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驱逐舰回明末 » 第74章 正兵还是义兵?

第74章 正兵还是义兵?

    孟忠又解释了一大通,董方远终于弄明白了。

    方国安等人的“正兵”和“义兵”制度,让大量的义兵部队相当不满,多数都散去了。

    这些散去的部队,有一些已经卸甲归田,继续打鱼种地。

    不过也有很多并没有真正散掉,他们选择重新“落草”,回到山上当“流寇”去了。

    今天这支派使者来接洽的官军义兵,在编的只有几百人,但是这支官军义兵的老部下,还有周边其他各路重新“落草”的义兵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万五千人。

    这一万五千的军队兵种还很齐全,步兵骑兵火器什么都有。

    “总指挥,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孟忠对董方远说道,“如果能把这些义兵都拉到我们的麾下,那对我们可是大大的有利!”

    董方远一边沉思,一边重新理着思路。

    从崇祯皇帝上吊一直到现在,浙东这一带出现了很多地方武装,有农民军,也有地主的团练,有些是反清的,也有些是反明的,还有些是两个都反的。

    后来鲁王朱以海举起了大旗,收编了相当多的地方武装,势力越做越大。

    然而,经历了朱以海、方国安等人的一番神操作,搞出所谓的正兵和义兵,把相当一部分收编来地方武装都给得罪了。

    其实朱以海政权内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董方远在登州的时候就有耳闻,只是知道的没有这么多。

    现在,从孟忠和丁一文的报告来看,浙东地区依然有大量的义兵武装。

    不过在总兵方国安活着的时候,对这些义兵武装形成了强大的压制,这些义兵武装不敢造次。

    结果就在昨天,董方远率部一场大战,误打误撞,击杀了方国安。

    方国安一死,能制衡这些义兵武装的人没了,那这些义兵武装,难免会有其他想法。

    这些义兵武装,第一痛恨的是清兵,第二痛恨的,恐怕就是朱以海政权了。

    想到这,董方远眼前一亮,他确实有机会,可以把浙东那些义兵的力量利用起来。

    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字就算有水分,那大几千人总是有的吧?加上董方远自己的炮兵连和步枪连,完全可以和现在绍兴府城外的守军分庭抗礼。

    如果能更进一步,如法炮制,动员浙东地区更多的义兵武装加入董方远的阵营,甚至有可能打造出一支大军。

    退一步讲,就算很多义兵不愿意加入董方远麾下,只要他们能反对朱以海,那对董方远来说也一样会有很大的帮助。

    想到这里,董方远瞬间就精神抖擞起来。

    “孟忠,你刚说的有道理!”董方远拍了拍孟忠的肩膀,“昨天你们是怎么跟那几个使者说的?”

    “总指挥,那几个使者就在村里候着呢!”孟忠回答。

    正好就在这个时候,太阳出来了,大地一片金黄。

    “全体注意,返回村子!”董方远命令道。

    部队迅速开始收拾行装,步枪连背起背囊,炮兵连迅速把火炮拆成零件状态。晨光中,部队离开藏身处,开始原路返回。

    中午前,董方远的人全部回到了村子里。

    村子的状况和昨天差不多,很多昨天被官军破坏的房屋和篱笆院墙都已经修复了,被官军杀死的一些村民也都入土为安。

    不过,死去的村民没有任何丧礼,顶多家人磕几个头,烧几张纸,连棺材都没有,遗体用草席一裹就直接埋掉了。

    乱世当中,人命如草芥。死了之后有人埋,对普通百姓来说就很不错了,哪有条件和心思办隆重的丧礼呢?

    董方远叹了口气,带着部队进了村子。

    村民们见董方远回来了,都特别高兴,拿出村中为数不多的粮食和水迎接董方远的部队。

    当然,董方远没有接受,并且严令部队只能吃自己随身带着的干粮,不准拿百姓的任何东西,这也是林浩文一再强调的纪律。

    而后,董方远命令部队休整两个时辰,毕竟连轴转了一天一夜外加一个上午,确实需要歇一歇。

    只是董方远自己可没有歇着,他第一时间就接见了村子里面的那几个义兵使者。

    “这位就是董将军吧?”刚一见面,使者当中官衔最高的一位一边行礼,一边对董方远说道。

    “我就是董方远。”董方远抱拳还礼,反问问道:“几位此来,是要投靠我东海义军?”

    “正是!”使者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双手递给了董方远,“我等原本是绍兴府诸暨县的一支反清义兵,后来清军打到江南,鲁王来到绍兴监国,我等就投靠了鲁王朱以海。”

    “原本以为,跟着鲁王,可以祛除奴贼鞑子,恢复我汉家山河,结果没想到……”

    使者顿了顿,继续说道,“像我等这种农民起家的义军,根本不受官军待见,直接被方国安划进了义兵行列,不但没有军饷,方国安等人还对我军内部指手画脚!”

    使者说到这,情绪已经有一些激动,他身边的另一名官衔稍低的军官大声道:“不只没有军饷,方国安还想把我军打散,而后把我等扔到前线送死!”

    使者朝身后的部下挥了挥手,示意部下不要继续说下去了。

    而后他转过身,继续对董方远道:“其实我等早就有脱离鲁王、重立门口的意愿,只是鲁王势大,特别是总兵方国安,还专门派了他的嫡系军队来监视我军,让我军不敢轻举妄动。”

    使者一边说,董方远一边打开了使者送来的书信。

    不过,现在有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

    大致扫了一眼书信后,董方远认识的字只有一半多,很多句子都读不通。

    董方远文化水平不高,认识的字很有限。

    当然他的部下当中有不少文化人,只是在这种场合下,叫部下来读书信,好像不太合适,也会给使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搞不好可能影响大局。

    所以,董方远只能装模作样地看着书信,读自己认识的字,同时用心听着使者的话。

    其实信上说的内容也不复杂,都是一些客气话,内容总体跟使者讲的差不多,整篇书信最值钱的部分应该就是最后的印章了。

    印章不是特别清晰,盖章的时候可能比较急,不过董方远仍然从中辨认出了“督师”两个字。

    督师的官职相当于战区司令,末世政权,封官一般都比较大方,其实都是画饼。

    浙东政权所谓的“督师”,手下可能也就百八十号人。

    不过,这封信看来是货真价实的了。