不同。

    这时的李冲,穿的是绫罗绸缎,出入是前呼后拥,人也微胖,身边也多了两个如夫人。

    如夫人当然不是夫人,只是如而已,晚上伺候他做一些有益身心的运动而已。

    和爱情自然不搭边。

    这纯粹是解决生理的寂寞而已,在这个年代,他决定不做成一番大事之前,绝不放过一片森林,也绝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辛辛苦苦穿越来,自然不是谈情说爱来的。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才是一个预测大师,看穿这年代所有枭雄的底牌的人该做的事情。

    他倒也不惧带这些人出现在长孙无垢面前,长孙无垢也不屑,看了看这两个如夫人,冷声道:“大师,你的眼光怎么这么烂?”

    李冲微微一笑道:“那是因为你还幼齿,还不到12岁,等你大一些,超过18岁,我就收了你。”

    长孙无垢哼了一声,道:“我才不会跟你有染。我来找你是有大事要和你商量的。”

    李冲哈哈一笑。

    长孙无垢这小姑娘,日后虽然那啥极为厉害,虽然日后她与李世民干下了不少惊世骇俗的大事,虽然日后她名垂青史。

    但是,他还是觉得,这小丫头现在这年纪,能有啥大事和自己商量。

    但长孙无垢偏偏神色却极为认真。

    长孙无垢道:“我是真的来和你商量大事的。”

    李冲见她说的认真,这时便也认真的端详着她,原本他端详的目的是想着从她眼神之中发现点什么,但是这一端详,他别的什么都没发现。

    却发现这姑娘发育的情况甚是喜人,不知不觉间,这丫头说话时挺起胸膛,已经颇具诱惑力。

    李冲的眼睛直了........

    长孙无垢道:“你快点、快点把高士达的什么狗屁预测快点预测结束了事,小女子真有很大很大的事情和你商量,利国利民,为国为家,为天下,为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