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驱逐舰回明末 » 第59章 莱州号护卫舰

第59章 莱州号护卫舰

    三月二十五日清晨,四艘铁包木蒸汽船出现在了杭州湾。

    四艘船的船舷上刷着白色油漆弦号,从002一直到005,每艘船最高的桅杆上,都挂着东海义军的旗帜。

    是的,这四艘船都隶属于东海义军海军第一舰队,分别命名为莱州号护卫舰、青州号护卫舰、兖州号护卫舰和东昌号护卫舰。

    第一舰队目前有5艘护卫舰,首舰登州号弦号001,因为有训练任务,没有参与这次行动。

    这几艘护卫舰除了弦号,其他都完全一样,一看就是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

    这一型舰的长度大概有五六十米,型宽七八米的样子,没有风帆,全部都使用蒸汽机推动,航速可以达到20节。

    护卫舰的前甲板上装有一门舰炮,也就是护卫舰的主炮,155毫米口径,可以360度旋转,全钢制的炮筒,而且还用镗床加工了膛线。

    膛线对于现代火炮以及枪支的意义太大了,它可以让炮弹或子弹在炮管或枪管中旋转起来。

    过去那种没有膛线、炮筒光滑的炮,叫做滑膛炮。炮弹飞出炮筒后,就像个醉汉一样,几乎没有任何精度可言。

    而在飞行的状态下,旋转体的稳定性要远高于非旋转体。

    所以膛线炮发射时,经过膛线旋转的炮弹可以在空气中稳定飞行,精度要远比没有膛线的滑膛炮精度高。

    除了精度高,护卫舰的主炮还使用了多种现代火炮的设计理念,在钢材和零件强度允许的范围内,有效提升了射速,降低了后坐力。

    护卫舰主炮的炮弹也全部使用黄色炸药,每枚炮弹的装药量5-6公斤,杀伤半径可以达到100-200米,可以轻松击碎这个时代的各种木帆船,或者轰塌各种坚固的城墙。

    护卫舰后甲板还装有一门副炮,口径90毫米,威力比主炮小不少,但仍然是这个时代除了主炮外威力最大的火炮,而且它的射速比主炮要快很多。

    这门副炮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完全按照舰炮的模式,而是参考了几百年后名扬天下的著名突击步枪AK-47的枪机结构。

    当年卡拉什尼科夫老爷子在设计突击步枪的时候,巧妙的将子弹击发时产生的高压气体能量转化成了推动枪机的力量,不仅减小了枪的后坐力,还提升了精度和可靠性。

    现在,登州军工厂把这种思路运用到了护卫舰副炮的设计中,打造出了一款威力不弱且射速非常高的速射炮。

    当然,护卫舰的武备不只有主炮和副炮。护卫舰的左右舷上,还各装备了两门转轮炮。

    所谓转轮炮,其实是登州军工厂的一项发明创造,利用了左轮手枪的原理,并将之放大,做成了大型的“左轮炮”。

    所以这种转轮炮上有一个类似左轮枪转轮的结构,每个大转轮上可以装12发炮弹。

    开炮的时候,需要拉动炮一侧的扳机,等待一枚炮弹击发后,转轮会自动旋转,将第二枚炮弹送上膛。

    这种结构不算多么高端,后坐力也大,射速更是远比副炮慢,但是它的结构稳定性很高,故障率低,轻易也不会出现卡壳一类的尴尬情况。

    就算遇到“臭弹”,再拉一下扳机就可以迅速切换下一枚炮弹上膛,不耽误持续射击,可以说是一种稳定性很高的武器,极端情况下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除了各种火炮以外,护卫舰的武器还有鱼雷。

    当然,以现在登州军工厂掌握的技术和资源,制造出现代的超空泡高速鱼雷,或者精确制导鱼雷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

    护卫舰装备的所谓鱼雷,是最老式的那种,只能瞄准一个方向走,前端碰到障碍物就自动爆炸,和在水里面扔石子差不多,不过现阶段这种鱼雷也足够用了。

    总之,经过林浩文等人的测算,这样一艘护卫舰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轻松灭掉这个时代的一整支水师,不管是郑芝龙还是清廷,乃至欧洲的葡国、荷国和英法诸国的海军,全都不是对手。

    此外,除了武器装备,现在四艘护卫舰上还搭载了三百多名陆战士兵,编成了三个连。

    这些陆战士兵中,有一个连来自新编的东海义军海军陆战队,还有两个连来自东海义军陆军第一军。

    三个连使用的武器都不一样。来自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是步枪连,主要兵器是步枪,当然每个士兵也都装备了防身短刀。

    来自第一军的两个连,其中一个是冷兵器部队,主要使用长刀、长枪等冷兵器,但每个人也都配发了一支左轮手枪。

    另一个是则是纯粹的炮兵部队,主要装备有便携式火炮六门,还有迫击炮三门。

    在接下来的任务中,这三个连将要登陆,并协同作战。

    军舰再能打,也不可能长腿跑到陆地上作战,最后实现地面占领并达成战略目的,还得靠陆军。所以本次行动中,四艘护卫舰是上半场的主角,这三个连的陆战部队是下半场的主角。

    很快,时间来到了三月二十五日上午8:30。

    四艘护卫舰航行到了钱塘江口附近的一片海域,林浩文的驱逐舰这时候也锚泊在这片海域。

    四艘护卫舰的旗舰莱州号在见到林浩文的驱逐舰时,鸣响了三声汽笛,一长两短。

    很快,驱逐舰也回应了一长两短三声汽笛。

    这几声汽笛不是乱鸣的,这是几艘军舰在互相敬礼。

    这条敬礼规则来自几百年后的华夏海军,也同步写入了东海义军海军的条令。

    就像两个军人在陆地上见面时要相互敬礼一样,两艘军舰在海上相遇也要相互敬礼,方式就是鸣笛或鸣哨,一长两短。

    一般来说,敬礼是级别低的舰向级别高的舰主动敬礼,而后级别高的舰还礼,但某些特殊情况下,这条规矩会有一些变化。

    比如猎扫雷舰,不论级别高低,在海上碰见了,其他舰艇都要主动向猎扫雷舰敬礼。因为猎扫雷舰从事的工作相当危险,所以在海军中是备受尊重的。

    现在,林浩文把几百年后的海军条令搬到明末清初,这也是他打造新军的重要一环。

    莱州号护卫舰在向林浩文的驱逐舰敬礼后,就继续向前航行执行任务了。

    莱州号离开的时候,驱逐舰打出了旗语,祝莱州号等四艘护卫舰一路顺风,再立新功。

    现在没有条件在新造的船上加装无线电,所以旗语是舰艇间主要的交流方式。

    莱州号很快也用旗语回复驱逐舰,说保证完成任务,请大帅放心!

    而后,四艘护卫舰逐渐消失在了远处的海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